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主人从中医角度解析《清静经》 2024-07-30 02:59:26 一、阴阳水火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这里讲的是大道,讲的是天地,日月;天地即是乾坤,日月即是水火。人出生前为先天,先天之卦是乾坤立两极,出生之后为后天,后天之卦是水火立两极,人体的水火即是心肾。人出生后,阴阳气血的运行,靠心肾来带动的,水火相济,坎离交媾,从而推动人体整个的生理活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体的道。人的天地在什么地方?人的天地,以膈为界,上为天,下为地,外在的天地就是个宇宙,内在的天地就是整个人,人是从道中来的,是从天地产生的,与天地相应,外在的天地与内在的天地都是一体。通过外物取象比类,自然界中的植物茂盛需要水与阳光、养分,离卦代表太阳,坎卦代表水,水经过太阳的照射与蒸发变成水汽,弥散在空中,如雾露之盖滋润万物,再上升为云,云之下降为雨,简单来讲,如果没有太阳,地下的水就不能蒸腾上升,高山顶上就永远没有水,这个循环就是水汽火三种形态的转换。人体的60%以上都是水,整体就是个水循环,靠热能推动。大自然来讲,太阳就个大搬运工,相对于人体而言,心脏也是个搬运工,心脏不好有哪些症状?比如脸上长斑长痘(是否垃圾搬运不出)、心脏不好出现脚肿、冻疮等,都是心脏阳气不够。现在是冬天,虽然冬天下雪,但空气依然很干燥,大家嘴上会起皮,为哪般呢?因为温度很低,无法蒸发水分上升及滋养皮肤,一句话大自然热能不够。我们经常说阳主动,阴主静,但实际上阴阳本为一体,没有阳,阴根本动不了;没有阴,阳无以为动,阳附着于阴;就如一个家庭,男的不干活光女的干的也不行,女的不做光男的做也不成,需要男女一起做。人体的阳气从上降到下,如何降,不是靠辐射,而是把上面的水变成热水往下降,阳气就下来了,三焦为水火的共同通道,不是火的通道,不是水的通道,也不是汽的通道,而是水火气的共同通道,人体没有一个通道是专门走火的,也没有一个通道专门走水的,走水的也不是冰水冷水,而是热水,水可以走过去,也同时把火带过去。这就像家里的供暖,暖气管道流的是什么,是热水,热水循环时,热水变成冷水,然后把热能释放出来,就可以取暖了。人体心火亢盛的时候,我们喝导赤散,能清心火,为什么呢?因为它可利尿,利尿的同时,就将人体的热邪,通过小便排出去。万物负阴而抱阳啊。二、负阴抱阳 人体的心脏是属火的,就像人体的供热厂,通过气血流到人体四肢百胲,与供暖是一个原理,阳一定是附阴而行的。比如我之前爬太白山时,每上100米温度就降1度,为什么离太阳越近反而越冷呢?(高处不胜寒!学生答) 其实是山上空气中的物质少了,所以爬的越高感觉空气很好,但很稀薄,太阳光(热能)无以附着,空气中的物质是载体,物质会吸热,在正中午的时候,太阳照射到身体,人也感到很热,但太阳一下山就很冷,热量没有载体的收藏。所以来得快,去的也快。再比如高原地带、沙漠地带、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年全国雾霾很大,空气中污浊物质很多,太阳一照就会吸收温度,这样空气容易吸收热量,人感觉非常闷热。我们再想想我的人体,当身体内的浊气很重时,再吃补药,患者会感觉烦躁不安或情绪激动等郁热的症状,这是浊阴太过,阳气流动不了。有些病人手足冰凉,吃姜桂附,见效也快,停药后,药力消失也快,我们通过服用补血的药物,适当的配以温药,效果就不一样了,这是阴份不足,无以负阳。所以阳气一定是附阴而行的,阴既可以负载阳气,它也可转化为阳气。大家再看看桂附地黄丸,为什么用肉桂与附子再加六味地黄,擅求阳者,必阴中求阳,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如果只用干姜附子桂枝,就如高山上晒太阳,药性一过就冷了,阴阳一定是相伴而行的,这就是道的特性。道是包含阴阳的,是浑圆一体的,虽然道可分,但分之后,就不是道了! 三、以水为师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这便是方便我们理解道,来阐述道了,就好比水,水就是水,来到长江称之为江水,来到洞庭湖称之为湖水,流进大海称之为海水。水还是水啊!因为只有水的特性,最接近于道,所以老子用水来对道作比如。所以我们要研究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研究水,以水为师!道德经上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经常讲到要利他,但真正如何利他,以谁为榜样,以谁为师? 以水为师!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谁能做到呢?做到了就是以道为师,就是融入道中,得道了!水拟人化来讲,他没有争斗之心,忘却自我,有自我就有争斗之心,就有我执。它不会你让它洗衣服它不洗,你叫它来泡茶它发脾气,做什么都可以,放下我执,放下自己的偏见,向水学习,叫你洗衣服就洗衣服;叫你冲马桶就冲马桶........像水一样的,溶到茶里,你就有了茶香,能这样做不容易,而道就是这样。