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軟組織損傷壓痛點(二)

十六、肱骨外上髁壓痛點

壓痛點在肱骨外上髁、橈肱關節滑液囊、伸腕肌腱附著點附近。此壓痛點發生在經常從事單一做前臂旋轉伸屈肘關節活動患者。臨床上稱為肱骨外上髁炎,即“網球肘”。患者可覺得肘部疼痛無力,區域性略腫而痛,勞累後疼痛加劇,患肢握拳旋轉(如絞毛巾)時發生疼痛加重,豎腕提物疼痛加劇,發作時甚至提在手中的東西因無力、疼痛而脫手掉落。但肘關節活動正常。

神經及節段:橈神經C6-8。

十七、肱骨內上髁壓痛點

此點壓痛發生在屈腕肌群在肱骨內上髁及其周圍,臨床稱為肱骨內上髁炎,或“標槍肘”、“學生肘”。除區域性有疼痛外,可沿前臂內側向手部放射並出現痠痛。

神經及節段:橈神經C5、6及正中神經C6、7,尺神經C7~T1。

十八、尺骨鷹嘴突壓痛點

在肘部尺骨鷹嘴部位有2個滑囊,1個處於鷹嘴突和肌腱之間,1個處於面板與鷹嘴突和肌腱之間。當發生跌僕、撞傷、摩擦時,使該處滑囊損傷發炎,區域性紅腫、疼痛,甚至肘關節伸屈不利等症狀。臨床上稱為尺骨鷹嘴滑囊炎或“礦工肘”。

十九、前臂橈側下1/3處壓痛點

外拇長展肌及拇短伸肌相交叉處,而兩肌群交叉時都已走出腱鞘,故活動時缺乏腱鞘的保護,周圍僅有疏鬆的結締組織,故當前臂肌肉長期處於高度緊張,手部經常做持久負重運動時,則可引起肌腱摩擦,嚴重時產生急性的大量炎性液體滲出,區域性腫脹,患者握拳及放鬆時可感到有“沙沙”的摩擦之音。

神經及節段:橈神經C6-8。

二十、橈骨莖突部壓痛點

此壓痛點發生在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症中,因拇長展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一起通過莖突部腱鞘。由於腱溝淺而狹窄,底面突出而不平,溝面又覆蓋著腕背韌帶,使肌腱在這狹窄的堅硬鞘內發生摩擦產生炎性反應。日久鞘內外層增厚,使鞘道更變狹窄,出現疼痛及功能障礙。有的病例此點可摸到顆粒樣突出,疼痛可向手指及前臂放射,當患者拇指內收屈曲置掌心面握拳並使腕向尺側斜傾,疼痛會感加劇。

二十一、手掌部壓痛點

此壓痛點常發生在掌骨頸與掌指關節的掌側面,五指中以拇指、中指及無名指最為常見。臨床上稱此症為手指肌腱腱鞘炎,又稱“彈響指”、“扳機指”。

本症主要是由於手指經常用力過度與活動頻繁,使肌腱與腱鞘間長期摩擦,因而造成腱鞘肥厚,纖維化鞘管狹窄而產生疼痛、活動障礙。此症初期可感到患指彎曲活動不利,區域性痠痛,隨之發生彈響。

二十二、背部胸椎棘上韌帶壓痛點

背部的胸椎棘上韌帶由背部斜方肌及背闊肌起始韌帶組成,稱為棘上韌帶,常見壓痛點發生在胸椎5~10的棘突上。常與上肢用力搬重物不慎、提物過重而造成棘上韌帶的損傷。損傷的棘上韌帶可找到明顯的壓痛及觸痛,可見到棘突處有“硬塊”突出,按之疼痛。有的患者坐勢時、背靠硬物時即感疼痛發生,因在皮下,壓痛點尋找極為容易。

