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家风《易经》篇】益卦(第42卦):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为啥有的畅销,有的滞销?(第162篇·总第2690篇)

张建云
【云说家风·《易经》篇】第162天。
每个人都想让孩子有大作为,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大作为。《易经·益卦》的爻辞把大作为做个倒装,说成“为大作”。这表达似乎更准确,父母奔波劳碌、竭力尽心不就是想把子女著成大作吗?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有的畅销,有的滞销,有的常销。
从家风的角度来说,人一出生几乎就确定了这孩子是否能有大作为。父母的思维模式、道德水平、人际关系和认识世界的角度确定了孩子是否能顺利、通达以及获得平安与幸福。
一个好家风可以让孩子少奋斗20年。当然,能连续奋斗20年的人也能改头换面,创业一番新天地、新作为。但这种人不多。既然不能连续奋斗20年,家风又不优良,也就无从改变自己命运。这是人平庸、贫穷、低贱的直接原因。
益卦第一爻(初九)的爻辞说: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益卦是代表风的巽卦和代表雷的震卦结合而成,从而孕育霖雨,滋润万物。很像父母亲开创的家庭,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心念、习惯、道德施与儿女和儿女的儿女。所以叫:利用为大作。
元吉是啥意思?
拼爹。拼娘。拼祖宗。
孩子一出生,父母善良、淳朴、厚道还有实力就叫“元”。元,是开端的意思。比如元旦、元月。一开始,一出生,一上学就吉祥。这几乎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而后形成美好家风的体现。还会有什么闪失和错误吗?所以叫:无咎。
孔子说:“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下不厚事,说得是孩子不用学习太多、做得太多和受苦太多。为啥?因为孩子在出生之际、成长以来父母就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地把道德、规矩、素养和价值观传递、传承给孩子了。一个孩子受过良好教养,读过经典传记,具备了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身边有一群正能量的朋友,请问他的成功速度是否要大于那些不思进取、贪吃爱玩、得过且过、抱怨怒气、侥幸小气家庭的孩子呢?
有些父母做梦都想买彩票中奖,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误导了孩子。只想碰运气发横财,不愿意踏实思考、努力精进是赌徒式家风,只要一放大就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有些人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而触犯法律了。
羡慕高贵不如把自己打造成高贵,仰望高山不如抛却幻想努力登山。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那句“我要中了500万”的口头语永远是口头语。但那些高贵的、自律的、读书的、思考的、艰苦创业家庭的孩子已然继承的这种高尚的家风,早不把500万当目标了。
我有个朋友,企业做得风生水起,但为人厚道,做事低调,不善言谈,儿子从美国毕业回国,在一家国际公司任职,年薪200万。这似乎是一般家庭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不相信还会有人只是上班就一年赚这么多钱。实则不相信不是不相信别人,而是不相信自己,因为在家庭成长中、在家风认知里从来都是把享乐、逃避、拈轻怕重和“我要是中了500万”放在首位的。
益卦第二爻(六二)爻辞: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这一爻的爻辞在损卦第五爻(六五)中出现过。或,是有时,有机会。益,是得到、收获、获赠。十,是满数,代表着贵重和心诚,如十足、十分、十成、十全十美。朋,是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串在一起为一朋。龟,在这里指龟贝、龟玉之类的器物,是商周之时的宝货。
啥意思?
有人给你家孩子送“十朋之龟”厚礼。可能是朋友送的,可能是社会给的,也可能是国家颁布的。而这份厚礼是来自于整个家庭多年以来、几代以来的厚积薄发。永贞吉,是忠告。意思是永远保持操守,不要利益熏心,吉祥才会永驻。
高贵的人总会与高贵的人在一起,高贵的人同样会做高贵的事。得到厚礼的家庭不会将其铺张消费和当作虚荣的证据,而是诚挚珍藏和高高供奉。这就叫:王用享于帝,吉。
王,指我们自己,是王者风范。帝,是心目中信仰和上天。用享,大体可以解读成享用。这十分像一个奥运冠军把金牌珍藏传世一样,没有谁把其称重到市场销售。我们要教育孩子尊重荣誉,但不要依赖荣誉。荣誉越尊重就越有殊荣,荣誉越依赖人就愈发伪善和颓废。当某个同学得了“三好学生”,我们与孩子说的话是祝福和向同学看齐,而不是“不就一破证书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孔子说:“或益之朋”,自外来也。
孔子的意思是这荣誉和财富是外界、外人给予的。这是自然,没有谁自己给自己发个证书,所谓赚钱也不是自己赚的,而是你做得好,做得对,别人对我们肯定、喜欢、尊重、感谢的表达。
在家庭教育中没有什么大过家风,在家风形成中没有什么大过家长,在家长的言行中没有什么大过家教。家庭、家长、家教、家风的美好、厚重、真诚、智慧和善良才可以培育出大作为的孩子!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
1、《易经·益卦》爻辞:
第一爻(初九)的爻辞说: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第二爻(六二)爻辞: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2、《易经·象传·益卦》:
“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或益之朋”,自外来也。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