自然是太极拳的根本

自然是太极拳的本源。太极拳是人根据自然之理创造的,人是天地自然合气而化生的,所以说自然为太极拳的本源,为太极拳之根本所在。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讲明人类进德修学的次第程序,讲明人类进道而至最高境界,必与道和自然打成一片,而以“天人合一”为极则。站在太极拳学的地位来谈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谈太极拳学的修学层次,应在老子所说的“人法地”之前加上“太极拳法人”这一节文字,而为“太极拳法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将全文精简概括,则“太极拳法自然”一言而已。太极拳法自然,这是太极拳道之能事的全部与终极的追求。
自然,是天然;自然而然,指宇宙间非人为的又包容人为的本然状态。古人曰:“天动不欲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又曰:“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道,万物自相治理。”太极拳之道以明理为开始,以人为主宰,以文化为基础,以自然为宗旨,终于无为无造,不欲拳而自拳,不欲成而自成,不欲神而自神,则为太极拳学的最高境界,最终理想。
从自然总的根本来看,拳道人道无非是自然之道,站在拳道的角度看,自然有自然之道,人有人之道,太极拳有太极拳之道。太极拳之道虽以人道、自然之道为统帅,为依据,为最高之表现形式,但毕竟不是人与自然的全部内容,而以人、自然的理法道义为用,从而自成一个体系。太极拳之道虽独立成为一个体系,然而毕竟是人为的,是自然能量所分化的,总离不开人和自然的意志,离不开人与自然的精神。大道贯通小道,小道无非大道,大小分合之际,太极拳的妙道就在其中了。
自然既为万物之本,为太极拳之本,对自然大道的体认和感悟当然是太极拳学的重要之环节。
北宋初道教学者陈抟(希夷)所著《先天图》是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与《先天图》就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陈抟说:“无极而太极。”无极为自然本体之代名,太极为道之代名。道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道与自然的转换作用是先天形成的。陈抟又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二仪立焉。”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道为一,一生出来而成阴阳二仪。阴和阳是自然界中两类最为基本的性质。这两类性质互为其根,相生相成,至极而变,变极又复。陈抟对自然界的变化所持的观点是:“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阴阳二气交感,五行相生便衍化出无穷万物。《黄帝内经·素问》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然界中两种最基本的气体物质就是阴和阳,这两个方面合为一个整体。
阴阳生物,必先有天地与五行。朱熹说:“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津;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阴阳二气相关,似水与火相碰,会引发声响动力,会产生新的气体物质。
古人认为,自然就是气,气便是道、便是自然。先哲们说:“通天下一气耳。”“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而现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认为无非是“细胞”“原子”的分化组合,这也许是对古人所谓“气”的性质另一种解释和发现吧!
按自然就是气的说法,自然无形之物质即为天,自然有形之气体即为地,天地之气派生之万物,都包含有天与地之物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微妙的规律被古代先哲发现,确认地上的微细物质,天上有之,而天上的微细气体,地上亦有之。阳光下能见空气中之细尘,可见天之有物质;地下物质经放大可见到,说明地之有微气。我们可以做一个科学试验,将一枚针的尖端部位用精密显微镜放大到几十倍再拍成照片,可以见到此刻精密坚挺之针端,居然会有如假山石般大小不同的很多气孔。根据这两种事实,可见天上有地面的微细物质,地面有天上的微细物质,亦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是我们的肉眼视力有限不能精察而已,故不能明见宇宙中有无相生互化之实相。
