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进言被无视,转而当起“职场老好人”,最终不得志病死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他把刘晔提升为侍中,刘晔也正式步入了曹魏系统的高级官员队伍中。这个时候荆襄之战刚刚结束,关羽被孙权擒杀,曹丕就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刘备下一步的动作,所有人都认为刘备在失去荆州后已经没有能力再次发动战争了,但是刘晔认为刘备跟关羽的关系一定会导致刘备进攻孙吴,果然此后爆发了夷陵之战,让刘备元气大伤。而在之后孙权向曹丕称臣,刘晔又认为孙权对曹丕的臣服一定不是真心实意的,此刻刘晔建议曹丕趁着刘备跟孙权翻脸先联合刘备进攻孙权,再一举灭掉刘备统一中国。
然而超出刘晔预料之外的是,曹丕并没有接纳刘晔的意见,反而真的乐不可支地接受了孙权的臣服,刘晔大失所望。而之后发觉孙权是欺骗自己后,曹丕再次不纳刘晔的忠言,发动大军攻吴,最终无功而返。此时的刘晔,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为什么自己拥有出色的才华,却一直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呢?
实际上相比于自己的父亲,曹丕在很多方面有相差甚远,甚至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曹丕对刘晔的态度上就可以窥见一二,曹操的本意其实是想让曹丕对刘晔亲信重用,从而成为魏国的一个重要的元老重臣和智囊参谋,但是曹丕的性格特质就是小气和报复心强烈,对自己的兄弟曹植尚且防范和看守,更不用说对于刘晔这样一个本来就地位低微的臣子,再加上刘晔多次的预言成功让自己丢了面子,表现出了自己无能的一面,曹丕更加在心里对刘晔深深地记恨,所以不重用刘晔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刘晔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既然我认真工作,尽到责任你们曹家父子不欣赏,那干脆我也变成一个柔佞的小人,捡好听的说,做老板喜欢的员工,这样岂不是爬的更快吗?于是刘晔也开始向着一个“职场老好人”的方向前进。机会很快就来,曹丕的统治时间不过七年,就因病去世,新上台的魏明帝曹叡是一个年轻人,刘晔抓住机会使劲向魏明帝表忠心,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终于被魏明帝所信任,刘晔也因此成为了曹叡眼中的红人。
最能体现出刘晔情商高的莫过于一个故事:曹叡某次打算进攻季汉,结果召集朝臣们商议,大家都说不可以,刘晔也附和,但是私下里却对曹叡说可以,而当时大臣杨暨同样是曹叡眼中的红人,他对攻击季汉的机会反对的也最激烈,在会见曹叡的时候,最终搬出了刘晔来劝服曹叡,曹叡非常奇怪,刘晔不是支持自己的吗?结果招来刘晔一问,刘晔回答道,军国大事不应该随便跟人说,这样容易泄露机密。而后他又跟杨暨说,领导不要面子啊,你这样直率,领导心里会很不高兴的。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两面都不得罪,而且两面都得了好处,非常棒,very good。
但是刘晔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的行为总会被一些人看不过去,尤其是妒忌你地位的人,更加会试图利用你的一切弱点打击你。当刘晔这个高情商的故事被传播出去,自然而然的就被有心人记在心底,这些人去跟曹叡说,刘晔其实是个小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陛下不信就试一试他,每次见面提问题看看他是不是总是跟您保持高度一致,哪怕是错误的决断。年轻人曹叡最讨厌的就是被人猜到自己的想法,这就像耍猴一样,于是依法尝试果然如此,刘晔从此被曹叡疏远,过了没几天的好日子走到了尽头,最终病死。
刘晔的人生悲剧怎么来的,其实多半就是曹魏造成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当天生的马屁精和老油条,刘晔如果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当然他的能力确实非常出色)在曹魏出人头地,又何至于最后成为一个被疏远的退休干部默默无闻的死去,曹魏的用人机制,即使是从曹操时代开始看,也有非常大的漏洞和毛病,尽管曹操有着过人的才能,在短时间内弥合了这种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益阶层的固化,这样的问题在后面几代的性格缺陷下被再次放大了,从这个角度讲,后来司马氏的篡魏计划得以成功,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