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之后,天气渐渐转冷,先要做好防寒的措施,才能保护好自己重要的身体。武强县中医医院医生提醒: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祖国医学认为,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气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 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情况有恶寒怕冷、脘腹冷痛、大便稀薄等。需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进行调养。
饮食养生:忌黏硬、生冷、多吃红枣班板栗牛羊肉
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之品,因为此类食物属阴属寒,易使人体阳气受损,饮食调养以“补”为主,补法中以炖补为佳,炖补制作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补肾”的中药,如枸杞子、山药、鹿茸等,以增加疗效。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些糯米、高粱、大枣、核桃、板栗、桂圆、南瓜、生姜、牛肉、鹅肉、羊肉等温热性食物。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维生素A、C,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适当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促进食欲。
注意事项:关节注意保暖,睡觉千万别蒙头
由于寒冬干冷的气候,人体的表皮层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造成皮肤层血液循环减慢,皮脂腺与汗腺功能降低,导致皮肤水分与脂肪含量大减,若再加上寒风吹拂,更加减弱了皮肤的抵抗力,因此,冬天的皮肤容易干燥、粗糙,甚至皲裂。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服用含粘液质的食品,如蜂蜜、海参、木耳、水梨、猪蹄等,以提高血液中胶质含量,增加细胞内水分的保存。由于关节附近多是肌腱、韧带等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温度本来就比较低,而且四肢较其他部位易暴露在外面,更易散失温度,使关节僵硬,血液循环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关节炎患者在寒冬须加强保暖,若能在临睡前温水泡脚,不但可以活血通络,有益关节,还可安神宁志,促进睡眠。冬季饮食应把握“适当清淡”原则,由于冬季寒冷,人们爱食温热食物以抵御寒邪,但必须注意的是,现代人营养多已过剩,加上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睡眠不足,许多人容易有虚火上炎的情况,因此,若常有痔疮、便秘、失眠、长痘痘等症状的人,不可滥补;而胃肠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肾脏病、心血管病患者,尤应避免吃麻辣火锅。冬季天寒,我们一般都盖厚被睡觉,因此,被窝里空气不畅,再加上人体散发出来的体臭汗臭味、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肠道排出的有害气体,致使被窝内空气混浊。如果蒙头睡觉,会使体内氧饱和度下降,严重则会影响大肠生理功能,次日晨起会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记忆衰退、食欲不振等症状。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各种养肾的食物、偏方数不胜数。其实除此之外,运动养肾更为健康,也更直得普遍推广运用,武强县中医医院医生给大家分享四种常见养肾的运动方法。腰为肾之府,常做腰部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性腰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两手掌对握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相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肘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3-5次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5遍。此动作可活动筋骨、畅达经脉,同时使气归于丹田,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缓解的作用。《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对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也是浊气下降的地方。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第2、3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等有一定疗效。脚心按摩的方法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我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按摩100下左右,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多踮脚,人不老,还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中医传统健身中有踮脚的锻炼。可以先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松,再重复,每天连续做数十次。踮脚运动不受场地、时间和器械限制,每次5-10分钟,能有效而快速地减轻疲劳。脚跟为“精气之跟”,经常踮脚尖会刺激肾经穴位,健肾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