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基础】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分不清?看这里!!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视网膜分类方法很多。按发病的机制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两型,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也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玻璃体腔内液体通过视网膜的裂孔进入到视网膜下,引起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离。这种病人常由于某种因素如高度近视,高龄而存在视网膜变性、萎缩、变薄,或有高度近视,玻璃体液化、脱离、浓缩及与视网膜粘连等。
2.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原因比较明确,是眼部其他疾病或某些全身病引起,如渗出性视网膜炎、急性弥漫性脉络膜炎、妊高征性视网膜病变等,有大量渗出液积聚于视网膜下,造成视网膜脱离。某些眼外伤或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以后,机化增殖的玻璃体条索牵引,把视网膜拉下来。还有一些脉络膜肿瘤或视网膜下寄生虫可把视网膜顶起来,形成视网膜脱离。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由于玻璃体增殖牵引视网膜而致脱离。
还有一些特殊眼病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如先天性脉络膜缺损、马凡综合征等,均与眼底先天发育不良有关。
影像表现
CT:根据视网膜下积液量及成分不同而表现不同,积液内蛋白含量高或有出血时,密度较高,与玻璃体形成良好对比,边缘可见线状脱离的视网膜;积液中含蛋白少或没有明显出血时,密度与玻璃体接近。横断位表现为半月形或双凸透镜样,视网膜全脱离时,表现为“V”字型,尖端指向视盘,有蒂与视盘相连,眼球密度均匀增高。
MRI:T1像出血者随不同时期而信号变化不同,急性期等信号,亚急性期信号逐渐增高,最终变为高信号,慢性期信号又逐渐减低;渗出性液体蛋白成分多,T1呈高信号,浆液性液体因含蛋白较少,T1呈等或低信号。T2像出血急性期呈低或等信号,亚急性期后呈不同程度高信号。渗出性和浆液性积液T2均呈高信号,机化时信号不均匀。线状脱离的视网膜显示更清晰。视网膜全脱离时,表现为“V”字型,尖端指向视盘,有蒂与视盘相连。
脉络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是指由于手术、外伤、炎症或眼内肿瘤等原因引起脉络膜上腔液体增多或出血,导致脉络膜球形隆起。本病特征为眼底出现棕黑色球形隆起、低眼压。
诱发因素以眼外伤最多。外伤直接损伤脉络膜大血管、睫状动脉和涡状静脉等,引起脉络膜上腔出血。外伤如伴有大量脉络膜及视网膜出血,提示伤情严重,预后甚差。
其次为内眼手术,其中又以抗青光眼手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为多,术中、术后均可发生。
影像表现与视网膜脱离相似,但其剥脱的线条影相对更粗,积液多位于两侧,其次是其他部位;而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影像征象为:视网膜脱离不累及视盘,而脉络膜脱离可累及视盘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