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夫妇在集市上卖牛肉馍,牛肉和粉条放得足,3元一个香喷喷

“我原本是卖大牛肉馍的,由于同行竞争激烈,房租上涨,后来我一琢磨,既然能做大牛肉馍,为啥不能做小牛肉馍呢?稍加改进后,以前做大牛肉馍需要门店,而现在只需要一辆三轮车就可摆摊做生意,你看看,小牛肉馍只卖3元一个,特别受大家欢迎,看来我没有选择错。”

在农村集市上,摆摊卖小吃的王大哥提及自创的小牛肉馍,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成就感溢于言表。

一位顾客捧着热气腾腾的小牛肉馍,在摊位旁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边吃边称赞:“嗯嗯,好吃好吃,还是那个味儿,你这牛肉粉条放得也太足,卖3块钱一个也太实惠了!”

王大哥开心笑道:“馅不放足大家能认可吗,不便宜你能买吗?再好吃的东西,价格都得接地气,否则有价无市,也是赚不到钱的,就像现在的大葱。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段时间牛肉馍成本是蹭蹭地往上升呀,像牛肉和大葱,价格你们都知道,除了粉条价格没啥变化,面粉和植物油也都涨了,说实话,现在卖3块钱一个,很可能就不够本了,说不定下次再买,估计就得花4元钱了!”

牛肉馍,安徽亳州特色小吃,以牛肉、粉条和大葱做馅儿,用特别劲道的面团包裹,制成直径一尺大小、厚度约3.5厘米的圆饼状,平底锅内放油,小火慢煎,做熟后的牛肉馍,外焦里嫩,吃起来鲜香可口,已成为当地极具标志性的特色早餐。

有的朋友看了不禁有疑问,你这不是牛肉饼吗?为啥叫牛肉馍呢?在北方,馍不都是指馒头吗?

为啥不能叫牛肉馍呢,肉夹馍不也是圆饼状吗?而且肉能夹着馍吗?夸张!对于一种食物的称呼,都有当地的特色,即便明知指鹿为马,但称呼习惯后,也就没有违和感了。

王大哥是当地农村人,以前学了牛肉馍手艺后,在家乡集市上生意还算不错,但随着两个孩子进城上学,他就将生意搬到了城里,然而,在城里做生意不比农村,王大哥做惯了量大份多又便宜的牛肉馍,一到城里,房租等费用上升,再那样做就要赔钱。

而减料又吸引不来顾客,三折腾两不折腾,半年下来,生意是越做越差,在城里生活费用徒增,生意不好显然是维持不了开支的,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突发奇想,牛肉馍卖起来要根据顾客食量,切成不同小份,为啥不能直接做成小份呢?

这样既方便制作,拿起来就吃,又方便省事儿,最为关键的是,还不用租门店,把工具往三轮车上一放,就是一个流动摊位。

想着想着,王大哥就被自己的想法给征服了,媳妇也感觉这想法靠谱,在当地做牛肉馍的不计其数,但制作小牛肉馍却没人尝试过,如果能够成功,老公岂不是制作小牛肉馍的第一人吗?

有了媳妇的理解与鼓励,王大哥顿时就来了信心,他对媳妇说:“在我眼里没有如果,请把你的如果给我换成肯定。”

制作技术是现成的,三轮车也是现成的,制作炉具也很好解决,从构想到备齐开干,他用了不足一周的时间。

有了摊位,在哪里摆摊很重要,一开始在城郊学校门口摆摊,生意特别火爆,毕竟花3元钱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牛肉馍,分量还挺足,没有理由不受欢迎。

然而,花无百日红,当时很多学校都在清理门口的小摊贩,无奈之下,他只能离开“安乐窝”,将摊位往城郊集市上转移,虽然离租房的地方远些,但好在生意还不错。

只是王大哥多少还是有些担心,随着制作成本的上涨,如果每个小牛肉馍真的上涨一元钱,到时候会不会影响生意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