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骨质增生、骨关节炎」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个更严重?
有过膝关节疼痛的中老年患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到医院就诊后拍膝关节X片,拿到报告后显示膝关节有骨刺形成,或者显示有骨质增生,或者显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那么这时疑惑就产生了
什么是骨刺?
什么是骨质增生?
什么是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哪个更严重?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骨刺
首先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骨刺,骨刺这个词是大众使用较多的一个词。听到骨刺,很多人会想到是在骨头上长了一根刺,尖尖的,扎着膝关节疼。人们对这个词很敏感,长了骨刺也很紧张,认为是严重的病变。
其实,骨刺的本质是骨质,主要是由肌腱及韧带在与骨的附着点牵拉,引起附着处骨质的损伤,之后损伤的骨质进行自我修复所形成;也可由附着点处肌腱骨化形成。
所以在膝关节中,骨刺常见于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及髌骨上下缘(股四头肌腱和髌腱附着),而人体中骨刺最常见的部位是足跟和足底,由足底的屈肌腱和足跟后侧的跟腱牵拉所致。
其实骨刺的完整形态并不都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刺状物,之所以在X片上显示像一根刺是因为拍摄角度的问题只看到了侧面,其实大多数骨刺是接近于片状。
所以骨刺不会像我们想象中扎着关节疼痛,而关节疼痛更多是因为退变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所致。
骨质增生
相较于骨刺,骨质增生是比较正规诊断名称,骨质增生的形态有骨刺(见上)和骨赘。
骨赘一般生长在关节面的边缘,为向外凸起的唇样骨性增生,可见于四肢大关节以及脊柱小关节。骨赘和骨刺一样都是由损伤引起自我修复的结果。
由于退变、关节不稳、韧带松弛及剧烈活动等原因,可以引起关节面边缘之间挤压摩擦损伤,引起骨膜下出血、水肿及炎症,骨膜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成骨细胞,继而在关节面边缘不断形成不规则的骨质,也就是骨赘,骨赘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为关节提供代偿稳定的作用。
所以骨刺和骨赘都属于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严格上讲不是疾病,是骨和关节在衰老和退变中难以避免的过程,就和人的皮肤长皱纹一样,不需要针对骨质增生进行治疗。
但是,如果增生严重,影响到关节的稳定性、形态、功能,或者卡压神经引起神经症状,则需要手术治疗。
骨关节炎
膝关节的骨关节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生活中经常遇到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往往就是原发性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的骨关节炎最初的病理改变发生在关节软骨,主要表现为软骨的磨损,变薄。正常的关节软骨就像生活中常见的垫片一样,覆盖在膝关节上下骨面上,在关节面之间起缓冲、润滑、维持平衡等作用。
1、骨关节炎初期关节软骨磨损不太严重,患者表现为膝关节轻度不适,晨起僵硬,活动后关节疼痛。这时可以针对关节软骨进行补救治疗,使用药物治疗来减缓软骨退变的速度,配合一些止痛药物,可以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2、如果初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治疗,骨关节炎继续发展,磨损的关节软骨会越来越薄,最后出现软骨下覆盖的骨质外露,形成上下关节面骨与骨的接触。
这时患者会感觉膝关节非常疼痛,因为骨质表面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失去软骨的保护后,神经末梢在运动中受到的刺激增加,便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由于大多数患者是膝关节内侧软骨磨损严重、变薄,外侧软骨厚度正常,因此从外观上看,患者表现出O型腿。
这时可以针对膝关节内侧软骨缺损进行表面置换,即单髁置换手术。如果患者出现O型腿,但是通过检查发现膝关节内侧软骨还没有磨损到必须置换的程度,可以使用截骨术将膝关节承重点外移,保护内侧关节软骨。
3、骨关节炎继续发展,整个关节的关节软骨都会磨损或消失,X线片上可以看到膝关节内、外侧的关节间隙均变窄,有强烈的疼痛感,保守治疗不能缓解,不适合做单髁置换术或截骨术,则应该选择将膝关节全部关节表面进行替换,即全膝关节置换术。
所以,骨质增生(骨刺和骨赘)是骨性膝关节炎退变过程中一个方面的病理改变,会出现在KL分期的2期及以后。
而骨性膝关节炎除了会有骨质增生,还会伴有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韧带及关节周围肌肉的病理改变。
骨性膝关节炎疼痛也不是完全由骨刺或骨赘刺激关节引起,而更多是由多种病理改变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引起。
当我们诊断有骨质增生时,不管是骨刺还是骨赘,都不用过于担心,不需急着做手术去掉增生的部位,有时候保守治疗就可以很好地缓解关节疼痛。
本篇文章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