很多人以为得道高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道无处不在,坏人也有道,狗活着吃屎也有道,只要是万物都有道。水长养万物,包括人体也是。每个人可以想一下自己是否是得道了,你是否甘于像水一样做事,没有任何争斗之心,心里很平静。就像你打一桶水冲马桶,马桶干净了,那水是否吃亏了呢?我那么干净,被用去冲马桶了,其实水最终会被升华,升到天上又变成云了;如果水用一个池子装起来,它永远只是一坛水,它就不是云,只有当水被用了,比如说被冲马桶了,变成脏水了,施放到地里去了,肥了庄稼了,蒸腾了升华了,他利了万物,升华了自己,最终还是做回了水。所以说水会因利万物而被升华,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如果时时利他,看似处处吃亏,其实是处处都得到了升化,修行就是这样修的,一个人躲在山洞,天天打坐,不可能得道。 水处众人之所恶,不往上走而往下走,道也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放低点往下走,这时候你才能接近道,凡是处处总想往上靠,向上爬就接近不了道,就背离了道! 鸟飞翔在空中;鱼游玩在水中;人之一呼一吸,尽在道中!四、与心相应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神在什么地方?神是什么东西?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心藏识神,脑藏元神。脑袋这个神,喜欢清静,而心要干扰它,为什么呢?如果你眼一闭,眼前是漆黑一片,说明元神被关得死死的;如果眼睛闭上,前面有些光亮,指元神没被困死,人有点开悟。“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心静下来,你才能把很多事情看得更细更明白,更透彻些。但是我们的往往心静不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欲望太多,太多欲望干扰我们的心,心得不到片刻的安宁。有位病人问我,为什么我老觉得心里很烦、超敏感呢?我说:这就像风从前面刮过去,如果你站在屋里,你不会感到风的存在,但你站在屋外、风中,风吹到你身上的时候,你感受到了风吗?对,因为你这个人体,这个有形的东西把风挡住了,你把它留下来了、截流了,才感受到风。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意别人的话,在意别人的眼神,在意身边的一切,其实都是我执导致的,自身放不下,任何一个微微的波动,都会在你心中激起浪花,学会放下自我,放弃我执,腾空自己,风依旧在,雨也依旧在,只是我们的心不在风上,不在雨中……我们的心在截流这个信息,如果你不截流这个信息,你根本感受不到它,当你心不相应的时候,外面再吵再闹也影响不到你,这就像毛主席能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下棋。就像修行,在闹市里修和在山里修不一样,人在山里修是逃避,关在黑屋子里打坐、读经,心静不下来,还是白修;人在闹市修,心静下来心就能归一处,这就叫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有些人,老爱琢磨穿什么漂亮衣服戴什么手饰,打扮的很时尚。但当你心里没这个欲望,衣服只要能保暖整洁干净即可。所有欲望的产生,都是心动了,心与物相应了。当人与这个物就没相应,它就干扰不了你,它进入不了你的心中,你自然就没有欲望,人在追求欲望的时候,其实就是心与外界相应太多了,一直在跟外界事物相应,人就静不下来,大部分时间在满足欲望上。 你的心如果时时与道相应,你的欲望都会是在感受道,自然慢慢就会融入道中!你的心如果时时与佛相应,你的欲望就是在接受佛的思想,慢慢你就发现自己处处以佛的标准来形事!你的心如果时时在与你发的一个愿相应,或者一个个人目标相应,你就时时会寻找如何达成你的愿,如何达成你的目标! 欲望想完全消灭,是不可能的,就要看你的欲望在什么地方,心相应何处?五、心归一处 修行上有一个方法叫心归一处,每天点一柱香,观香的火半小时,把心思意念都集中到这个上头,慢慢把心归下来,100天后,你的心就收进去了,心归一处,这个力量是很强,无坚不摧,这样心就归于一处,相应一处了。前一段时间,有耳鸣患者来看诊,怎么治呢?我让患者试过把耳朵捂住,捂得很紧,什么都听不见,眼睛也闭上,等一分钟,再放开双手,患者就觉得耳鸣好多了。这就像电脑死机,要重启一样。当人心静不下来,越烦越想,越想越烦。 如果此时你把眼睛闭上,窗户关上,这时所有的干扰都没有了,把心归一处,哪怕是一分钟,等你再张开手,这个耳鸣就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了。在生活中感觉很大很大的事情,感觉天要塌下来一样,但当你心归一处之后再来分析它,根本不是你想的那么恐怖,就像你们时常关注的问题,比如女生脸上长痘、男的阳痿早泄、白发、头痛等,你试试心静下来再来分析!“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捂住耳朵闭上眼睛都是方法。“澄其心,而神自清”,这个“澄”字用的好,心要静,心乱了,就沉不下来,人体这个气场(这个道)跟水一样,从上往下,冲刷人体。