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元朝文人笔下的保定城——让我想到了很多

保定城垣的营建经历宋、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和中华民国时期,其间宋代始建,但元代又先毁后建,才奠定了今天保定古城的基础 ,还好有文学家元好问用一篇文章记录了保定古城的开始。下文黑色字体为元好问描述保定古城空间布局的《顺天府营建记》部分原文,蓝色字体为配图臆测。

一:每个人保定人有必要读懂顺天府营建记,它记录了保定城建设的过程 ,城市之美 ,了解今天的保定古城的格局是元代张柔建设,他是建城者。

二:1227年保州(今保定)因战乱,已是一片废墟,张柔对州城重新营建。规划市井,营建民居,修建城垣,并引护城河水入城,疏浚河道,排涝防旱,修莲花池,建书院,迁庙学,利交通,利农商工,改善生产条件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保州城得以复兴,成为“燕南一大都会”,奠定了保定古城的基础。

三:更重要的是保定自张柔以后,历经元 明清几代,保定古城格局几乎没有变化。

四:每个人都应该到古莲池里的元代石桥前和唯一城市见证者相见。

群山西峙,秀水东滢

清苑置于隋开皇末,历唐、五代,为鄚酬属县。宋境与辽接,故改为保塞,重兵所宿,常倍高阳诸戍。金朝既都燕,升县为州,州仍以保名,县则复清苑之号,且置顺天,节度一军。太行诸山,东走辽、碣,盘礴偃蹇,挟大川以入于海;而州居襟抱之下,壁垒崇峻,民物繁伙,辇毂而南,最为雄镇。

▲保定自古是重山西峙,群川东汇(西倚太行,东汇白洋),宣府、大同为之屏障,倒马、紫荆为之阻隘,联络表里,翊卫京师,城重地也。宋置保塞军于此。宋辽边界的地理形势使宋军不容易建立巩固的前沿战线而宁采用弹性防御。

宋朝时,保州就是宋拒辽重要的防线,宋时就开始在徐水南到保州西北,沉河为塘,横广三十里,纵十里,深五尺,浅三尺,曰沉苑泊。又自保定西鸡距泉、尚泉为稻田、方田、衡广十里,深五尺至三尺,曰西塘泊。深不可以行舟,浅不可以徒涉,虽有劲兵不能渡也,宋朝倚靠其限制辽国的铁骑。

▲先有清苑县,后有保定府。这是一陌生的词汇了,感觉一说清苑好像是保定的郊区,其实清苑县城就是保定城。北魏开始有清苑县,府河原来叫清苑河,河因县名。辽金时期,改清苑县为保塞军,才有保定的保字,后更为保州,后又更名清苑县,元代张柔建设保州城,成燕南一大都会,清苑县政府驻地保定(说白了),元十二(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对头,保定俩字才出现。

▲明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清苑县隶属保定,政府驻地就在保定城里,兴华路,清初伴随着直隶省政府驻地保定,保定形成了省,道,府,县四级政府驻地的盛景。1949年,清苑县政府搬到了南大冉,因此,老话讲去保定,都说去清苑县城,原来县衙的位置,包括县学街小学沿用下的名称是清苑县学,民国的清苑县绅士风度的老照片也不是南大冉的高度,那是省城。

档次自然很高,再回味一下当年县学的美景:明嘉靖四十四年时,县学宫主要建筑文庙有大成殿、启圣祠、敬一亭、戟门、棂星门(各三间),金声玉振坊、泮池坊和架有三桥的泮池。县学有明伦堂、尊经阁、东西斋三十六间,仪门、大门、教官宅四十间等。到清后期,县学宫的情况,文庙前临街建有坐北朝南的照壁,两侧各有一座二柱三楼过街牌楼,左侧额题“德配天地”,右侧额题“道冠古今”,县学前立有“儒绅登第坊”。

▲想象一下,康熙年间古城曾经有多美。

承平时州民以井泉碱卤、不可饮食为病。满城之东有南北泉,南曰“鸡距”,以形似言;北曰“一亩” ,以轮广言。宋十八塘泺发源于此。二泉合流由城外濠出。侯顾而叹曰:“水限吾州跬步闲耳!奇货可居,乃弃之空虚无用之地。

吾能指使之,则井泉有甘洌之变,沟浍流恶、又余波之所及也。”乃度地之势,作为新渠;凿西城以入水,水循市东行,由古清苑几百举武而北,别为东流;垂及东城,又折而西,双流交贯,由北水门而出。

▲保定古城的水味道是苦的,在满城东面有鸡距、一亩两泉,一个泉水像雄鸡的后爪,一亩泉是以它的面积的大小,为改善古城水系,元代保定古城建设者张柔开凿新渠,水循市东行,沿着西河沿,串联起来了古莲花池,北向紫河套,由北水门出,南向东南城墙.........保定城里是座水做的城,名不虚传。

