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扬 | 军号声响起
【往期回读】
军号声响起
江都 陈景扬
作者陈景扬,江都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扬州市三届人大代表,一级警督,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曾任南京陆军学校教官、解放军某部师宣传科长、扬州市公安局宣传处长、仪化公安分局政委、纪委书记;曾在中央级和省级报刋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理论综述、教学研究、人物通讯等文章70余篇;多次组织参加国防教育竞赛和公安部征文活动,荣获国防部一等奖、公安部一等奖;爱好写作、书法、国画、体育。
对于当晚紧急集合并宣布这个决定,我感到非常突然,毫无思想准备。就在这二十多天前,正当我们在外地坑道施工安装进入紧张阶段时,张忠林指导员曾专程去看望鼓劲,对我这个新兵即将荣升为正班级的消息却未透露半句。连队研究决定后,也没有任何人向我“咬过耳朵”,至今都不知道是谁提议的。可见当年风气是多么清新!
2020年建军节来临,脑海里不停地翻腾着军中往事,好像一遍又一遍地听到了军号声,真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0年的从军生涯,是伴随着熟悉的军号声度过的。但参军第一年的那几次军号声,印象极其深刻,一直留在心中,难以忘怀。
第一次军号声是用急促的哨音代替的。那是1973年12月26日下午,我们在一片锣鼓声中,从江苏江都的四面八方来到新兵集中地——大桥镇,稍作休整后便紧急集合,去澡室洗浴后,兴高采烈地换上了崭新的草绿色军装。从此时开始,便走上了为党和人民站岗放哨的艰苦征程,开启了义无反顾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
作者参军第一年
在部队新兵连,经过一个月有关科目的训练后,进入了最后的射击训练科目。那天早饭后不久,又响起军号声,全连集中前往靶场实弹射击。副连长李文勇(1964年入伍,江苏海安人)前一天晚上对我说:“小陈,你在连部当通信员兼文书,没有安排参加训练,但实弹射击是必训课,考核及格才能分到老连队去,因此明天上午要去考核。”我一边走在队伍里,一边心里打着鼓,一天没练怎能过关呢?
“呯一呯一呯”,射击开始了。打靶的顺序是从1班到12班,连部排在最后。首先上场的是周宝国(江都宗村人,在新兵刚集中时任1班长,到部队后改任副班长)等一班新战友。这时,李副连长则十分关心地把我叫到一边,见缝插针地开起了“小灶”,手把手地教起了我,我也抓紧这1个多小时的宝贵空隙,一刻不息地练了起来。
感觉一会功夫,轮到我上场了,卧姿装子弹。第一次体验真刀真枪,还真有点紧张。只听李副连长在我身后说,“标尺三,瞄下延,三点一线,调整呼吸”。“呯”,终于射出了一生中的第一颗子弹,报靶10环。随后按要求又射出9发,共79环(80环为优秀,仅10多名新战友得此殊荣),良好成绩。虽差一环就是优秀,但能顺利过关,并能如期分到老连队仍十分快慰。
当年2月1日,我和周宝国、何永富(扬州知青插队在江都武坚公社)三人一起分到了守备区直属勤务连(两年后整编为团直属特务连)。我们坐在指导员张忠林(1959年入伍,江苏盐城人)请守备区小车班派来的帆布吉普车上,行驶十余里来到连队,我被分在4排9班,他们俩被分在1排2班。
五个多月后的7月14日晚上,紧急集合的军号声突然响彻连队上空。那时我们班从外地坑道施工安装三个月后,刚回到连队没几天。听到紧急集合号,迅速拿武器、背挎包、扎腰带,参加整队,跑步来到连部楼前。连值班员一排长吴晓安(1969年4月入伍,安徽桐城人)接到四个排的值班员报告后,开始整队报数,并向连长金兆荣(1959年12月入伍,江苏盐城人)报告,请求指示。在得到“稍息”指令并向全连下达后,跑向队尾位置。
这时,金连长跑向队前中央,目光巡视了一下全副武装的100多名官兵后,突然高声发出“命令”,队伍立刻“刷”地立正。连长继续宣布:9班战士陈景扬任连部文书,连部代理文书钱士荣(1972年12月入伍,江苏张家港人)任8班副班长。最后由连值班员宣布各排带回。
从此,我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训练、工作、生活了五个多月的4排9班,离开了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这也是我20年部队生活中,唯一在班里和战友们朝夕相处的宝贵时光。对于当晚紧急集合并宣布这个决定,我感到非常突然,毫无思想准备。就在这二十多天前,正当我们在外地坑道施工安装进入紧张阶段时,张忠林指导员曾专程去看望鼓劲,对我这个新兵即将荣升为正班级的消息却未透露半句。连队研究决定后,也没有任何人向我“咬过耳朵”,至今都不知道是谁提议的。可见当年风气是多么清新!
是啊!我们所在部队是一支风清气正、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雄师,有长征路上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有使日冦胆颤心惊的铁道游击队,有南征北战的英雄,有渡江侦察的尖兵。当年的第3野战军22军,曾被陈毅元帅自豪地称为“头等兵团”。
今天,我们回眸军营,纪念“八一”,就是要发扬这些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