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深影迷眼中的《地球·神奇的一天》
电影圈里关于票房的争夺一向有两大重要时间关口,一是假期档,理论上从美国人的感恩节开始一直到中国人的春节结束,全球各地一家老少齐上阵,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各种影片争奇斗艳,包括为了争夺各大奖项的热门黑马也纷纷出马摇旗呐喊;其次就是暑期档,相比较于假期档,暑期档更多的是为了放暑假的孩子们,以及陪孩子们进电影院的爸爸妈妈,影片类型也自然偏向于爆米花类型,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的同时贡献了大把钞票。
毕竟,对于电影公司来说,电影是一门生意,所以很多发生的一切就都很好理解了。
比如这部最近火的一塌糊涂的《地球·神奇的一天Earth: One Amazing Day》。
BBC出品,自然动物题材,超高清4K摄影机,无人机以及远程遥控拍摄技术,严歌苓和成龙鼎力助阵等等,出生之时就自带耀眼光环,更不要说诸多媒体一时间推波助澜,各种溢美之词扑面而来,几乎把尚未进电影院的你我他灌得七晕八素,昏昏然不知所措了。
实际如何呢?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有些话我们还是要说的。
影片的绝大多数素材都是来自于之前全球大热的BBC纪录片扛鼎之作《地球脉动第二季 Planet Earth Season 2》,虽然影片后来打了中英合作的招牌,也补充了大熊猫,白头叶猴,丹顶鹤等中国特色动物的镜头,BBC确实也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142天,重新进行了后期制作,包括编辑,配音,剪辑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掩盖这是一部混剪作品,如果你没有看过《地球脉动2》,那么恭喜你,你大概会津津有味的从头看到尾,如果你已经有幸尝鲜,那么这个就有点尴尬了。要知道,出品方可是鼎鼎大名的BBC,那么我们是不是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也是应该理所应当的呢?至少,作为一名买票进场的观众来说,我觉得出品方诚意欠奉。
其次,商人逐利,站在市场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抱着BBC浩若烟海的素材作品库不好好利用,似乎也说不过去。那么要市场买单的话,请你拿出一份过硬的作品来。电影选择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作为主线脉络,看似妙笔,实则不然。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们所熟知的野生动物相当一部分都是夜行性的,这是千百万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作为拍摄组来说,夜间能够获得的高质量素材相对于白天无疑要少很多,这样一种先天性的不利局面无疑会导致影片的结构有些失调,显得头重脚轻,毕竟二十四小时里面有一半夜晚呢。
再者,如果观影时仔细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时间的切换,太阳的高度,以及对于动物的生活属性有所了解的话,会发现整部影片的节奏其实和二十四小时没什么必然联系,导演剪辑自然有他的固有思路,那么既然如此,何必套这么一个羊头卖狗肉呢?与其这样,倒不如多来点干货显得更有料呢。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主打中国市场,甚至说是可以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作品,以至于无论在实体院线还是各大网站,都不会找到英文原版(PS 我是David Attenborough铁粉,就爱老爷子那口伦敦腔)。选择成龙作为配音无疑是更多的出自于明星号召力而不是配音功力,但这无疑是本片最明显的一处短板。
因为他的普通话不够好,台词功力不够好,声线条件也不够好。
观影的时候忍不住会想如果让成龙来一段原汁原味的粤语配音,没准儿不仅能解决他咬字不清,发音不准的问题,说不定还能带来原汁原味的别样体验,毕竟每个人的母语才是最顺溜的。作为一名动作片出身的明星,台词本来就不是他的特长,吐字发声往往力道不足,常常会吞掉后半个音,给人一种急匆匆慌不择路的感觉。如果配上那些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自然是相得益彰,但是配上树懒慢悠悠的动作,未免就让人觉得有点滑稽了。再加上成龙本人的声线较粗,语速较快,其实并不是自然题材纪录片最合适的人选。
如果大家已经对赵忠祥老师的声音过于熟悉,个人建议不妨试试濮存昕。常年厮混于话剧舞台的演员,大多有把好嗓子,台词功力也是杠杠的。
回到前面的观点,纵然鸡蛋里面挑骨头,捡出了这么多毛病,但瑕不掩瑜,必须承认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我也心甘情愿的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里陪他度过一个半小时的欢乐时光。
因为就算是有这么多这样那样的小小抱怨,《地球·神奇的一天》也总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悟空传》还有那些七七八八充斥屏幕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所谓“电影”好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