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老人们

村子里的老年公寓每天九点可以开放,十点半再次锁门,这一个半小时的放风时间,可以到小区超市购物,到环球赶集,或者回老家平房处理事情。

每次九点前去公寓接妈妈,公寓大门前就已经排满了要出门的长队,三轮儿车在前面,老人们已经坐在车座上,只等开门;后面是步行者。

大门打开,骑着电动三轮儿先冲到了前面,接着是脚踏三轮,随后是步行的老人。大家都急匆匆朝着村里进发了。

公寓,在村子里最靠近县城的一块土地上建成,距离最近的人家有300米,远些的有800到1000米。只是村里的路难走些,坑坑洼洼,崎岖不平。骑三轮车的,不断被颠簸,发出挺大的声音,大家急着回家种菜的迫切心情,根本不在乎道路的好坏。

家里的活儿是否必须由这些老人去干?

不见得!

只是他们不放心儿女的随意应付,总感觉深耕细作,亲眼看到种子埋进土地,盖上薄膜,才放心;至于挪移的苗,更是每天一次回家浇水,眼巴巴看着它活过来才放心,就像呵护襁褓中的小孩子一样细心。

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甚至不知道怎样才是颐养天年,他们还是沿袭老习惯,手中不放下活计,只要身体允许,就绝不会放下。

整条路上,都是老人们急着回村劳动的情形,这样的春日里,从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我却看到了希望。

这些老年人,极少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索取的,只要自己能做的,都不愿麻烦年轻人。偶尔年轻人知道他们干很重的活计后,会严厉制止甚至批评,但是丝毫不起作用。第二天,老人又走了,回家干活去了。

还能有什么活儿?

本来已经剔苗了,今天还要再剔一遍,说是为了让洋葱长得更大些,要间苗稀一些;本来已经铺过底肥,也追过一次复合肥,非要再追一次控施肥。真是说不清,他们到底是要怎么样的收拾才肯放心。

长不大就长不大呗,小洋葱还好吃呢。

可是老人不这样理解,种菜,就要种好,干什么都不能儿戏。

我种过几年菜,收获一地的绿色。也有小洋葱、小蒜头、小萝卜,莫非,这些小不点儿,在老人看来都是儿戏?

总认为,播种是我的事儿,长什么样都是它的事儿。但是老人却说,没有肥料,没有水分,让它怎么长?

也是这个理哈,我竟无言以对。

要干的活计多,耽误的时间长,回到公寓时就可能锁门了。不过,11点前负责开关门的公寓兼职管理员,是一直坐在长廊下等待的。看到公寓住的老人回来,他就缓慢站起身,拄着他那根儿带着四个爪的不锈钢拐杖,一瘸一拐的走过来,边走边说:不早回来,都过了点儿了。

走到门前,把拐棍儿立住,开始掏钥匙,开锁,再拄着棍子,缓慢的打开大门。

因为紧活儿迟到被锁门外的老人不少,他总是边走边告诫:以后要回来,省的老给你们开门。

十一点半一过,长廊里就没有人等着开门啦,老人们都去餐厅等着开饭了。

如果不巧,又晚了,只需在门前一站,手抓住栅栏左右寻找,二楼餐厅便会打开窗户,从窗户里卸下一条绳子来,绳子尽头儿拴着钥匙。门外的人解下钥匙,打开门,再将钥匙系在垂下的绳子上,绳子便由二楼的人慢慢拉上去。

虽然每一次都不会等太久,但终归非常麻烦。所以,大家伙大多都按点儿回去。

其实,哪里能每天都有活儿,有时就是回老房子看看,和新种的菜菜对视,和相伴了多年的东西进行感情交流,把自己孤独的时间消磨掉。

他们不会打牌,不会打麻将,虽然公寓里也有台球桌,但他们不会打台球。

他们一辈子只会种地,只会干农活,一天不回家,似乎筋骨就不舒服,心里就有牵挂。

所谓颐养天年,关键还在养心,如果这些轻来轻去的劳动,使老人们更加愉悦,这也应该是最适合他们的养生方法。

和他们相比虽然我还不够老,但很理解这些老人,劳动可以对抗孤独,劳动能使生活更有趣、更有意义,让老人更有存在感,生活得更有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