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饭”指的是什么?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过去农村人与人交往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并编成俗语流传下来,《增广贤文》就收集了大量俗语。不过,此书经过了文人墨客的修饰后,在语言上文采多一些,乡村泥土味少了一些。实际上,一些流传在农村的口语化俗语,虽然很“土”,但是,也充分表现了乡村民众的智慧。
比如说,过去农村有一句俗语“逗娃不逗三岁娃”,意思是说,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作为成年人,最好不要去逗别人家的小孩。小孩不懂事,逗小孩时,会发生什么事,谁也无法预测。如果你在逗小孩的过程中,你并没有打他,可小孩突然尖叫起来,大声哭喊起来,说你打了他,那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成人欺负小孩,在乡村是非常难听的说法,也是很不道德的做法。再说,小孩的谎言,可能会引起成人与小孩父母的争吵,甚至打斗。还有童言无忌,你想逗他们玩儿,可是小孩说出一些带侮辱性的脏话,会让你感到很尴尬,自讨没趣,又拿他们没办法,你不可能出手去打他们,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在乡村日常生活之中,成人与小孩的交往需要注意的。同样的道理,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与老人的交往,也有诸多方面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乡村将这方面也总结出了一条俗语:“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饭”。事实上,这条俗语比较长,通常后面三句是这样说的:“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也有的地方说“五十不盖房,六十不置衣,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这里要说明的是,过去农村人,因生活水平比较低,医疗条件比较差,劳动强度比较大,人们的寿命比较短。过去农村,人到五十就是实实在在的老年人了,可以准备寿木、寿衣等。过去农村有“五十不抬棺”之说,意思是说,上了五十年纪的男子,就不能参加丧事中出殡抬棺材,主要是身体 力跟不上了。
现在,五十岁只能算是中年人,最多也只能算是中老年人。最近十多年,农村年轻人外出多,留在农村的人不多了,一些乡村不要说五十岁的人不能抬棺材,村里有丧事时,因人手不够,六十岁的男子还是抬棺的主力,少数七十的男子也参与抬棺。这虽然是现在乡村的一种无奈,但同时也说明,现在农村人的寿命比过去农村人的寿命要长多了。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身体,要比过去五十岁以上人的身体要健康多了。因此,“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饭”,如果放到现在的农村,至少要往后推延十年以上。

五十不交钱

要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于理解“交”字。交,就是交往、来往的意思,不交钱,就是不要有金钱上的来往。“五十不交钱”的意思就有两层意思,一是年轻人不要与上了五十岁的人有金钱上的来往。二是上了五十岁的人不要与别人有金钱上的来往。
为什么在农村会有这种说法呢?从过去农村民众的角度来看,上了五十岁的人已经是老人了,既然是老人,身体开始衰老,各种各样不好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比如,记忆力衰退,记不清楚了;或者突然中风,说不了话;或者突然离开人世。如果有人与这种年纪的人有金钱来往,账务上就说不清楚了。比如,五十岁的老人借了别人的钱,或者是记不清了,或者是说不出话,或者离开人世了,借出去的钱就收不回来了。再比如,如果五十岁的老人借钱给别人,出现这种情况,借出去的钱同样也收不回来了。
那么在过去的农村,上了五十岁的老人是不是就借不到钱,或者家里有钱也不能借给别人应急了呢?现实社会之中当然不是这样的。很多五十岁的老人正是农村的当家之人,管着家里的钱财,自然要与金钱打交道。只不过在与外面的人在金钱来往中,不管是借外债,还是把家里的钱借出去,最好要有儿子在场,儿子不在场,也要“担保人”在场,而且还要立好借据,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因此,“五十不交钱”通常指一些口头协议,或者空口合同,人在世的时间,或者人能说话的时候,过去的农村人大多讲究诚信,有借有还,如果人不在了,或者人还在,但说不出话了,就非常麻烦。即便是现在,借钱时私下的口头协议,同样会发生债务纠纷。
事实上,农村的这种说法,是一种趋利避害的一种生活技巧,规避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六十不交言

这句话的理解,关键也是“交”字。交言,并不是平时所说的交谈,交,是纷争的意思,交言就是在语言上的争执。
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就不能与他们交谈,这种说法当然是不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的。旧时社会崇尚尊老敬老,在村里碰到老人要主动跟老人打招呼,才是有礼有节的表现,否则就是没有礼貌表现。如果把“交言”理解成交谈,那就是碰到老人都不能打招呼了,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符实际的。
“六十不交言”的意思是说,年轻人不要与上了六十岁的人发生争执。事实上,“六十”通常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多老人表面上看,身体很健康,但是人老了,身体的器官衰弱,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毛病。就拿现在的一些老人来说,平时看到他们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有的身体显得比年轻人还要好,可到医院用各种器械检查,浑身都是病。这就是自然规律。如果年轻人与老人发生争执时,老人一激动,平时看不出的毛病突然发作,容易造成老年人猝死,一旦老人有个三长两短,与老人争执的人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避免与上年纪的老人争吵,是过去农村民众得出的生活经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冲动是魔鬼,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七十不留饭

七十不留饭,实际上,旧时农村通常是这样说的: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七十岁,旧时称古来稀,吃餐饭是可以的,但不能留在家里住一宿。八十岁和九十岁耄耋之年,到你家里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吃一餐饭的时间不长,坐一下的时间就更短。
为什么农村人会有这种说法呢?这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过去农村,上了七十岁的老人,就像秋天熟透了的果实,随时都有从树上掉下来的可能。万一老人在家里死亡,一是说不清楚,二是对家里不吉利。第二层意思主要是把老人子女怪罪。过去农村规矩,上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能独自一人出门到外面出,更不能到外村去,如果要出去,必须要有老人的儿孙陪同,在路上有人照顾。如果老人私自偷偷摸摸出门的话,会被人说成“老人不带贵”,如果有人接待的话,子女不但不感谢,反而会怪罪。如果老人出门时没有儿孙陪同,会被人说成儿孙不孝(也容易被人怀疑是因为老人在家里受了气才外出的)。
也就是因为有这种说法,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通常只能在家里,最多也就在村里转转,但不能离开家里人的视线,更不可独自一人走亲访友。即便是独自一人出门,亲戚朋友家也不敢留宿、留饭、留坐。过去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上门来了,这家人最有人情味的做法是,把老人送回到老人的家里去。按照过去农村的说法,家里年纪大的老人,只有在家死去,才能算是有福的老人,老人有福儿孙也就有福。有很多农村风俗,如果老人在外去世,即使是正常老死,死后也不能进家门,是无福气的老人。
过去农村这种说法,表面上看好像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点残酷无情,而实际上是关爱老人。毕竟在农村,农民除了照顾老人外,还有很多农活要干,只有老人待在家里,不离开儿孙的视线,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也不给儿孙添麻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