如果心是乱的,就像一潭湖水,你不停的搅,它永远是一潭混水,当你的心静的像湖水一样,这个水自然就分层次了,上面清,下面浊,天清地浊,它与道与宇宙的自然法则一致,它就是要静下来,能澄其心,而神自清,清气上扬,浊气下降。如果我们的心是乱的,搅动一池混水也是心,如果心真静下来,上面的水把心脏的火调到下面的肾上去,水火既济,升清降浊,心肾相交,能让神清静下来。“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三毒者道家称为三尸虫,专门管欲望的。上尸虫,管名利,中尸虫,管口腹之欲,下尸虫管性欲。三毒时刻把你往地狱里拉。贪名必死,好利必亡。名利二字,就是个毒。口腹之欲,也是个大毒物,所以当你心静神清,心归一处,三毒自然消灭,差不多也就成仙成道了,养心山庄要养心,心要静,欲望就少,欲望就越来越单一了,纯净了。六、万病之源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这就是万病之源,大家在得病以后,常会发问,我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病好了以后又复发,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心未澄,欲未遣也”。我们称之为万病之源也不为过啊!比如临床上,我们看胃病的病人,通常用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四和汤,太白米、胃炎散等都是治病良方。病好了,回去一顿酒一喝,我们的四和汤白喝了,或者回家后与家人发生了大的争执,生一场闷气,那我们的柴胡疏肝散白喝了,那么是这个方子无效,还是病太顽固了呢?都不是,只是心未澄,欲未遣啊。临床上碰到月经不调、痛经的病人,我们常用少腹逐瘀汤,道家新生化,加针灸就治好了,但回去后,旧习未改,还是吃水果冷饮、穿裙子、吹空调。吃水果冷饮是口腹之欲,中尸虫之毒;穿裙子找性感,是下尸虫惹的祸,子宫受寒又痛经了,还是心未澄欲未遣。再看临床上的颈僵脖子疼的病人,我们用葛根汤,“阴阳九针”的飞龙在天,扎鱼际穴、大拇指等调好了,回家后又玩手机看电脑不知节制,病又发作了。再看我们临床上的痤疮,不敢说100%有效,至少90%有效,但病人治好后,回家后又吃水果喝凉的,病又发了……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所有病往前推,都会推到心未澄欲未遣,都是它在作怪啊。“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我们讲的是中医的角度谈《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如果心像猫抓一样,坐如针毡,一会儿想搞这儿一会儿想搞那儿,自有其心;如果你心真静下来了,心归一处了,它就不存在了,就像我们的心脏每分钟跳75次,它不停的跳,你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吗?感受不到吧,只有它不跳的时候,他跳得不规律的时候,你才感受的到的存在,它与人体融为一体的时候,心脏在跳,皮肤里的血管也在跳,眼皮里的血管也在跳,手指头里的血管也在跳,它整个处于一个共振状态,就像我们坐在地球上,地球绕着太阳在转,高速的运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公转,我们在地球上你是感觉不到地球在转的。道也是如此,我们天天在道中,日用而不知,我们时时违背道的时候,苦难发生的时候,我们才后悔了,后悔没有依道而行啊!我们的心脏时刻在工作,肺也在不停的开合,但如果有一天你感觉到它的存在了,可能就心悸心慌早搏了。当你的心沉下来,心归一处,欲望减少时,你再来观你的心还存不存在,心里还产生念头?所谓“凡心不死,道心不活”,当你念头少了,你的元神就慢慢起来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外界的影像映射到大脑去,是一种对应。什么叫视而不见,当你的心收到一处时,所有的外物依旧存在,但它虽然在,与你的心不相应,进不了你的大脑,不产生影像,不相应,所以就形无其形,物无其物……所以当你眼睛闭上,慢慢的就进入一种视而不见的状态,外物并不是不存在,它也存在,当你心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静到它跟你不相应的时候,慢慢就澄其心了。如果你的心不能归一处,就算物不在眼前,你的心还会与之相应,还会没物而有物啊!所以心中能不能空,能不能无心、无形、无物,与外界关系不大,就看心放在何处,一切为心造!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对于养生来讲,当身体不好的时候,所气都收回来,独善其身,等病好了,你再去动,再去释放能量,所以身体不好一定要把心静下来,把能量往回收,独善病灶。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当你这个气场与宇宙的这个道相合的时候,这时候什么都没了,开始开合,开始排病气,皮肤开始呼吸了,你的呼吸开始慢了,哪怕冬天外面在下大雪,你也不用盖被子。