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发现

《乡下人家》是一篇美文,全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全文给人一种美感,文质美,内容美,形式美。美在文字,美在描写,美在意境……

美文需要用美的方法去欣赏。如此美质兼美的课文,应该怎么去欣赏?如何才能把学生真正带进文本去发现美?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在用心思考,一直在素读文本,一直在寻找敲开文本中美的密码。我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同学生一起开启了一场“寻美之旅”。

我在黑板上写下“乡下人家”四个大字,学生齐读。其实,我就是乡下人家长大的孩子,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正是再回童年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美好,是一场重温,是一次享受。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乡下人家给你什么感受?请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概述一下。”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后,我又走进文字里,沉醉于乡下人家的美好之中。不一会儿,有学生说“自然,和谐,悠闲,可爱……”我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因为它们包含的意境真的很美。我说:“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用了这些词语概述感受,你们没有别的感受了吗?请再读课文,一定会有新发现。”学生又开始读课文,在字里行间寻找美。

“我的感受是……”一个男生高高举起手,信心十足,大声地说着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什么,此时,我只好示意同学们保持安静,再次请他说。他说:“我的感受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他说完后,我在黑板上写下“独特,迷人”两个词语。此时,我暗自感到欣慰,这位男生太可爱了,他能找到课文中的这句话,说明他是用心在读书。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说的这句话在哪儿吗?”瞬间,其他同学都找到了这一句。顺势 ,我要求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这句话。

朗读结束后,我说,刚才这位男生找到了这篇文章最能概括文章美点的句子,这种美可以用两个词话概括:独特,迷人。此时,有学生说,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我说,你很聪明。为你和为他(指着刚才那位男生)鼓掌吧!我又说,这句话放在文章末尾,既是全文的中心句,又总结了全文的内容,那么,我们还可以把它叫作什么句?学生一下子明白:总结句。学生一边说,一边作笔记。

“好,同学们,请带着美的心情朗读这句话吧!”学生朗读,我也跟着朗读。朗读结束后,我在黑板上用圈圈住了“独特,迷人”两个词语,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乡下人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是如何来呈现这种独特和迷人的风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声朗读课文,去寻找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吧!一定能感受到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

学生自由朗读结束后,我问道:“谁发现了文中的美?”一位女生举手说“我发现了瓜架很美。”我追问:“第几自然段?美在哪里?”她告诉了我和学生,随后,我们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朗读结束后,我问学生:这是写的哪个地方的风景?还是她最先发现,回答道“屋前”。我又问:“文中有个词语,写出了瓜架的美,是哪个词语呢?”另一位女生抢先回答“可爱”。“比什么还可爱?”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文中的句子。此时,我发现,学生只注重找出瓜架的可爱,而没有发现文中的写法。于是,我提示:我比你帅,他的成绩比我好,这是用的什么写法?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此处为了突出瓜架的可爱,作者不仅写了瓜在屋前的位置,不同的颜色,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瓜架的可爱。

学生找到了第一美点,即第一幅乡下人家的美图,我要求学生概括这幅图画。学生说出了很多答案,最后,我们一致决定用“可爱瓜架”概括。既然学生找到了第一美点,学会了分析文本的方法,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寻找其他美点,完成课后第一题。

这节课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自然,学生能在美的文章中寻找美,感知美,享受美,这又何尝不是美的教学呢?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美之处,有些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课文,一直停在课文表面逗留,无法随教师的引导深入文本,体会不到文章之美。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依赖性太强,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甚至有不读,不思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最初的教学设计,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时常在想,一堂课,如果教师一直醒着,而学生却昏睡着,或者沉醒着,这无疑是教学的悲哀。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一直保持醒着的状态呢?除了有尊重学情的教学设计,还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定教,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是懂非懂,进而听得欲睡之时,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课堂节奏、课堂内容、课堂氛围等,与其疲惫教学,不如放下教学。放下教学,对学生,对教师,说不定都是一种真正的慈悲之举。

2021.3.4随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