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你,不是故意,是不可抗力
周六未去成泰山的耿耿于怀,终于以周日上午的徒步亭山,做了勉强的弥补。在这里,借用高校迎新的一句话作标题,有蹭流量又兼有扮文艺青年之嫌吧?作为大妈级别,虽没有半夜抢购黄金,排长队为获超市优惠,旅游中以各种丝巾做摆拍神器,疯狂悦动的广场舞,但依然因为花白头发、对新科技不敏感且态度冷淡、喜欢太极、旅行,而被年轻人打上了“大妈”的烙印。
这不,另一位大妈发来倡议,徒步香山某一处小山,花费来回两元的公交车费,无需专门报名,某一公交站牌集合,上车成团,费用AA。好一次简单的有伴儿出行,参加。
清晨六点五十分,首班车从县城出发,加上徒步团的十人,公交车几乎满座,第一次见到公交满员,小城以电动车、汽车、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车还未成为刚需,见过公交空车,公交专列,而今的公交满员真是头一次见到。
终点站下车,为香山芦庄,拐进东去香山浮桥的道路,正好穿过青兰高速的高架下,上黄河大堤,继续向东,穿越过浮桥。
黄河水势较大,水流裹挟着泥沙向东而去,透过浮桥间的狭窄通道,水流激起波浪,有的地方形成漩涡,诉说着沙河床的凶险。
青兰高速跨越黄河的斜拉桥,成为黄河独有的风景。在黄河这样不稳定的软的河床之上,架起高架桥,是我们造桥技术的重大突破。
过浮桥进入平阴,穿过一个村子叫桃园。名为桃园,路边未见桃树,但见一方方的玫瑰田。花谢而香味犹在,偶有几朵尚在盛放之中,也掩饰不住萧条衰败的命运,玫瑰的枝叶也仿佛长串了,足有一人多高。
大太阳炙烤之下,这场景是否该配以蝉鸣声?一长一短,热得不可忍耐。
徒步者不断寻找绿荫,但此路似乎绿化得并不合格,不得不寻找这样的独行沟渠边缘,鱼贯而走。
只到南水北调的运河边,方有笼罩得极其严密的绿荫,树荫下的暗绿,衬托着阳光下明绿的刺目。
一直认为是去寻访野山或者是群主自由命名的小山,不料这山居然有名字,叫“亭山”,有亭子?像亭子?因何而来其名?
查阅得知,平阴西有邿山,今名亭山,在平阴县城西南30里。此山在平阴东阿的小屯村,黄河岸边。,明清以前,属东阿县管辖。村东头巍峨耸立着东亭山,村西头光秃秃的小山叫西亭山。此山据《平阴县志,古迹》说,左传(鲁襄公)18年,(即公元前549年)11月,乙酉,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可见,其历史悠久。
自西向东走向亭山途中,先看到明代布政使乔学诗的墓地。即电影《乔老爷上轿》里的古装“乔老爷”官员之原型。因西邿山之阳有“祥云捧月”之像,固将一代名臣葬于此,此山也叫凤头山,此时被开发破坏得看不出痕迹,墓地在1986年遭人为破坏,查看说,有石羊,石虎,石马尚在。因为目的是征服亭山,便没有过去看。
“看山跑死马”,虽然早已看见了山,但走近她,老老实实的丈量了40多分钟脚下的路。
登山起点并不明确,是于田垄野草间开辟出的一条连“驴道”都不如的路。
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山石,大块白石之缝隙里柏树林立,才有山的味道。
有几棵高大的柏树,投射下树荫,成了我们暂时补给、休憩的小站。
短暂休整,继续手脚并用,攀援而上,于野枣树枝硬刺之中穿行。
上去后却见一开阔地带,土地平旷,有良田,核桃,桃树之属。
可惜土地太旱,树木尚能根深叶茂,而农作物,则病恹恹几近旱死。花生低矮,离地有手掌一样高,决明子开出黄色的花来,棉花旱得只结了一两个棉花桃儿,胡萝卜苗刚刚出来,稀疏得很。大家都是一副没有长开、未来也不会有多大出息的样子。
就连野草也口渴得厉害,长得也不疯狂。
只有耐旱的地瓜,有绿油油的叶子,还开出中间紫色花心的喇叭花来。
