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解读与创作】:邬耀仿话诗(连载八)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作者小传:邬耀仿,笔名九连山,广东河源客家人,中国诗歌学会、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深圳市作家协会及深圳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远山文学网副总编,现居深圳。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提倡诗歌的本真写作,致力于探索诗歌的精神高度,已在各省、市多家报纸刊物及文学网站发表多篇作品,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诗歌的解读与创作】:邬耀仿话诗(连载八)
导读:当今无疑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文学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原先的纸质传播途径,受众广,速度快,这些特点都让网络传播成了当今最快速有效传播工具。关于诗歌(本文特指现代诗、新诗、自由诗等诗体的称呼,下同),除了当今发展迅猛的特点外,其中关于解读和创作的争论也是个不然忽视的问题,众多流派的百花齐放,加上言论的充分自由,纷纷扰扰的不同声音,无意间已经为当今的诗坛带来了种种一时之间难以解除的困扰。
诗歌一直被称为是灵魂的语言,它是发自于我们内心,进而有感而发的一种独特的情感诠释方式,洁净,自由,高度,直至将我们的精神世界引领至一个全新的高度。但,随着爱好诗歌及创作的人员数量的增多,很多人在诗歌认知,创作及传播等环节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区。本着长期活跃在诗坛的第一线,对当今诗坛的各种现象,各种导向,甚至是潜在的风险,都有自己的了解和认知的前提下,下面就目前诗坛存在的一些现象,从诗歌的解读,诗歌的传播以及创作等方面,作出一些实践性的解剖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接上回】
八、诗歌的推广与教学
随着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诗词文化(包含后起之秀的现代诗)已经掀起了一个新的文化浪潮,诗词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势必会成为更加持久和坚定的文化事业。处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年代,关于诗歌的传播和相关的教学工作,必将任重而道远。
1、推广途径的拓展
目前的诗歌传播途径以纸质传播和网络传播为主,两种传播方式的互补结合充分地体现了受众面广,速度快等传播特点。但此等的传播方式却有非常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接收到信息传播的人,大多数应该还是作者本身,也就是所传播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完全地走进人民群众的视线,作品本身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以此看来,解决或者拓展诗词文化的传播途径,就显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有经济条件的地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作协可以组织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及相关社会人士,以专项读书会,朗诵会,专人推广会等的形式,以乡镇或社区为单位不定期地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本区域的文化事业发展。
一、诗歌进社(厂)区
此活动应由文艺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本系统的作协,美协及音协等部门进行联合主办,并邀请本区域范围内的相关文艺社团和社会人士等进行协办,提供作品,节目,书画等活动必要的组成。缺少举办经费的,可适当邀请当地商会,商家等经济团体以冠名赞助的方式进行合办。
如果说现有的传播途径是固定的宣传方式的话,那么诗歌进社区等活动就是流动式的宣传了,此方式更能体现现场活动的热烈气氛,激发市民(读者)对诗词文化的爱好和向往之心,对文化传承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诗歌进校园
校园是特定的机构,人员组成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所举办的活动应以教学宣传为目的,文化教育部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此活动应由文化教育部门统一牵头,联合文艺部门组织其相关的作协,美协及音协等部门进行合办,并邀请相关的文艺社团和社会人士,提供作品,节目,书画等活动必要的组成。缺少举办经费的,可适当邀请当地商会,商家等经济团体以冠名赞助的方式进行合办。
其他非文化教育及文学主管部门的文学团体主动申请进入校园的,必须报请文化教育及文学主管部门的许可方才可以进入,审核节目单,旁听(观)活动效果等,充分保障诗歌进校园活动的意义性。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中国诗词文化后续传承的中坚力量,此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文化的喜爱,更可以借此机会了解更多的诗词文化知识。
三、诗歌进养老院
养老院是特殊的人群机构,文化生活相对缺乏,这在当今文化繁荣的时代,当地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不定期地为养老院的老人举办一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其中就可以包含以诗歌朗诵会作为主导的文化综合节目。