这个时候你的身体感觉不存在了,不知道冷了,不知道热不知道疼,什么都不知道了,你身体的触觉痛觉可能都已经消失了,不那么敏感了,这时候你的能量开始自然的流动,把体内的病气排出去。七、真常状态“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要做到这些真的很难!但你一定明白什么是真常的状态,莫把假常当真常啊!要处在一个真常的状态,也就是佛家说的活在当下,当下即为真常的状态,当心里很宁静,思想上没什么杂念欲望,时刻心能觉照,学道与道相应,学佛与佛相应,学医与医相应,时刻相应时刻就能接受宇宙的能量。举个例子,当手机的频道与发射台发射的频道时刻相合的时候,你的手机就能收到信号,如果不能对接的时候,接不到信号,人很多时候接受不到宇宙的能量,是因为被很多名利欲望杂念包围住了,同宇宙能量不能对接。“真常应物,真常得性”,时刻进入一种真常的状态,你应物的时候,看一朵花看一片叶子,哪怕吹一股风,你也可以感受到大道的存在。修道的与道相应,每时每刻都处在这种状态,佛家说加持,道家说是沐浴,能量时刻就进入你的体内。要想身体好很容易,道家讲修道去病是第一步,是最基本的一步。“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果时刻处在心静神清的状态,时刻与宇宙万物相应的话,就处在清静状态之中。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个能量时刻在你身边环绕,就像鱼在水里游,它在时刻追着水,鱼就在水中,人就在道中,一呼一吸之间即为道。人活在世上不识道性,就好像游泳时不识水性一样,最后是常沉苦海啊!虚云老法师他活到一百多岁,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2点多,基本不吃饭,每天只吃几个枣,还每天不知疲倦的工作,试问几个人能做到?当你澄其心遣其欲的时候,就能接受到宇宙的直接能量,这是最环保,最直接的能量啊!而我们却放弃了最环保最高级的能量不用,一直追求吃什么合适,吃什么营养价值高,道一直是爱护我们的,想帮助我们的,而我们却一直没有用它。八、常态非真常真常应物,真常得性!这句话一定要经常琢磨,你要体会真常的状态,生活中我们经常处在的常态,并不是真常状态,真正的常态找到后即进入当下的状态,以那个状态来应物,看待周围的任何事情。常应常静,应是对外,静是对内,我们是偶尔应一下,心静一下,感到很舒服!如果我们常应常静,你想像以下,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状态啊!常应常静,常清静矣,我们做事要处在常应常静的状态很不容易,偶尔静一下,把体内的那个性找出来,明心见性,真正找到不容易。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这样清静以后还不是马上入道。我经常说如果你能从露珠里看出道来,从一朵花里看出道来,从鸟的羽毛上姿势上看出道来,你能被小鸟的叫声打动,被一滴露珠打动,就说明你已进入真常状态,你时时刻刻,处处应这个态,如果时刻处在这个状态中,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非常的美妙,什么都是好的,都是很神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何须我们去费力干涉呢?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只要你进入这个状态尝到甜头,它就绝不会贪恋红尘,这里不是说出家啊,不是出家,而是身在红尘而不贪恋红尘,就像喝茶不贪茶,喝酒而不贪酒。什么都可以,什么都不可以,可不可以呢?无所谓可不可以!九、何谓得道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你渐渐的进入真道,知道什么是道了,这时候你看任何东西都很玄妙神奇,人活在道中就像人活在空气中,就像鱼儿活在水中,你当身心与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人可以与大树对话,人与石头对话,与鸟对话。既入真道名为得道,得道不是我门获得了道,是你融入了道中,而不是道跑入了你体中,道时刻都在。就像红军打仗时,战士融入了火热的革命的战争中去,是融入,而不是获得。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当你身体整个人状态融入到道中的时候,你就感应这个“道”,但你真的得到了什么吗?你游泳时,得到水了吗?什么也没得到!不是获得而融入,道只是摆在这儿,道无处不在,我们知道它的存在感受它的存在,跟它融为一体就得道了。我们现在人很多人不知道,下士闻道大笑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我们知道它的存在,感受它的存在,融入进去,那才得道了,相信的又有多少人呢?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为了教化众生才说得道,其实道就在身边。能悟之者,可传圣道,你明白这个真理之后你才可以传这个道,这个传不是传授给你的意思,就好像教会你游泳一样啊!十、养生之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那么中医的道在哪里?