▲西护城河在西城门南侧有一水门,此水入水门由东,西河沿入,莲花池出,南水门归府河达津。

水之占城中者什之四。渊绵舒徐,青绿弥望,为柳塘、为西溪、为南湖、为北潭、为云锦。当夏秋之交,荷芰如绣,水禽容与,飞鸣下上,若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舟行其中,投网可以得鱼。风雨鞍马闲,令人渺焉有吴儿洲渚之想。

▲这是历史上描述保定古城水景最美的一段,每一个水面都有文雅的名称,西溪、南湖、北潭、云锦,一到夏秋之交,荷花、野鸭、飞鸟上下纷飞,与游人共乐,好一番美丽的场景,碧波荡漾,小船悠悠,一网下去满是收获,真让人觉得这是江南盛景,却偏偏是保定。

▲上世纪五十年代,保定农专的学生在古莲湖池里的元代石桥上留影。

由是营守备。以甲乙次第之,则为北衙、为南宅。宅侯所居,工材皆不资于官,役夫则以南征生口为之;至别第悉然。为南楼,因保塞故堞而为之,位置高敞,可以尽一州之胜。西望郎山,如见吴岳于汧水之上;

青壁千仞,颜行而前,肩骈指比,历历可数,浓淡覆露,变态百出;信为燕、赵之奇观也。为驿舍,为将佐诸第,为经历司,为仓库,为刍蒿场,为商税务,为祗供所,为药局,为传舍暖室,为马院。市陌纡曲者,侯所甚恶,必裁正之。

▲这是今天保定古城保存的唯一的元代遗迹,莲池里的石桥。

为坊十,增于著者七:曰鸡泉、吴泽、懋迁、归厚、循理、迁善、由义、富民、归义、兴文。为桥十,而起楼者四:西曰来青,北曰浮空,南曰薰风,东曰分潮。为水门二:西曰通津,北曰朝宗。为谯楼四:北曰拱极,南曰蠡吾,西曰常山,东曰碣石。

▲全城官、民居住坊里的规模,统一规划,分鸡泉、吴泽、懋迁、归厚、循理、迁善、由义、富民、归义、兴文十坊(“坊”是由街道分割成的一块块的居民区);城中水网密布,建桥十座,以通往来;还在桥上建有来青、浮空、薰风、分潮四楼,供人游憩;建设水门两座,建城门楼四座,·北曰拱极,南曰蠡吾,西曰常山,东曰碣石。

▲保定火神庙精美的一隅,璀璨闪耀。

为庙学一,增筑堂庑,三倍其初。为佛宇十五:曰栖隐、鸿福、天宁、兴国、志法、洪济、报恩、普济、大云、崇岩、天王、兴福、清安、净土、永宁。大悲阁一。由栖隐而下,创者四而十一复其旧。规制宏丽,初若不经毁者。独大悲出侯新意,尤为殊胜,金碧烂然,高出空际;唯燕中仁王佛坛成于国力,可等而上之耳。

利用城中之水建四处园林:西称种香、北称芳园、南称雪香、东称寿春。恢复、新建十六座佛寺:日萋隐、鸿福、天宁、大悲阁等。今天留下的唯一的大悲阁就是大慈阁,元代的大悲阁在元末被毁,清顺治年间重建,康熙年间被毁,今天保留的是乾隆年间修建。十一处道院:曰神宵等九座,而复其旧者二。四座神祠:曰三皇(三皇庙)、岱宗(东岳庙)、武安(关帝庙)、城隍(城隍庙)。

为道院十一:曰神霄、天庆、清宁、洞元、玄武、全真、朝元、玄真、清为、朝真、得一。创者九而复其旧者二。为神祠四:曰三皇、岱宗、武安、城隍、为酒馆二:曰浮香、金台。亭榭香水中,为乐棚二。

为园囿者四:西曰种香、北曰芳润,南曰雪香,东曰寿春。城内外为水硙者四。水既出朝宗门,又将引蒲水为稻田于西南波,乃合九龙之末流。患其浅漫而不能载舟也,为之十里一门闸,以便往来。每闸所在,亦皆有灌溉之利焉。

▲十里一闸门,在城西南的一亩泉河上 10 里一起闸,既便利航运,又利于灌溉。河水注入护城河,使河水深而阔,成为护卫城市的一道屏障。河道、水面之间有桥梁相通,有“七十二桥”之说,有名的桥即有 10 座。

城居既有定属,即听民筑屋四关,以复州制。近而四郊,周泊千里,完保聚、植桑枣;树艺之事,人有定数,岁有成课,属吏实任其责。揽辔问涂,骎骎乎齐、魏之富矣。庚戌秋七月,予过顺天。

城居民分散在四关。这次重建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历经元、明、清,保定的城市格局都无太大的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