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丹参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来源: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相关名字:红根、紫丹参、酒丹参、赤参、赤根、大红袍、木羊乳、奔马草、郄蝉草。

  产地: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陕西、河南及山东等省。主为栽培品。以四川栽培品产量最大,习称 “川丹参” 。

  性味归经:味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1、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l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2、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饮片性状

  1、丹参: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2、酒丹参:形如丹参片,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主治病证: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因其性偏寒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

  3、疮痈肿毒: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

  4、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妇女月经过多及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反藜芦。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养血定志,通理关节,治冷热劳,骨节烦痛,四肢不遂;排胀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郁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病烦闷。”

  2、《本草便读》:“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营分。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其所以疗风痹去结积者,亦血行风自灭,血行则积自行耳。”

  相关配伍:

  1、丹参配桂枝:丹参善活血化瘀,桂枝善助阳通脉。两药伍用,共奏温阳活血,通脉止痛之功。适用于心阳不振,瘀血痹阻之胸痛,心悸等。

  2、丹参配葛根:丹参功善活血化瘀,能祛瘀生新;葛根轻扬升发,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两药伍用,相辅相成,活血化瘀,生津通脉力增强。适用于阴虚消渴兼有瘀血证者。

  3、丹参配瓜蒌:丹参活血凉血,消肿定痛,长于清血分之热以化瘀;瓜蒌清热化痰,散结消痈,长于清气分之热以化痰。两药伍用,气血同治,清热活血消肿的功效显著。适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乳痈疮疡,红肿疼痛等。

  4、丹参配砂仁:丹参长于活血化瘀,砂仁长于行气畅中。两药伍用,调气化瘀止痛功效显著。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胸痹心痛。

  5、丹参配人参:丹参活血化瘀,兼能养血;人参大补元气,能补气生血。两药伍用既能养血活血,又能补气生血,使气血相生。适用于气虚血瘀之心悸、胸闷、胸痛或月经不调等。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