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小伙湿热误服附子,中医辨证论治还其健康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期专家:汪剑
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出站博士后。任教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现任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云南中医学院第四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擅长诊治:内科、儿科疾病,多愈奇症、难症、重症,日诊病人过百,门诊患者远及云南、四川、北京、广东、贵州、东北各地,建有圣爱名医工作室。
扫码即可问诊
【患者资料】
谢某,男,19岁,2018年4月29日诊。
01 【首诊证候】
自汗、恶寒、腰痛、遗精10天。
患者为中西医临床专业大一学生,素体体虚,自小有高血压和胃食管反流病史。高中时又患长期咳嗽,迁延至其入大学不缓解,多方诊治,未发现肺器质性疾病。去年曾因咳嗽求治于笔者,处以四逆汤加减,服药后咳嗽缓解半年。
10余天前,患者因腰痛求治于某中医师,处以附子剂。据患者诉,方中有附子、半夏、知母等,其余用药不详。服中药后,腰痛加重,并出现尿频,当时不以为意。
时逢倒春寒,患者一天在学校教学楼自习,站在二楼走廊上背书,寒风一吹,腰痛大作。忽感剧烈腰痛,牵扯下肢疼痛,全身冒冷汗,发热,口干,头晕,全身乏力,面色苍白。
其同班同学与班主任急送患者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翌日又转至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院。
住院治疗5天,诊断不明,病情无缓解。出院后仍感腰痛,乏力,头晕,且病情有加重趋势。
恶寒重,手足冰冷,夜间睡觉须盖4床棉被,仍然怕冷不已,难以入睡。全身自汗、盗汗,打湿内衣、被褥。稍一吹风即发低热、干呕,体温37~37.5℃。
并在白天清醒状态下,不自主遗精滑泄2次。自感恐惧,难以忍受,遂于4月29日上午来我门诊求治。
就诊时,已近立夏,旁人皆着衬衣、T恤衫,而患者怕冷较重,仍穿羽绒服。
患者初诊时舌苔照片
刻下症见腰痛,恶寒,低热,时时干呕,自汗不止,头发、额头不时有汗水滚落。诉大便1周未解,昨日终解但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
02  【辨证论治】
辨证:风邪夹湿外感,脾胃寒湿内蕴,相火湿热妄动。
治法:化湿,解表,和中。
处方:藿朴夏苓汤合理中汤加减。
方药如下:
藿香15g,厚朴15g,法半夏12g,茯苓20g,陈皮12g,白蔻12g,滑石15g,干姜15g,太子参30g,炒白术15g,柴胡12g,黄芩10g,荆芥12g,防风12g,郁金15g,炙甘草6g。
2剂,水煎服,一日半一剂。
03  【随诊过程】
5月1日复诊:
患者病情大为好转,诉仅服药1剂,恶寒即减轻,已换下羽绒服,穿T恤和薄外套,自汗、盗汗止,发热退,干呕缓解,腰痛、头晕、乏力均减轻,精神好转,厚腻舌苔亦消退。再以上方加减2次,共服药6剂,病愈,未再遗精滑泄。
患者服药2剂后舌苔照片
04   【按语】
本案患者素体体虚,脾胃阳气不足,初时腰痛实为风寒所致,治宜散寒除湿。但误服附子、知母、半夏等物,知母克制附子烈性,附子燥热之性无处宣泄。
附子之性犹如一匹烈马,奈何以知母寒凉之性束缚之,若体内夹湿邪,则知母助长寒湿而郁闭附子火热出路,一团烈火煎煮寒湿,化生湿热,封堵气液出路,激引相火湿热,时发腰痛尿频。
又因暮春之节、春寒料峭之时,独立寒风,背书温课,风寒外感,闭郁腠理,玄府不通,气液内迫,更助生湿热相火,郁而化热。
风寒在表,湿热在里,两相攻击,经隧不通,故而腰痛大作,头晕、乏力、冷汗。住院输液数日,湿上加湿,闭上加闭,湿邪郁热更盛。
湿邪内蕴,脾胃不和,故时时干呕,大便1周不解,解则稀溏。风寒夹湿束表,湿热内困于里,阳气不能外达,故恶寒重,厚褥重裘。湿热蒸迫,故低热而自汗、盗汗不止,打湿衣被。相火湿热妄动,则遗精滑泄而出。
外闭内蒸,病因明确,故治以化湿、解表、和中,以宣通风、湿、寒、热诸邪郁闭。
方中以藿香、厚朴、茯苓、滑石、白蔻化湿利湿,虽有遗精滑泄,仍以滑石、茯苓导相火湿热外出,是通因通用之法。
再以柴胡、黄芩、郁金配伍滑石,除相火湿热之亢。干姜、太子参、炒白术、法半夏、陈皮、炙甘草温中益气、和中化湿。荆芥、防风合藿香、柴胡解表腠风、寒、湿邪气之闭,开宣玄府气液通道。
诸药合用,邪气得去,内外通彻,湿热导出,相火潜伏,故病情虽重,服药后却能快速缓解,效如桴鼓,一服而应。
责任编辑丨陈思思  排版 | 马春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