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肝煎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暖肝煎
一、 古方简介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6~9g,枸杞9g,小茴香6g,肉桂3~6g,乌药6g,沉香(或木香亦可)3g,茯苓6g。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虚寒证。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弦沉迟。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肋间神经痛
【案例】某男,38岁,0于2001年2月5日就诊。自述3个月前感两胁肋疼痛,且以右胁痛为重,痛时伴有小腹挛急不适。经多家医院做过多项检查,诊断为肋间神经痛,首服西药对症治疗,后又服中药小柴胡冲剂、疏肝理气丸、元胡止痛片、逍遥丸等药治疗,但胁痛仍无改善。细审其X线检查,心、肺、膈正常;肝、胆、脾、胰、双肾及膀胱B超检查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规则,被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清晰无增厚,内透声良好;脾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均正常;胰腺显示正常;双肾、输尿管、膀胱无异常发现。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2.30wmol/L, 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60U/L,丙酮酸氨基转移酶15.60U/L,肌酸激酶28.00U/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道、胃及十二指肠无异常发现。血、尿、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患者既往无任何病史。观患者舌苔薄白,诊其脉沉弦而紧,脉症合参,按脏腑经络辨证,患者胁痛乃由肝经寒凝气滞所致。治以温经散寒,暖肝理气,止痛。暖肝煎加味:肉桂、小茴香、乌药、吴茱萸各6g,枸杞子、当归、茯苓各12g,沉香4g,延胡索10g,生姜5片。水煎,早晚2次分服。
二诊:服药3剂,患者自觉胁痛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3剂,诸症消失其痛告愈。随访1年未复发[刘洪义,刘长惠.暖肝煎治疗肋间神经痛9例.山东中医杂志,2004,(2):83]。
【按语】肋间神经痛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学胁痛范畴。中医治疗多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阴不足等方面论治,分别予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滋阴养血柔肝等方法辨证施治。方中当归、枸杞子活血柔肝、缓急止痛;肉桂、小茴香散寒暖肝;乌药、沉香行气散寒止痛;茯苓健脾,以防肝寒之气滞、伐其脾胃之气;生姜辛温散寒暖肝。诸药合用,以辛温补肝散寒治其本,疏肝行气止痛治其标,使下元得补,肝寒得温,气滞得散,气血畅通,故胁痛自愈矣。
(二)外科疾病
阴囊湿疹
【案例】某男,66岁,号于1998年2月13日初诊。阴囊潮湿瘙痒40年,加重8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阴囊湿疹,给予外用及内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刻诊:阴囊潮湿糜烂,瘙痒剧烈,异常痛苦,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湿热下注,药用:苍术、赤芍各15g,川牛膝20g,薏苡仁、生地、白茅根30g,木通、黄柏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后症状无变化,经详问病情方知患者每于冬季则发,春季逐渐减轻,夏日自愈,遇寒加重搔破有渗液,局部皮色正常,恍悟本病属寒证。阴囊为厥阴肝经所过,故给予暖肝散寒,暖肝煎加减:当归、枸杞子、苍术15g,茯苓20g,泽泻、制首乌30g,乌梢蛇10g,小茴香、沉香各6g,肉桂3g,生姜2片。
3月27日复诊:阴囊已无渗出,瘙痒减半,偶遇风寒稍痒,上方加川芎10g,防风10g,4剂。3月30日来诊:自诉阴囊部瘙痒轻微,余无不适,上方加蝉衣6g,又服5剂病愈,至今未复发[刘洪义,刘长惠.暖肝煎治疗肋间神经痛9例.山东中医杂志,2004,(2):83]。
【按语】阴器为厥阴肝经所过,故为肝经受病。暖肝煎出自《景岳全书》,主要用于治疗肝经虚寒所致的小腹疼痛、疝气偏坠等症。本病虽为阴囊湿疹,但其病因却为肝经虚寒所致,异病同治,取肉桂、小茴香、生姜温经散寒;当归、制首乌、枸杞子温补肝经;苍术、泽泻、茯苓祛湿,乌梢蛇通经活络,配沉香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辨证施治,多年顽疾,迅即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