人与太极拳法是自然衍化的产物,拳道是人与自然合运的硕果。人类通过“肇于自然”“造乎自然”的双运不断努力,建立起太极拳法艺术的完整形象。
自然运而有天与地,拳道运而有形质与神意。拳法的招式痕迹,如同自然之地的性质;拳法运动中的气息效果,如同自然之天的性质;拳法的形质与神意,实则是“太极拳法自然”的成果,全由取法自然而立天地二仪所得。拳论曰:“拳之妙道,神气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是讲明阴阳合气方能成全拳道。拳论又言:“拳必有神、精、意、气、劲、五者阙一,不为成拳也。”此又以人道建立拳道。神、精、意、气、劲为人之五性,究其本源,实为自然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故,自然天地的性质,为太极拳法性质的根本依据和源头。历史上的陈长兴、杨禄禅等之所以成为一代拳圣,与闻乎道而齐于自然这一大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之道为阴阳相生之道,动静互为因果之道。拳法之道法于自然而成相生之理。拳法之道千招万式,皆始于无极,皆始于一气贯之。一气贯之,就是从无极静功开始产生太极拳行功,然后又复回至太极。一气贯之,可以身法衍化出拳势运动转关相接之痕迹,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即所谓拳势的生化须左右上下自然兼顾;而拳势之间的衔接,应上式皆覆下式,下式以承上式,使拳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即所谓拳势相生贯通而动静互为其根。陈长兴说:“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这是说拳法之道的理与法,总以自然之理与法为宗旨。陈鑫说:“太极两仪,天地阴阳;开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此言说明拳法运动中产生的形与意之势来源于自然之运。自然之运来源于阴阳动静交替之动势。当今太极拳在世界上之所以这样热门、迷人、可爱,是因为太极拳功法中有一种“无极自发动功”的功法,此法是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消除全身不必要的紧张状态和激动颓丧的情绪,来调节身心健康,获得精神愉悦。根据太极拳理,自然与人相对应,天地间有自然而然的自发运动,人类亦有自然而然的自发运动。人只要进入一种松静的状态,自发运动的现象就会出现,并由微动至小动,而至大动,然后逐步还原至微动,以至不动。这种自发运动之神奇,为常人所未曾经历体验。深于拳道实践的拳家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最佳演练状态亦往往生发于自然放松、无所渴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常能轻而易举地发挥出平时难以达到的技艺水平,练出自己想像不到的妙劲来。从自然之理与太极拳理来看,这是一种先天的现象,是舍去后天的主观思想和习惯之蛮力陋习,而回归自然,引发先天功能的正常功效。
拳法中多虚实、左右、先后、刚柔、快慢、上下、内外、开合、顺逆、前后等变化对等的术语和方法,拳法的变化来源于自然之理而产生拳法的静功和动功法则规律,是自然生化的法则和效果。这些规律不仅可以从自然中得到证实,并且可以在无极自发动功中加以验证。有师曰:“拳有自然之形,法有自然规律;顺法之规律,则拳形成;尽法之规律,则拳法妙也。”拳法一道在尽人工之能事的同时,尤其要体悟自然之道理,顺应和运用自然的法则规律。要体验“无为无造、万物以自然运”的天工,就必须以自然之道、理、法、象、意、形、势等法则规律,来进一步验证拳法之道、理、法、象、意、形、势,法乎自然、同于造化,以执自然之牛耳,便有不欲造拳而造拳,不欲拳神而拳神的得道征候。
先哲说:“志于道,道法自然。”道与自然,为万有之本,天下所归。道以自然为法,人以自然为则,拳法亦以自然为本。与道背驰而行,与自然相背而动,便是失道。失道即是无德,失道则会私欲膨胀,失道会使人虚伪像涂满润滑油一样。古代圣贤以“天机”与“人欲”来区别人品的高下圣凡,拳品亦以“天然”与“功夫”来定拳家拳法的上下优劣。天机与人欲虽同出一心,然而有道与无道、有德与无德就是由此而区分的。
人生在世,因红尘浸染太久,往往为名缰利锁所缚,为世俗之复杂见闻知觉所困惑,某些学拳者因此在学拳问题上茫然不明就里,认为掌握了一点拳架和推手的技能,功夫就到上乘,拳法已臻大家,殊不知这是小人失于道、悖于自然,得“形”忘“意”,昧于成法的表现,使拳法至理隐而不显。拳法之道与自然之道如是两条不同方向之路,正是学拳者往往南辕北辙,不能到达上品拳法境界的主要根源。

来源:太极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