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上海人“吃茶”

中国人说喝茶,上海人沿用吴方言叫“吃茶”,一次有朋友问我,茶怎么吃,分明是喝茶汤嘛,我说这是习以为常的说法,不独上海,苏州人也叫“吃茶”,吴方言一脉所系。“有空倷一道吃杯茶”,当然,这是好友相邀,表示一种融融情义。现在,倘若是公务人员,又是纪 监 委的人说请你“吃茶”、“吃咖啡”,恐怕麻烦就大了,许多做了坏事的人听到这种“吃茶”,也许就要心惊肉跳了。

孩提时代牵着父亲衣角上茶馆的情景已逐渐淡漠了。只记得在大雪纷飞的隆冬时节,大街上寒风刺骨,走进徐家汇老街上的一家老茶馆店,掀开那厚厚的棉帘子,只觉—股暖流迎面扑来。围坐在方桌前的茶客们,大都是我所熟识的长辈,他们一般都是干体力活的普通平民,坐在茶桌前,也许就是他们最好的休息方式了。茶馆里提供的服务的确很多,除了供应各类茶水,各种小吃、点心外,边上还有说书的助兴,一边听书、一边品茗,的确是一种风雅的享受。小孩子家不懂此类享受,倒是对在茶馆里走来走去的各种卖零食小贩,感兴趣,有卖香烟的、卖瓜子、花生米的等。当然,要吃点心,只要向堂倌关照一下,汤团、馄饨、各色面点都能及时送到,吃茶伴着许多食品,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吃茶”。

茶客们一般互相都熟识,磕着瓜子,喝着茶,谈笑风生,议沦纵横,还不时争执得面红耳赤。尤其是茶馆服务员手里提着的那张长长的铜壶嘴儿,冒着袅袅热气,更使人感到热腾腾的。堂倌冲茶,用二个手指半揭壶盖,长嘴点三点,使茶叶在水中翻滚,加速泡开,称为“凤凰三点头”。别人对自己敬茶时,要用二中指蜷起在桌上敲几下,以示叩首致谢。向别人敬茶,倒至七八成即可,表示边聊边续杯,如果茶溢出茶盅就说明没得续了,更说明主人心不在焉,属于相当不礼貌的行为……这一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长久的记忆。不久前,我到徐家汇的茶馆旧地重游,那地方已经变成虹桥路了,而原先的虹桥路早已变成广元西路,大道通衢,边上盖起了座座高楼,这一切,不禁引发了我内心极为复杂的感情。

旧时,老上海茶馆林立。到茶馆喝茶、到混堂洗澡,是那个时候的男人日常生活中的两大享受。江南地区历来还有“吃讲茶”的习俗,这个“吃讲茶”不是讨论茶叶的成色或者味道,而是解决民事纠纷的吃茶形式,街坊邻里之间磕磕碰碰,发生了一些纠纷,当事人又不愿意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就是去茶馆“吃讲茶”,请本地有影响、有威信、有地位、或有社会背景的长者做“老娘舅”,一般大家吃杯茶,发生争执的双方先各自陈述事由,然后茶客各抒己见;做“老娘舅”的长者也是站在公正立场发表个看法,一般理亏的一方,认个错,道个歉,再承担所有在场茶客的茶资,算是一拍两响,皆大喜欢。自然,“吃讲茶”也不是保证成功的,这种民间行为通常都能按潜规则办事,老娘舅也能秉公执事;但偶尔也会因双方当事人脾气急躁倔强而发生掀翻桌子、大打出手的事情,那就是“吃讲茶”失败而无效了,不过当事人的人品大家也看明白了,“公道自在人心”嘛。

近来,我读浙江嘉兴的地方志材料,发觉那里不叫“吃讲茶”,叫“吃讲聚”而且时间一般都在农历十月,我想,可能与农事节奏有关,廿四节气的“立冬”和“小雪”一般在农历十月,古人又称“孟冬之月”,每年到这个时候,所谓轧稻、种麦、种豆、种油菜一揽子活,到此时基本忙完,更何况白昼渐短,暗夜渐渐长了起来,就进入了一年之中难得的一段冬闲期,江南吴地民谚:“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这种“吃茶”方式是不是古代“做社”古风的遗留呢?古俗农闲时村民庆谷稔,以香烛酒肉祭神、祭祖,并藉此机会商议农事,聚众吃喝一顿。唐人诗所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就是这种“吃讲聚”风俗的最好描写,这已经超出“吃茶”的范畴了,成为“吃老酒”的一种方式了。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茶在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

2020年11月10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茶馆里的“吃讲茶”

    北京老舍茶馆   此图来源于网络 茶馆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京城的很多家店铺煮茶卖给路人喝,可以看作茶馆的雏形.而"茶馆"这一名称是到了明代才开始有的,至清代时期大大小小的茶馆 ...

  • 春天,一年中最好吃的就在江南

    每年一到这时候,北上广深餐厅接踵推出春季菜单,无论主打江鱼或山珍,总绕不过一个"鲜"字.但是最好吃的总在江南,从来不在别处.本篇图鉴分为五章--笋.鱼.茶.酒.菜,带你去尝尝看看一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