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徒步,用脚步丈量土地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朱红,曾经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现在从事企业管理培训工作。我认为写作从来不是写作本身,而是思考与表达。通过文字输出,把内里的自我活出皮相。任何一句话都有出处,任何一件事都能掀起涟漪。如果文字有情绪,我希望它是正向的力量;如果文字有心流,我希望它是专注沉浸的富足。写作是一项看似不动声色的工程,实则内心翻涌、动如涟漪。希望在文字的世界里获得坚定的力量,笃定的神色,富足的喜悦。
徒步,用脚步丈量土地
朱红(雪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次出发的背后是有着多少的情愫?是热爱,是赤诚,是毅力,是冲动,是信仰……出发的意义各不相同,但结果却相同,带着一颗公益之心去完成一次50KM的徒步挑战。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已经逾越了交通困难的旧时代,而徒步则是回归那纯粹的时代,去身体力行,脚踩大地。作为农耕文化起步的中国,对土地从来都有不可描述的热忱,华人的踏实感、安全感彷佛都离不开土壤,自古以来我们在建筑上从不追求高度的伟岸,而是追求宽度的延展,平地而起,扎根土壤,比如长城,依然给人以震撼。
因此,我对徒步的理解就是回归本源,原始返终,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那是你坚韧的力量,每一步都是你的信念,每一步都是你的决心,更是你对土地、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每一步都会带来改变。
第一次遇见善行者,是2019年4月20日的都江堰之行,刚巧遇见一群北京和广州远道而来参加善行者成都站的伙伴,缘分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机缘巧合,在朋友伟干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正式参与了2020年11月14日的善行者成都站。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可能无法理解,如果你没有见过体会过,就没有选择的权利、说话的权利。很多事情也许只是认知的禁锢,思维天花板太低便会盖住视野,但并不表示有些事情的意义不存在。
当看到善行者老队员晒出的过往纪念牌,每一块都代表着50KM的步子,这是属于奖牌主人自己的故事,和历史的见证,是一个善行者在每一座城市的土地上踩出的足迹,是一帮善良且坚韧的人共同风雨背后的印证。
我从来没有问过任何一位老队员,为什么会这么有毅力每一年每一站坚持参加,我不会问,答案的定义从来只在每个人最柔软的心里,无法言尽,他们心里一定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灯塔”在照亮,所以持续前行。而初次经历的我只能望而生畏,发自内心的敬重。
很荣幸地加入一班成熟的队伍,倍受照顾,得到组织者的悉心安顿,让第一次参与的人真是倍受优待,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相聚,赛外把酒言欢,赛上齐心协力,相互鼓励。这是我们共同构建的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空间。生命的维度有很多样,但在这个维度里我们都有同样的名字,叫善行者。
身体是意念的驱动,身体又是如此地诚实,从出发到目的地,给身体提供能量与动力的多巴胺分泌会慢慢饱和,然后刺激退却,身体和意念彷佛被剥离,开始相互较量,挣扎至目的地。
忍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忍耐意味着与舒适放纵的人性贪念对抗,为什么你选择了忍耐疼痛,走到最后?答案是属于每个人心理的那座灯塔。忍字头上这把刀可以削去我们的锐气,当然也可以雕琢我们的勇气。
致敬每一位经受忍耐的勇敢之人!
有许多人喜欢天,仰望天空,天空一无所有却总能给人平静,给人遥不可及的想象,而很少有人喜欢地,因为它太近了,就在我们的脚下,让人只知道抬头望天,却忘记也需要低头看地,“地”从来默默无闻为我们供给场所,任由我们修建、改造、构建属于人类的多元世界。
几千人的50KM徒步,是一次与土地的亲密接触,感谢它为我们承载的包容与伟大。
随心而写,简单纪念,我的第一次50KM徒步初体验,我还不能真正理解善行者的深意,我只做到了第一步,完成50KM徒步挑战,微不足道却又难能可贵。
因为它的意义远不足于此,爱脚下的土地,爱这个共同的生命维度:“善行者”……我相信它应该继续深化,关于人生,关于人物,关于公益,像一本永远没有终结的书,一读再读,给原本枯燥的生命换血加码,再回归日常成为更鲜活的自己。
徒步,用脚步丈量土地,期待再一路同行,让我再好好理解善行者的柔软与坚韧。
下一站再相见
(本期组稿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