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5•20【2016-10-26】
#每日学论语#5·20【2016-10-26】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对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才去做。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这样就可以了。”
【微言微感】
季文子比孔子早很多年,他死后17年,孔子才诞生。和孔子有交集的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都是他的子孙。
季文子是他死后的谥号,他的原名叫季孙行父(hánɡ fǔ)。据《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他手握鲁国军政大权,劳苦功高,位高权重,但是却能保持清廉到这种情景,所以,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廉洁之相”。
除了廉洁,季文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以至于被孔子觉得太过了,再思就可以了。
三思,不是思考三次,而是多次,瞻前顾后,权衡再三,谨小慎微。这样好吗?孔子为什么不赞同?
孔子是重行动的人,想好就干,马上行动。比如第一次去洛阳找老子学习礼仪,比如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比如离开卫国……孔子无欲则刚,不迁就自己。一旦感觉不好,立马一拍两散,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孔子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饭碗。
师范第一次班会,每人都要轮流出节目。我不会唱歌,不会舞蹈,更不会玩魔术、讲笑话,或者更高端的特长。
逼得没办法,扯过一张纸,撕三下,扭头然后走。归来问说:“请大家就我刚才行为打一个谜,谜底是四字成语。”
大家议论纷纷,最后我揭示谜底——三思而行。我说:“冲动是魔鬼,小心无大错,希望在今后的日子,我们能遇事三思而行,不冲动,不莽撞,不错过,不悔过。”
三十年过去了,我一路跌跌撞撞,有过“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冲动,有过“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迈,但总体上,我算是比较稳重谨慎的人。特别是后来做校长,遇事急躁的时候,马上就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我学会了冷处理,学会了协商和妥协。
我一直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读了《论语》才知道孔子的本义。
生活中有不少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总是在计划,在准备,就是没有行动。
就如同美国诗人谢尔 希尔弗斯坦的那一首诗《跳水板》
你一直站在跳水板上,
你确定了它又直又长。
你确定了它不是太滑。
你确定了它能够承受你的重量。
你确定了它的弹簧弹性很好。
你确定了你不会滑倒在那块布上。
你确定了它会弹得高高。
你确定了你的脚趾可以抓牢——
你从五点半起就站在上面,
做了每一件事情……
就是没有往下跳。
孔子反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并建议他“再,思可矣”,正反权衡一下,差不多就要行动,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斤斤计较,犹豫不决山。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过于在乎个人得失,往往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人这一辈子,谨慎是必要的,很多失败都是因为莽撞所致。但是,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犹豫不决,谋而不断,常常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错失良机,悔之晚矣。风险评估是必要的,破釜沉舟也是需要的,智慧选择是否当机立断,更是领袖的核心素养。
一个人,二十岁前没有冲动过,凡事犹犹豫豫,畏畏缩缩,那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是容易冲动,不知道三思而行,有勇无谋,优柔寡断,也注定难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