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忆】南公司的前天昨天和今天
南公司社区解放前后一直是四方机厂宿舍,于1999年底开始规划拆迁,2000年3~7月开始动迁,2002年10月开始回迁,现在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新中型小区,正式冠名为四方区兴隆路街道办事处南公司社区,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是这样的。
南公司的前天——1900年至1949年
1897年11月7日,德国借口“巨野教案”派出四艘巡洋舰袭击胶州湾,14日强行登陆,胶州湾被德国占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摄于德人的淫威,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取得了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的权力。1900年10月,德国人伴随修建胶济铁路,开始兴建“胶济铁路四方工厂”,也就是现在的四方机厂。工厂规划区的东南为职工宿舍预留地、工厂规划区的西北为工厂扩建预留地,当时这两个地方是“德华山东铁路公司筹建处”所在地,东南筹建处时称“南公司”,西北筹建处时称“西公司”。与工厂建设相同步,1902年前后德国人在西北筹建处建造3栋2层楼房,供德国厂长和高级技术人员居住。在东南筹建处建造了三个院落(即上个世纪的杭州路1、3、5号院,约近100亩)供一般职员居住。“南公司”、“西公司”由此出现,口口相传延续至今。
南公司三号院
为迎接青岛市建制100周年,我曾陪伴青岛电视台记者采访过时年103岁的德占时期入四方机厂的一位老工人。老人思维清晰,回忆说:“德国人时候的南公司1号院和5号院是工棚房,住的都是四方机厂的中国工人。3号院是红砖、红瓦房,墙很厚,住的是德国人。”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老人说的3号院是德占时期的德国员属宿舍,包括二个宿舍区:一个是现在的杭州路5号6号楼至7号楼位置,当年是一幢大约50米(东西)X 45米(南北)的长方形四合院,有30多户,由四方机厂的德国员工居住;另一个是现在的杭州路5号1号楼至3号楼位置,当年是一幢大约50米(南北)X 25米(东西)的长方形四合院,有20多户,由胶济铁路德国员工居住,新中国成立后划为青岛铁路分局,也叫南公司铁路宿舍。南公司建院初期,德国人已经在海泊河建设了供水设备,所以南公司住户用的是自来水。形成了110多年前四方最时尚的集居村。
南公司街巷旧影
日本第一次占领时期(1914年——1922年)。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11月7日德国投降,11月16日日本军开进青岛,四方机厂被日本占领。至1918年3月,四方机厂已有工人近一千人,日本职员30多人,德国人留下的宿舍不够住了,便在3号院,即现在的四机宾馆、现在的杭州路5号铁路宿舍、现在的四方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位置拆除部分工棚房,建了6栋2层楼房供日本厂长和高级职员居住;同时在现在的杭州路5号8号楼位置和现在的杭州路5号5号楼位置建了10几户平房供日本一般职员居住。中国工人仍然住在德国人留下的工棚里。另外,在现在的杭州路5号2号楼位置建一幢红瓦、尖顶的2层楼澡堂,供日本职员使用。南公司集居规模第一次扩大。基本形成从铁中(66中)以北,四方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以南,杭州路以东,青岛烹饪职业学校以西的占地范围(包括南公司大院以东四方武装部大楼等用地)。
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1923年——1937年)。1923年1月5日,北洋政府胶济铁路管理局机务处接收四方机厂,赎金为银元6035362.94元。南公司也收归国有。这个时期四方机厂的生产规模有了一定发展,从山东各地招募许多铁匠、木匠、油漆匠……工人数量最多时近二千人。为了解决工人居住,在5号院西杭州路东建造40间住房,并沿杭州路盖起围墙。南公司集居规模第二次扩大。
日本第二次占领时期(1938年——1945年)。1938年1月17日,日本再次侵占四方机厂。为配合侵华战争的需要,拼命加大生产,中国工人、日本员属骤增,中国工人达三千多人,日本职员三百多人。为满足日本职员的需要,在南公司5号院以北新建房2处12栋平房,即7号院的前身;另将1号院工棚房改建成“新生寮”(寮,日语,宿舍的意思),在其东侧建1栋2层楼房称“明禾寮”供日本技术员以上单身居住。另,一日本人在现在的南公司广场位置建1幢2层私宅。南公司集居规模第三次扩大。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1945年——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于1945年10月28日接收四方机厂。这一时期,由于内战使工厂生产处于半瘫痪状态,南公司宿舍只有维修没有新建和扩大。
南公司的昨天——1949年至1999年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四方机厂回到人民怀抱。伴随工厂的发展,南公司集居规模也得到扩大。大体可分三个阶段逐步发展。
南公司七号院旧影
第一阶段,大规模成片建造平房。1951年在7号院建造平房(俗称:棺材房)25排,小排3户、大排4户,5个公共厕所。在南公司东侧建造职工俱乐部(礼堂)一幢。另建蔬菜肉食店,保健站,家委会。将日本人建的私宅改办成幼儿园。1953年在南公司东北侧,即现在的南公司供热站南,建造平房6排,每排3户(俗称:小门外)。
第二阶段,“见缝插针”建造简易楼。上个世纪60年代末在1号院建造1栋(东西两开)简易楼、7号院建造3栋简易楼。1973年在现在的杭州路7号建造2栋简易楼。这些简易楼为通道式外走廊大单元一层12户至14户,每层设有公用水龙和厕所。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一号院建造一栋单元楼房(时称“干部楼”)。另在5号院“见缝插针”建造三排平房,每排3户。
第三阶段,改造旧住宅楼。1983年7号2栋简易楼进行扩建,每户增加了厨房和厕所。1991年将“明禾寮”拆除建造一栋单元楼,俗称“明禾寮新楼”。
南公司的今天——1999年至今
1999年底南公司进行大规模改造,除1号的“干部楼、7号的2栋简易楼、5号的“明禾寮新楼”外,其余全部拆除。整齐有序的32座新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连同改建前的四方区总工会宿舍和临字号,形成占地面积大约12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居民2373户,人口近8000人的中型社区。
从杭州路上看南公司现状
这里的居民不仅用上了数字电视、一户一表、天然气,还在2007年实现了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热供暖。2011年,政府投资对南公司进行精细化再建设。7号2栋简易楼平改坡,红顶黄墙,焕发了青春。过去的草丛地面,现在用红、黑砖铺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油亮的林荫路两侧树丛郁郁葱葱、花坛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东方刚刚破晓,广场上就涌来许多晨练的人,伴随悠扬、清脆的音乐,人们舒展腰肢,其乐融融。南公司正在大步迈向人性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社区。
南公司的前天是一部丧权辱国的屈辱史;南公司的昨天是一部生活改善的发展史;南公司的今天是一部民生腾飞的文明史。我们憧憬南公司的明天。
南公司与西公司,对于很多老青岛来说也是比较模糊的,王鲁东说完了南公司,明日请继续欣赏由青岛文史学者徐明臣带来的《“西公司”铁路宿舍》。
本文作者为青岛作家王鲁东,发表于2013年5月。文中照片作者杨艺,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