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一首不朽经典,通篇都是千古名句,水平之高,后世难以企及【图文】
43岁,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然而,对宋代大诗人苏轼来说,却是命运的一个巨大转折。43岁以前的苏轼,一直受到世人宠爱,不过是个有些“得意忘形”的大才子。可43岁以后的苏轼,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变成了名存青史的“苏东坡”。
因为“乌台诗案”,43岁的苏轼被传唤进京。那时的他既不豁达,也不乐观,差点跳湖自杀。他从没想到自己会落到这种境地。被关在监狱中时,他常常被审问,受侮辱,日日挣扎在生死边缘。后来,在多方势力营救之下,苏轼免于一死,却被贬到了偏远的黄州,做了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
至此,轰动天下的“乌台诗案”终于销结了。然而,案子是结了,可原来的苏轼早已死了。在黄州,一个叫苏东坡的人,却活了。今日,与大家分享的这首词,就是苏轼浴火重生后写下的一首不朽经典,堪称千古第一的宋词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宋代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写,通篇都是千古名句,惊艳千年。其水平之高,后世难以企及。当时,作者已经45岁了,距离“乌台诗案”结束已过去两年有余。在偏远的黄州,多数人都不敢理他。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有一天,词人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眼前壮丽的风景让他感触良多,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宋词的不朽经典。
此时,苏轼不再是一个落寞的文人,而是一个伟大的创作者,成了一个与历史深情对话的人。所以,当他走在黄州的赤壁时,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人生遭遇,而是当年发生在三国的那场战争,所以才会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
一场“乌台诗案”,让词人阅尽人情冷暖。在此时的他看来,所有人都会随时间消逝,无论高贵,还是卑劣。与昨天相比,今天才是最重要的。当词人领悟到这一点时,他好像又活了一次。他没有了之前的牢骚不平,而是娓娓道来自己对历史的感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一句“人道是”,说明词人自己也不确定,也更加印证了历史的无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作大开大合,寥寥数语就将历史的开阔、沉重、丰富全部展现了出来。与以前的词作相比,这首词忽然写到了大场面,大事件,让整个宋词由“婉约”一下子就拐到了“豪放”上。
这正是词人经过了大劫难才能看到的。然而,苏轼的文人情怀依旧存在。词作下片,词人又转到了柔情一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一句,真是全词最精彩的部分。就像是一个阳刚的、沧桑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娇媚、青春的少女之间的对比,令人惊叹。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经历了一场大劫难以后,词人仿佛浴火重生,看透了很多人生难题。在他眼中,历史就像一场戏一样,从容自在地谈笑之间,敌方的战船便灰飞烟灭。词人用这样的方式去看历史,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以往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足挂齿。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中,词人看似在调侃衰老,其实是在调侃过往所有的一切:欢乐的、痛苦的、荣耀的、悲惨的、无奈的……一句“多情应笑我”,连生命本身都是可以被调侃的,可以被嘲弄的。没有了这种豁达的调侃,生命就会变得很紧张。
最后,词人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仿佛进行了一场人生祭祀,词人最后举起了手中的酒杯,祭奠江水、祭奠月亮、祭奠过往的人生。“质本洁来还洁去”,总有一天,我们都要把生命还给山水,过往经历的所有痛苦、所有欢乐,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黄州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最难过、最辛苦、最悲惨的时候。因为此前的他,活得那么闪耀,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赞扬。然而此时,他却独自一人走在一片泥泞之中,周围是漫无边际的黑暗。但也就在此时,他真正地认识了自己,不再需要借助别人来认识自己。
可以说,整首词不仅仅是一首千古名作,更是词人生命的一种领悟、一种超越、一种升华。之后的词人浴火重生,把自己放到普通大众之中,去掉了知识分子的骄傲之气,变得无比豁达超然。他之后的词作,意境也变得无比开阔,经典频出。由此看来,最好的文学终究还是源于磨难。
— END —
( 2021/09/06/收藏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