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促销套路深似海,家电业乱战何时能消停?

双十一大促,家电厂商们应该少一点套路,多几份真诚,这样才能持久下去。

荀玉||撰稿

作为疫情后的第一个双十一大促,今年这一促销能否刺激疫情后消费的复苏,成为各行各业最大的关注点?为了扭转前三季度的颓势,今年的双十一来的特别早,而且分化成为两场:从10月下旬到11月初,双十一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猎杀”,并将迎来第二轮大促。就在全民狂欢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声音:双十一是真优惠还是假便宜?如先涨后降、虚假发货、红包门槛、刷单炒信等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为了进一步规范网络促销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日前各监管部门相继出手,中消协通过对近几年在“双十一”“6·18”等大促期间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梳理,并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示消费者提防商家促销套路。

随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邮政局5部门对京东、天猫、美团、微店等9家重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就规范开展“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进行行政指导。

就连央视新闻都发文《双“11”促销,应少一些套路》表示,今年消费者遭遇了一些商家、平台各种套路,复杂规则难坏了“尾款人”。套路太多就让人望而却步,势必让消费者失望。文中还特别提出了一部分商家出现了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这样的做法则涉嫌违法违规,监管部门不能不管。

近年来,随着网购消费升级的日益加速,消费领域新场景、新业态、新应用不断涌现。随着光棍节逐渐演变为商家的“购物狂欢节”,随之而来的各种套路也不断玩出了新花样,基本离不开以下几个套路:

首当其冲,就是近几年来大火的直播带货。据统计,直播带货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存在宣传产品功效或使用极限词等违规宣传问题;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消费者难享“三包”权利等,都是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

同时各种优惠套中套、水分多。有的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用语来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还有的优惠活动可能就消费期限、商品品类、消费金额等设置一定的门槛,消费者空有那么多优惠券却享受不到优惠。

此外部分平台、商家还会以促销活动的名义进行推广,表面上是让利消费者,实则清库存,甚至借助低价来推销其劣质商品。而引发消费纠纷后,售后服务形同虚设,要么只有智能客服发消息,要么就会拿出规则说你当时没看清,消费者投诉无门,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今年双十一意义格外不同,是抵消疫情影响商家业绩的一种手段,也是商家和消费者互惠互利的一个有利时间。因此,今年的双十一从预售期开始横跨三个周末,这也有利于线下商家和消费者更好地参与进来,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共振。因此,对商家而言,不应该成为欺诈、套路消费者的“时机”,否则窃喜过后迎来的必定是消费者的投诉和彻底失望,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