不要进入万物的层次,而是要把握核心,中医如此,很多行业也是这样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我们小结一下,学习清静经的上半部分,我们也有点感觉,首先知道道是存在的,我们自己要去感受到的存在,当心静下来,心归一处使欲望少点,从吃穿住行入手,幸福是要向内求,不是向外求,让自己内心平静,慢慢向道靠拢。当你把物质生活降低时,你的欲望就少了,但你不想赚钱时,钱会自己找上门。钱之道,就像水的利他行为,天上下雨,滋润万物,而人只能够取一瓢水饮。衣服朴素点,把浮华去掉。饮食简单点,把奢侈除掉。走路眼观脚下,把外物诱惑除掉。说话语速放慢,把内心浮躁除掉。……这些都能减少欲望,心归一处啊。十一、得道与失道现在社会上的尔虞我诈,追名逐利,是个不正常的状态。而我们要用一个真常的状态,对应世间的万事万物,常应常静。道就像水和空气,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就像鸟儿在空中飞翔,鱼儿在水中游一样。人就在道中游。当我们处于一种假常的状态,你就感受不到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得道的目的,不是要获得什么东西,而是融入到道中去,放下自己的身体、面具、名利、欲望,放下假我,融入到道中就是得道。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争可以理解为争斗,争执,不服输,很多家庭中有争执,常常听到的就是,“我都是对的,你是错的”,修行就是要去除我执,破这个相。人有对与错,就有这个相存在,争就是争这个相,不是争这个空,空是看破了,就不是真的,就没有争这个价值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所以提倡“以水为师”,我无意中发现这句话,是老子的师傅说的,“水”是最接近道的,如果我们什么都要争的话,就说明是背道而驰,是下士。争,就失道了啊!十二、常沉苦海上德不德,下德执德。上德之人,不以德为德,下德之人,很多时候做一点有德的事,就炫耀的不得了,今天干啥啥好事了?天天挂在嘴边,执着于德的人,往往不明白怎么样才算有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在任之堂有位讲传统文化的老师,他经常放生,他说之所以放生,是因为觉得自己得上有缺,是个坏人,所以才去积点德。因为知道自己不足,才去弥补,这才是有德啊!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欲望在干扰我们,心静不下来,执着于这个相。例如生活中,你的孩子早早的就会走路,有的就晚一些,有的从小就认识很多字等等,有些家长就会很得意,从小就让孩子生活在竞争状态,有了争之后就会比较,有了比较就分你我了,进入这种相之中了,其实小孩子学的这点知识,这些早早晚晚所有的小孩都会的,只是时间问题。要让小朋友不要有太强的自我意识,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要破除这个相。既有妄心,既惊其神,即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人有很多欲望妄念的时候,就会惊扰到我们的神,所有的万物干扰我们的元神的时候,也就会对万物生有求之心。有了贪求之心,你想再摆脱就很难。比如你想赚钱,今天想1万,明天就想2万,想10万100万……挣得很多,但你能享受得了那么多吗?有了欲望,就有贪求之心,永远也填不平你的欲望,你想欲望难填,就像富人要修道,比大象穿过针眼还要难,因为富人他放不下名利,他经过这些世俗名利后,要修道比登天还难。即生贪求,即是烦恼。有的还有了贪求之心,又满足不了欲望,自然就生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那些贪污受贿坐过牢的人,对这句话就有深切的体会。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真正的幸福,不是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物质的追求是最低层次的。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现在很多人,仍然在吃喝问题上大做文章。吃萝卜白菜,吃全素的人很知足,但整天鲍鱼,鱼翅,反而不满足。这张嘴呀,永远填不满,欲壑难填,常沉苦海!十三、悟者自得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要找到一个真正的状态:真常之态。人要活在当下,当下那个状态,这个状态才是最佳的状态,即为真常的状态。心越静,欲望越少的人,越能处于真常的状态,这就是长寿秘诀啊。悟者自得,中医之道悟者自得;茶道悟者自得;教育之道,悟者自得;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啊。如果你不悟的话,只学个表象,照猫画虎,得意忘形,这里面的得意,就是得道啊,一切表象,都是为得意来服务的,如果你得意了,外在的相就已经不能束缚你,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啊!