二十三、背部菱形肌壓痛點

菱形肌起始於頸椎6、7和胸椎1~4的棘突,抵止於肩胛骨的脊柱緣。上部名為小菱形肌,下部為大菱形肌。菱形肌損傷一股在上肢負重不平衡、用力過猛的一剎那發生,損傷後可在肌腹、棘旁與肩胛骨內緣的起止點附近找到壓痛點。得病後,上肢用力時感疼痛加重,甚至睡在床上翻身時也感到疼痛,嚴重者肩胛骨活動均可出現疼痛不舒。疼痛可向前胸放射,引起胸悶,呼吸不暢,深呼吸痛。也有病例其疼痛向上呈現頸根強直酸脹,患側頭後脹痛。還可向外向肩部放射痛。

神經及節段:肩胛背神經C4、5。

二十四、腰椎棘上韌帶壓痛點

腰椎棘上韌帶損傷是一種常見的腰痛症之一,可見於急性彎腰搬重物不當姿勢所產生,也可以由慢性損傷所發病,多見於彎腰操作者。棘上韌帶損傷好發於腰椎2、3、4、5棘突。其中的腰椎4、5為最多見。壓痛見於腰椎棘突中線,壓痛點的韌帶觸控時可感增厚、高低不平或條索狀。壓痛明顯而易找。

二十五、第三腰椎橫突壓痛點

第三腰椎橫突壓痛主要是由腰背筋膜損傷所致。腰背筋膜分深淺兩層:淺層(後葉)在骶棘肌後面,下緣附著於髂嵴,髂嵴後長韌帶和骶骨嵴;內側緣附著於胸椎、腰椎和骶椎的棘突和棘上韌帶;外側緣的上半部附著於肋骨角,下半部在骶棘肌的外緣與深層(前葉)結合。

深層相當厚,位於骶棘肌與腰方肌之間。上緣附著於第12肋骨,下緣附著於髂嵴,內側緣附著於第1~4腰椎橫突,外側緣與淺層結合並作為腹橫肌的起點,第三腰椎橫突常為第12胸神經的皮支,於骶棘肌外緣穿出腰背筋膜,在軟組織鬆解術中常發現該處腹背筋膜損傷破裂與皮神經、骶棘肌外緣發生不同程度之粘連,也有人稱之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另外腰椎2、3、4橫突均可產生如上情況,發生疼痛。但以第三腰椎橫突為多見,由於第三腰椎橫突在一般情況下較腰椎2、4橫突為長,加上經常彎腰牽拉與摩擦而致。

同時我們看到在腰部此處並無其他骨骼支援,活動全靠軟組織負荷,當然容易發生勞損。腰3橫突損傷處可有明顯壓痛,同時產生患側骶棘肌緊張,腰椎輕度側彎,彎腰時產生疼痛,板緊。區域性按壓時疼痛可向臀部放射至臀橫紋左右,有些患者可摸到如塊狀物,此為粘連及增生之腰背筋膜。

二十六、臀上皮神經壓痛點

臀上皮神經由胸12至腰3脊神經後外側支的皮支組成。在骶棘肌外緣和髂嵴上側穿出,越過髂嵴,分佈於臀上部的面板,稱為臀上皮神經,臀部筋膜損傷時,常在髂嵴下2~3cm出現疼痛區域並找到壓痛點。由於筋膜撕裂,使皮神經發生嵌頓,粘連形成索條狀硬節,此點壓痛可向整個臀部放射或至大腿後側中段,彎腰時可感整個臀部拉緊疼痛,對直腿高舉稍有影響,但與根性壓迫不同。

神經及節段:T12~L3脊神經後外側支的皮支。

二十七、髂後上嵴內側緣壓痛點

髂後上嵴內側為骶棘肌外緣附著點,壓痛常發生在髂骨下面凹陷處,此點在臨床上有極重要的意義。腰腿痛患者到後期久治不愈,檢查後常常此點有疼痛。由於解剖上的位置特殊,治療上過去常被忽視,腰腿痛患者治療到一定時期,效果上不去,不能徹底根治,往往與此點有關。此壓痛可以放射至大腿後側到小腿外側。似為神經根壓迫症狀,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直腿抬高,但本質上與根性壓迫症狀不同。

