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怎么用先、后天八卦来解释?
形之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出自易经的《系辞传》,说明易经本就是它的祖宗。
可惜后人不是在易言易,非得要把它搞成哲学观念,什么形而上、形而下,各种解释五花八门,这是南辕北辙。
因为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易学是应用的,而不是用来思辨的哲学,但是现在都是称易经是中国古老的哲学。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地德上载成其天象,天光下临,地气行形。头脑成象,接收天象的启示,遵循天道,这本是自然。先贤早告诉你什么是形什么是象。
根据地球上既有的社会物象,再反馈到天象,就有了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有动物有植物,有城有河有人有市场,有神仙有鬼怪。七星称之为北斗,因为其象斗形。天象代表天道,形之上者即成道。
根据头脑成象,制作器物,就如我们现在搞设计,图纸出来,按图施工就成实物,就成了我们想要的东西,形之下者谓之器。
举个《梅花易数》上讲的故事,邵雍和儿子傍晚在家烤火,这时邻居来叫门,父子即起一卦,得两木一金,可见是长柄之物。
儿子说,他是来借锄头的,邵雍说不对,哪有晚上下地的,肯定是来借斧子来劈柴的,果不其然。两木一金这样形状的东西何止这两样?
占卦容易解卦难,你能根据卦象的提示,能万里中一地猜中此物,说明你的道行高。古代玩的射覆游戏差不多,就是感而遂通。
易经本就是讲这些天象地形,所以才有命理、风水、预测这些应用,这就是玄学,不是哲学。玄学没有逻辑推理,没有百分百的结论。不然打脸是分分钟的事。
历史上佛教和道教辩论多次,道教几次败得很惨。佛教教义思辨的体系很完整,比如讲前世,讲来生,谁也没法去验证。
而道教讲修仙、长生,练就金刚体,能画符捉妖驱鬼,讲的是本世,很容易被人摆下一道,比如皇帝说,你道教这么厉害,你跳个火坑或者跳个悬崖试试?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八卦讲的是象,所以占数字卦的取卦一定要先天卦序。而后天八卦是五行之用,讲方位。
后天八卦是很多易学应用的基础,先后天八卦各有体系,不可混为一谈,先天转后天,要符合河图数理,以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
易学的东西难有定论,我也不会说我写的东西就百分百正确,我几年的文章都欢迎大家用文章或视频逐条来批驳,驳倒我反而高兴,但是胡乱来喷,基本会被我骂。
其实上篇文章关于月相,我是故意有个地方写错了的,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人发现,因为没有人去看月亮的规律。
好了,扯远了,从虚宿和斗宿扯到反者道之动,又洋洋洒洒写了十几篇,差不多应该再回到二十八宿了。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先于无”。今天用卦理来把后面这句讲清楚。
我们应该知道“捕风捉影”这个成语,风捕不住,影捉不了,这句话说的是头脑中的臆想和猜测。这就是无中生有的虚无。
对应河图五行,在右上角,本来五行顺时针一路相生,到了南方火只能生中宫土,中宫土再生西方金。西南火克金留下一个空缺。
这个空缺,对应先天八卦就是巽位,巽为风,在八大自然现象中,巽风很能代表空虚的意象。当然还震雷也难以捉摸,震巽相对,但是震雷给人造成的惊吓要大得多。
我们还知道“子虚乌有”这个成语,子就是子位,虚就是虚宿的意象,子虚就是“乌有”,就是代表虚无和虚假。
怎么来无中生有呢?你看后天八卦,把坤土放到西南,就填补了这个空虚,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拥有。
后天八卦,木金土各二,加上水火二气,坤土到西南,这样南方火生西南坤土,坤土再生西方金,是不是把先天这个空缺用后天的五行填补上了?
艮土到东北,水要土才能生木,有坤艮二土的加入,这样五行就能圆满地循环了,坤艮土又近水火二气,有了土地,有了阳光和雨水,自然万物生长。
离九为火,九数最大在上,火生燥土,燥土生金,离火生艮土(阳卦),艮土过燥要湿,所以到东北近水,这样离九生八艮,八艮生七兑金和六乾金。
坎一为水,一数最小在下,水成湿土,湿土生木,坎水生坤土(阴卦),坤土过湿要燥,所以到西南近火,这样坎一成二坤,二坤生三震木和四巽木。
六四再从天门和地户回中宫,木金籍土以生成,这数字不就成了洛书吗?“一数坎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后天八卦五行相生成圆,数理就成了洛书,先天就转为后天,河图五行成了后天洛书的应用。学易就要这样互相印证。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和后天各成体系又体用结合,偏偏有些人单独拿出一个卦来论先后天,乾卦有先后天吗?坤卦有先后天吗?
这样去学易就是钻牛角尖,卦只是个符号,哪来的先后天?我希望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不要受这样的影响。
这样论先后天,只会分别在乾离震艮和坤坎巽兑四个卦里面,象狗咬尾巴一样打转转。一辈子一事无成,因为这样论,天地万物不合此理,人体部位不合此理,阴阳五行不合此理,河图洛书不合此理。
这样论易的,基本是一些神神叨叨说丹道的,你真的问他如何修炼,肯定是一问三不知,他自己也不知如何修炼,因为这样的卦理就是虚头巴脑和走火入魔的东西。
先天八卦,象中有虚,后天八卦,有生于无,有土有水火二气,自然滋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