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 | 这些穴位千万别错过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常见病
中医推拿疗法
第7期 胃痛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人人会按摩》健康生活丛书,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
胃脘痛是一种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消化道病症。本证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等病。
[临床表现]
胃脘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及瘀血内停。从病情发展过程看,不论何种胃脘痛,未经彻底治疗,日久不愈,均可形成瘀血内停。
1.寒邪犯胃:胃脘痛暴作、胃寒喜暖、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紧。
2.饮食内停:胃脘胀满、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3.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弦。
4.脾胃虚寒: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
[治疗原则]
以理气止痛为主。
[操作步骤]
1.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肩井。
▲中脘穴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气海穴
取穴方法: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天枢穴
取穴方法: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肩井穴
取穴方法: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其右侧,先用轻微的一指禅推法由中脘至气海,往返治疗3~5遍;再用掌揉法在胃脘部及腹部操作5分钟,使热量渗透于胃腑;点、揉中脘、气海、天枢,以酸胀为度;然后让患者面向医者侧卧,以掌推、按胃脘及腹部,同时另一手按揉足三里、肩井穴。
(2)背部操作取穴: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重点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焦穴: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操作:患者俯卧位,用法在背部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往返操作3~5遍;然后用较重的按揉法施于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以酸胀为度;再捏脊5~6遍。
(3)上肢及胁部操作取穴:手三里、内关、合谷。
▲手三里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用按揉法在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作较强的刺激;然后搓抖上肢;再搓擦其两胁,由上而下往返数次。
2.辨证加减
(1)寒邪犯胃配合:温中散寒。操作:用较重的点、按法刺激合谷、脾俞、胃俞,再用侧擦法在背部治疗,以透热为度。
(2)食滞配合:消导和中。操作:用顺时针方向揉腹,重点在中脘、天枢穴,时间约5分钟;重手法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
(3)肝气犯胃配合:疏肝理气。操作:用柔和的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从天突向下至中脘治疗,重点在膻中穴;然后轻柔地按揉两侧的章门、期门穴;再用较重的手法按揉肝俞、胆俞、膈俞、太冲等穴。
(4)脾胃虚寒配合:温补脾阳。操作:用轻柔的按揉法在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重点治疗,在气海穴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
(5)疼痛剧烈者先用较重的按揉法刺激膈俞、脾俞、胃俞、合谷、内关、梁丘等穴,待疼痛缓解后,再辨证施治。
[按语]
本证多由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一般病程较长,所以治疗所需时间亦长。治疗时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期的患者,不宜手法治疗。嘱咐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调节,心情开朗,不要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