当裤子上落满了花粉、挂满草种子,被酸枣树刮破了手指,于杂草乱树间,终于看到一锈迹斑斑的拱形铁门,逆光之下,也看不清是否有字。
终于有了登山的台阶,千回百转,曲折而上,终于上了正宗的爬山之路,逐渐走进柏树林立的大山之中。
山势陡峭,除了光秃秃的山石,就是低矮的杂草,毫无抓手。山路常常中断,不得不手脚并用,极尽全身之力。
上山辛苦之余,但见野花簇簇,其颜色之美,颇有薰衣草的紫色浪漫之趣。
来到一平坡之上,远处蓝天之下,良田棋盘一般规矩,青兰高速似一条飘带伸向远方,黄河之上的斜拉桥,红色的栏杆醒目耸立。登高望远之初秋之美,尽收眼底。
上山路上,有一处石块堆垒得凌乱而结实,很有人力而为的可能。
东望,远处皆是山丘,连绵起伏,远近明暗颇有层次,秋草渐枯,草种炸裂,秋意愈浓。
爬山途中,去过一个山洞,洞口不大,进去后,看到了自然形成的不规则的洞体。洞顶有许多鸟栖息的小窝儿,有鸟粪,还有废弃的炉灶。走了四五米,向东一看,见到一个寺庙模样的门,进门,见供奉有灵宝天尊、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供台之下有一米二左右高的一个小门,可以进去,猫下腰进去后,洞体陡然宽敞起来,里面别有洞天。这个洞口是被砌成了一面墙壁,为的是供奉神像。高处足有两三人之高,继续向里探访,洞变得低矮,也收窄了很多,七八米后,就到了尽头。其空间之大,应该能够容纳百人之多,这是否是抗日期间老百姓抵抗日本鬼子用的藏身之处 ?
洞体是石顶石地,清凉而不潮湿,里面还有供奉的灰烬。返回最初洞门,见写有“卧窟洞”,蓝色字,这个卧窟洞,可就是群主广g告里说的“土匪窝”?原来这不是老百姓躲避战争之处,而是匪人掠夺山旁过路人财物而停留的老窝,真是没有想到。
继续于灌木丛中穿行,终于看到一片巨石相互连接组成的狭窄通道,两旁都是高高峭立的悬崖,中有一杂乱山路颇为惊险,这里树木皆无,杂草稀少,光秃秃毫无凭借,看石头大小和险峻程度,都有大寨山之“扪心桥”的味道,此段石山颇有看头,应该是很叫好的一景,攀爬,也很有挑战性。自认为这是最美之处。
路途险峻,攀爬各不相同,到达山顶的,中途征服者,尚未启程者,成功断后者,各有各的疲劳,饥渴和风采。
山花一路烂漫,最高处的山头,以红旗飘飘昭示着胜利,自西而东的攀爬翻越,我们感觉足有二里多路。
返回途中,见到小屯村,此村通道为石门通道,石碑刻有“石门晚照”之景,应该是传统经典,看,他和杜甫的诗刻在了一起。
小屯村的农作物,看这是什么?
旱烟,老人家是这样晾晒的。
看这是做绿豆粉皮的一家,其安放的造型是否有艺术性?
各色牵牛花,一路陪伴。
返回的路似乎更长了些,在谈论“香山”,在宋元时代的文化繁华之际,我们成功错过了公交的末班车。这次出行,连花两元钱的机会都没给!
不得不搭个顺风便车。在香山站点,手一扬,一辆白色轿车缓慢停下,摇下玻璃,笑着说明意思。很痛快的帮我们解决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好淳朴的民风!心里万分感激。
到黄屯下车后,再招手时,却遭遇了多次冷漠的疾驰而去。特别理解,忙着办自己的事情而有些冷漠很正常。每次招手必满脸含笑,手上下持续摆动。但仍然无法”逼停“。忽然想,如果穿有公路局的工装,手中挥舞一小支红色旗,是否每辆车都能停下?那是多少年前的搭车规矩了,如今早没了。
失望伴着希望起起落落,只要想走,持续不断地扬手是唯一办法,开口三分利。失望之余,一辆奔驰越野停下、摇窗,可否捎带我们到县城?两个小伙子同意了,心里真是千恩万谢。一元钱的公交没坐上,打了辆奔驰回家了,这徒步的附加值,居然还享受到了奔驰的待遇。
这一切,真的不是故意,是不可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