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岁朝图的大俗与大雅

▲开启艺术 三远堂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张越

“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

《岁朝图》最早始于唐代,在大年初一,文人雅士会展示把玩金石、书画、古董等雅玩之物,后来将玩物画成画张挂,成为祈福纳祥的“年画”。

岁朝题材之作从宋代皇宫中兴起,本以描绘冬天不易见之花卉、树木为主;明清时期画家们又以佛教五供器为辅入画;及至近代,生活化的“俗”题材慢慢走入文人笔下,逐渐形成了世俗化的、更加多彩的艺术情趣,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率风气为先,将鞭炮、茶壶等纳入其中,以示大年新春之喜。

齐白石笔下的岁朝图非常有特色,而且很乡景气。

▲《岁朝图·四百九十八甲子白石老人》齐白石

齐白石出身传统,来源于民间,其绘画选材突破了民间绘画与文人画、院派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将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其“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一一画之”之语正是此意。

说到齐白石画的岁朝图,首先第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离不开“红”这一个字。红字也是中国人喜欢表达喜庆的最基本颜色,同样在齐白石的画中也有体现。

齐白石的岁朝图,元素构成就是红灯笼,红牡丹,红柿子,红对联等等。还有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代表着喜庆春节的鞭炮。在齐白石的岁朝图里,鞭炮是画得最形象最有趣的一个元素。

▲《岁朝图·三百石即富翁》齐白石

白石翁一方面吸收近代新文人画大写意并赋彩的新风,同时又从民间艺术的用色理念中汲取营养,追求色彩饱满、炽烈,画面效果夸张、鲜活,这种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嫁接的艺术形态,摆脱了传统之“雅”的固有模式。

在其画面中铺陈着大面积高饱和度的红色、粉色,极富视觉冲击力,一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年节喜气扑面而来,一改传统文人画萧疏伤感之气,充满了民间艺术吉祥喜庆、生机勃发的审美情感。

每到年前,齐白石都会画一些《岁朝图》,赠送亲友。

在齐白石的作品《岁朝图》中,有几幅比较有名,其中自署“八十五岁”时所作的两幅,一幅在2016年的匡时香港首拍上以1180万港币成交。

此《岁朝图》即为白石老人以节庆之物入画的精品之作,属其晚年之作。

▲正在画岁朝图的齐白石

画面上,从上自下,一盏高挂的红灯笼,一朵绽放的红牡丹,带有4条枝叶,插在一只青瓷的花瓶里,瓶口和瓶脖的一圈回字纹,古朴而典雅,瓶子的边上放着两根炮仗和一挂鞭炮,两只也带回字纹的酒杯和两只白瓷酒盅。

图中以红为主色调,寥寥数笔勾勒出平常人家里除夕用的什物,所有这些物象造型简练质朴,用笔老辣拙趣,用墨酣畅淋漓,赋色上鲜艳泼辣,多用洋红,明快浑厚,同时构图奇钵不落旧蹊,营造出温馨喜悦的生活气氛,雅俗共赏。

大红宫灯和鞭炮洋溢着喜气,酒盅亦显团聚之美意,花瓶牡丹寓意着平安富贵,内容丰富、构图精巧、清新秀丽,画家在色彩的处理上提高了物体的明度,但仍能看出笔墨的灵巧多变,整体色彩对比协调,可见白石于此幅之用心。

▲2016年的匡时香港首拍

齐白石自署“八十五岁”时所作的《岁朝图》 成交价:1180万港币

他老辣的画笔,抓住了老百姓的生活习俗,内容丰富、构图奇特,色彩艳丽、笔墨酣畅,不禁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另一幅在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中,拍出了1344万元的成交价(见下图)。

▲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岁朝图》

《岁朝图·乙酉秋韵八十五岁白石老人画》齐白石

据悉,2005年秋拍齐白石一张三平尺的《岁朝图》就已拍出264万元的高价, 2010年春拍齐白石《岁朝图》成交价高达627.2万元,齐白石此类作品在拍场均有不俗的成绩,可以说齐白石将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的作品不乏高价。

▲北京匡时2010春拍

齐白石(1864-1957) 岁朝图 纸本镜心 1939年作

“岁朝图”本是白石稀见题材,而横幅则更是少而又少,此件杨永德先生曾藏的《岁朝图》值得珍视。

齐白石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融入创作,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其独特的画风将“岁朝清供”这种本身便同时具有“大雅”与“大俗”两种特质的绘画题材发挥到了极致。

柿子、花生寓意万事如意、多子多孙;茶壶、酒杯象征吃喝不愁、酒醉饭饱;鞭炮、灯笼则代表喜庆欢乐、富贵吉祥……。

于是,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市井俗人都能够欣赏白石之画,并从其作品中获得共鸣。大俗才能大雅,雅俗共赏才是最高的境界。

三远堂艺术工作室

教育  |  培训  |  手作  |  繢集  |  出版    ↑


三远堂艺术工作室 | 在这里您可以:

开启艺术之旅-零基础国画,书法,油画、艺术DIY等丰富您的业余生活。

关于艺术学习,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

开启童稚心灵 挖掘艺术潜能

培养创造能力 提高技艺水平

▲开启艺术 三远堂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