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王大娘子为何得不到盛紘的爱?她的三个错误是主因

悲伤有之,欢愉有之,感动亦有之。看过多少文字,就会有多少思绪。这些、那些的思绪伴我同行。直到与《知否》相遇。

《知否》当中的人物,各有其不同的味道,像杯甘醇的茶,愈饮愈浓烈。

最是权威

盛紘,盛老爷任同知数年,多有政绩。知府换了三任,他却在原任上升了品级。为官还是很有能力的。与官场交好,与众人相处,无不表现他的为人之道。这样一个洞见底蕴的官场之人,却也是这个繁华盛家的最权威。

作为最权威的存在,本该是一腔正气、夫妻和睦、家族和谐。但是盛老爷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独宠爱妾,冷落其妻。且妾也狂傲,妻也落寞。何况这妾之出身,在于盛老太太。妻不如妾,确也委屈。家也愈发冷清。

是故以此次升官乔迁之喜,其妻得以崭露头角,欣喜不已。

最是愚笨

其妻,王氏,王大娘子。在举家迁移之时,忙的不亦乐乎。忙乱之隙,终于,王氏和娘家送来的刘昆家的,开始了家常闲聊。

这个王氏,外强中干,也是拎不清的。还真是多亏了刘昆家的帮衬。就连王氏也不禁感叹:多亏你来,日日劝着我,我这才收拾了倔脾气,与老爷和了好,你又教我给老爷纳妾,挫挫林姨娘的气焰。说起来那卫姨娘,也是你找的,你看人的眼光真不错,貌美却又翻不出幺蛾子来,她进门几年,林姨娘可消停多了。这次更是多亏了你。

我冷眼旁观,这一切的发生。总觉得,王氏少了份当家主母的气度和容人之量。纵然林姨娘惊才绝艳,左右不过一个妾罢了。嫡母总归还是王氏的。名分是越不过去的。不自乱阵脚,你也还是你,盛府尊贵的女主人。

可王氏,凡事都着眼太浅显,从不往深处剖析。只是不如意,便也只顾挥发。处处与林姨娘针锋相对。纵使杀敌一千,却也自损八百。独余己一人,犹是忿忿。

最是通透

刘昆家的,作为王氏内宅争斗的助手,她是合格的。她总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出来,又在王氏不需要之时退场。她趋避利害,出谋划策,在这场女人的战斗中,她尽职尽责,却奈何任凭王者如此,也带不动青铜。

借以王家老夫人的嘴而言:王氏的三错。

一错:不懂笼络丈夫的心,却只想银钱人事一手抓。内外兼具,甚至不懂做小伏低,温柔可人,这样的女子难以幸福,实属愚笨。

自古,女子出嫁都是倚仗夫婿的。可能这也就是古语常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等等诸如此类。可悲,可叹。

古代,女子依附男子而活。任凭你如此的惊艳绝伦,倘若,遇人不淑,你的余生也就如此了了。正如《步步惊心》:八福晋明慧,纵然聪慧睿智,惊艳时光。可依旧不得八阿哥之心。而当八贤王失去扶持,倒台的刹那间,她也就什么都不是了。何其悲哀,奈何明艳美好,可也依旧落寞。这便是古代女子的命运。

二错:疏忽大意,不懂得谨小慎微。林姨娘的事情竟在眼皮子底下悄然而至。作为女子,第六感也没留余地,实属悲哀。

女子在内,丈夫其外。夫贵妻荣,像是命运之神早已布下了仙术,任你神通广大,也终究凡人,不可破。贤良淑德是女子在这个世界的通行证,母凭子贵便是女子在这个世界的调味剂。想要任意穿梭其中,安享欢愉,也便必不可少了。

三错:规矩不严,礼数不周,纵使婆婆大度通透,可身为儿媳,晨昏定省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礼教森严的古代大家族。实属无奈。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何况古代?长者为尊,岂能无视?甚至冷落?记得《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之所以不得喜欢,不只是因为来自民间,更多的是,不懂规矩,不知礼数。而像知画之所以被珍视,也因为她举手投足皆是大家闺秀之风范。一颦一笑也彰显知书达理之气度。王大娘子缺的太多太多。

孝敬婆婆,相夫教子,此乃女子之典范。可我总觉得刘昆家的意思不过就是,盛老爷之所以纳妾,还是因为王氏自己做得不够好。只要你自身气自华,足够惊艳,也就便不会发生林姨娘的事情了。得丈夫之心,也便不需其他了,自会幸福美满。得婆婆之心,纵使有朝一日,和丈夫冲突,也是有依有靠的。

做个蕙质兰心、通透聪慧的女子。将孝顺和贤良发挥得淋漓尽致,安守本分。树立大局观,拥有一个大的格局。收敛性情,尊重,以礼相待。王氏也将会很好很好,只是她的路还很长很长。

庆幸自己在这个阳光明媚,自由奔放的美好世界,女子没有太多束缚,没有太多枷锁,没有太多荆棘。做自己,就很好了。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我们所要做的,不过迈出去,如此,便好。像是古人书中的大同社会,桃花源记。

我想,不愿醒来的姚依依也一定这样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