二十八、骶髂後長韌帶、臀大肌壓痛點

臀大肌起始於骶骨背面,髂骨翼外面,抵止於股骨臀肌粗隆、髂脛束。骶髂後長韌帶、臀大肌的壓痛可向臀後中部、大腿後側、膕窩外側至小腿外側、踝外側、足趾放射,可因疼痛使直腿抬高嚴重受影響,壓痛點可摸到結節或條狀物,病程長可出現下肢面板感覺下降,甚至拇趾背伸力降低,似為坐骨神經根性壓迫,臨床需加以區別診斷為要。

神經及節段:臀下神經L4~S2。

二十九、臀中肌壓痛點

臀中肌起始於髂骨翼外面,抵止於股骨大轉子,此壓痛點可觸及明顯肌緊張,似為硬塊狀物,壓後疼痛可向臀後側、大腿後側、膕窩、小腿後外側、外踝上部放射,下肢直腿抬高可有影響,小腿外側可發生麻木,面板感覺減退,拇趾背伸力可正常,臨床上須與腰痛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加以區別。

神經及節段:臀上神經L4~S1。

三十、臀小肌壓痛點

臀小肌起始於髂骨翼外面,抵止於股骨大轉子。此壓痛點處於髂前上棘後1.5~2寸。壓痛明顯,疼痛可沿大腿外側向下放射至膝部附近。臨床上患者主訴髖外側、髂前上棘周圍疼痛不舒,往往與臀小肌之疾有關。

神經及節段:臀上神經L4~S1。

慢性軟組織損傷常見的壓痛點有哪些?

凡是慢性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疼痛,無論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如頭部、頸部、肩部、胸背部、腰部、臀部、下肢部等,必然有相對應的壓痛點或陽性反應 點。通過臨床實踐和科學實驗證實,軟組織在骨面的附著部位損傷最常見,其次是肌肉的肌腹收縮頻繁的部位。

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將全身骨骼上軟組織的附著處標示出來,也便是常見的壓痛點部位。

患者感覺疼痛的部位,我們稱痛點,顯然痛點不一定是一個點,它可以是一個區域。壓痛點是醫生在病變部位按壓時患者感覺疼痛的點,根據損傷的範圍大小,壓痛點的大小也不一樣,可以是很小一個侷限的壓痛點,也可以是較大的一個壓痛區域。這些壓痛點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一般情況下,壓痛點的位置常常在患者感覺疼痛的範圍內,甚至和患者感覺疼痛的點完全吻合或重疊。這就形成基層臨床醫生的治病思路,在疼痛部位找壓痛點,在壓痛點封閉、按摩或做針刀,大部分有很好的療效。常常忽略了另外一種情況,疼痛點與壓痛點不相吻合,壓痛點根本不在疼痛的區域,即使疼痛區域有明顯的壓痛點,也常常是假壓痛點,臨床療效自然不好。

部分患者的壓痛點與痛點不重疊,或不在一個共同的區域。醫生必須根據病人的主訴疼痛部位、肢體軀幹主動運動時所引發的發痛部位相互對照。結合人體解剖結構進一步分析,看一看是屬於哪一些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骨膜、脂肪等附著處或肌腹損傷,可能引起該處疼痛,並在該軟組織上找到壓痛點治療。

臨床中我們發現,某一個部位的疼痛常常不是由一個壓痛點引起的,常常是由許多具有一定分佈規律的壓痛點組合形成的症候群,需要用整體觀念全面地瞭解這些壓痛點,以及牽涉痛、放射痛;繼發痛和原發痛,排除假壓痛點,找到真正的病灶進行治療。


來源:網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