得悟道者,常清静矣,这句话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真正悟道了就会清净下来,只有清静下来才能感受这个道。感受到的这个道才是真常状态。以真常的状态对应万事万物,真常得性,找到自己的本性。道就在我们的身边,道在万物之中,屎尿中也有道啊。整部《清静经》的核心就是“清静”二字,而清静状态的获得,须明白“真常”二字,体会到真常,体会到“应物”,体会到“得性”,就能达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赞 (0) 相关推荐 如何化解你此刻的迷茫和困惑? 点击背景音乐,阅读文章更有感觉哦!~ 你是否时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对未来的迷茫,对人生的担忧,对生活诸多问题的困惑和不解! 人一生都在追求智慧,但是真正能拥有大智慧的人寥寥无几,普通人,只要能修得一颗 ... 第二部分《道德经》译文1-36 第二部分<道德经>注释 引 言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是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的智慧结晶.其以阴阳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天地万物生长变化规律,也是 ... 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08):以水喻道 | 身姿要领2:垂帘正视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诵读一章<道德经>,同时结合静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静坐引领 现在, ... 为什么中国民间把人的寿命称为阳寿?中医角度看生死 为什么中国民间把人的寿命称为阳寿?中医角度看生死 癌症转移灶最让人担心,中医角度怎么看呢?... 癌症转移灶最让人担心,中医角度怎么看呢?攻伐该上就得上. 转移灶切除后会不会复发的问题一直都是肿瘤患者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以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一讲. 首先,转移灶切除后是有可能复发的,而且几率还不小. ... 从中医角度看,强迫症、抑郁症、躁郁症等情绪类疾病的人如何调养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变化,是人体的正常的精神状态.七情过激则可直接影响脏腑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所说,"怒伤肝" ... #抗击肺癌#从中医角度看待肺癌,说一说人... #抗击肺癌# 从中医角度看待肺癌,说一说人为什么会得肺癌. 当一个人出现以下症状时: 咳嗽,咳痰,咯血. 喘鸣,胸闷,气急,体重下降,发热. 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胸部疼痛. 他一定会去医院查一查自己得 ... 徐文兵谈新冠疫情:从中医角度看,有些人瞎指挥 图文编辑:郭芙蓉 视频编辑:卢双赢.许小袋 编审:李小不 【心理学科】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为什么人热衷于八卦?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为什么人热衷于八卦? 文/昝碧凤 大多数八卦是非常"有趣"且私密的,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关于 ...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人的“惊”情绪? 在中医理论中,人的情志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情,它包含了我们人主要的情绪表现,要知道,情绪也是会致病的.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荣新奇教授讲一讲这&q ... 唐百冬:为什么失眠的人这么多?中医角度告诉你~ 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医学认为,睡眠障碍包括"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地影 ... 生亦何欢,死亦何忧?从中医角度看人的一生!(深度好文) 生亦何欢,死亦何忧?生死就像星辰的诞生和陨落一样.男性属阳,女性属阴,生者为阳,死者为阴.从幼年开始,经历了青年.中年,到老年,最后是生命的终止,中医是如何看待的呢?为什么小孩容易发烧,老人容易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