此活动应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牵头,联合文化教育,文化艺术等相关的部门共同举办,并邀请相关的社会团体和人士,精心打造适合养老院的老人观看的文化娱乐节目,既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老人的晚年关怀。
四、公共场所展示
凡是流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商场及酒店等,有条件的地方均可设立展示牌,将优秀的作品公诸于众,以达到真正深入民心,全民阅读。
2、教学工作的重视
诗歌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难在目前诗坛尚未有固定的评鉴标准和教学模式,各个流派皆有各个流派的各自之见,既有百家争鸣的繁荣,也有杂草丛生的喧嚣,如此繁芸复杂的现象,势必会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形成巨大的障碍,所以,关于诗歌教学的内容,我们应当慎之又慎,国家相关的诗词文化传播及推广部门或机构,皆应制定颁发一定程度的举措,正确引导相关的教学机构对诗词文化的教学方向,并及时对教学的内容和成果进行必要的认可,以确保诗词文化相关的教学及传承工作,符合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诗词文学学术发展的双重要求。
一、诗歌教学的前提
A\以唱响时代为原则
无论是专业专职,或是非专业专职,但凡是进行诗歌创作的人员,均应以做到唱响时代精神及与时代共同进退为荣,担负诗词文化传承的正能量使者。
B\以大地苍生为使命
大地,苍生,时光,岁月,情感及生命等,这些是永恒的创作题材,大至为民请命,小至个人感悟,都可在上述的题材里找到适合自身的写作素材,尽情展现自身的风采。但创作不能忘记根本,引导和梳理才是我们创作人员的真正责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添砖加瓦,而不是让我们给这个时代制造和恶化社会矛盾,我们需要的是洁净,自由和高度,拥有这样的创作使命,我们才能文化传承的路上,走得更远。
当然,也很多人创作一些与众不同的题材,比如色情,比如挑衅,等等,很多人谓之先锋诗人,先锋作家,但笔者未敢认同,我想这不过想以标新立异的方式,取得读者的关注而后已。殊不知,这些或别有用心或图一时之快的创作,除了引来众人的哄堂大笑以外,还会让百年之后的子孙后代嗤之以鼻。
网络的传播我们或许对作品难以管控,但国家的各级报纸,刊物及杂志等由政府部门主办的传播媒介,应当对作品题材的认可和导向,作出明确的甄选,以避免更多的作品流入社会而引起读者对作品的认知。
C\以沽名钓誉为警醒
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很多人已经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为名,为利,为自己头顶上的光环而不惜游走在时代的前沿,时时谨记抛头露面,时时不忘宣扬自己,演讲,授课,比赛,等等,想必其创作的初心,早已经被名利吞噬地无影无踪。
当然,这或许也是他们合法的权利和生活方式,我们无法过多评论,但若趋之成风,追随者众,且不说我们已经深处喧嚣无法安心创作,身为创作者,我们也会成为误导他人的始作俑者。长期以往,文学将不再是文学,诗歌,也将不再是诗歌,这不是文学的繁荣,而是没落,我们当以此为戒。
D\以兹扰社会为界限
任何时代都会有不同的声音,支持,反对,甚至挑衅,总会有部分的对现实不满,或寻求发泄,或求得信众,其创作的作品也充满了仇恨和疯狂,处处显现着对现实的不满。
这当然是正常的,但绝不应该成为我们认可的对象,各级文学机构及传播媒体,皆应对此有清晰的认识,除了创作者本身的宣传范围,其他的传播途径不应该成为此类创作的支持者和传播者。
二、诗歌教学的方式
A\社会授课
此类的授课既可以以当地的作协部门进行组织,也可以由有资质的文学团体进行组织,当然还可以以双方合作的方式进行,共同促进当地文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各自发挥和展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
此种授课也可以以多种的方式进行,既可设定固定的学习机构点,也可以以流动的方式进入到社区、厂区及其他有需要的公共场所,针对不同的人群性质,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全员学习的目的。
B\校园授课
在校的学生始终是国家的未来,无论是他们对诗词文化的认知,还是他们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态度和理论水平都决定了诗词文化后续的发展力量,所以关于他们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此类的授课以文化教育及文学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联合各自相关的部门,协会,或相关的社会团体共同举办,但应避免商业化的宣传和炒作,保障校园活动的洁净性。
其他非文化教育及文学主管部门的文学团体主动申请进入校园参与教学的,必须报请文化教育及文学主管部门的许可方才可以进入,审核节目单,旁听(观)活动效果等,充分保障诗歌进校园活动的意义性。
诗歌的教学是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在校的学生,还是对于社会的诗歌写作爱好者,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均应对诗歌的教学及培训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管,做好相关的审批,监督及支持和引导工作,而并非是放之任之,或者,当做不知。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投稿:1、投稿作品均须通过编辑审定后,方可在平台刊发。2、作品15天内没有采用的,说明作品文本不适宜刊发,请投往他处。3、优秀作品刊登在中国诗歌报纸刊。4、投稿统一邮箱为zgsgb2@126.com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
中国诗歌报属下天安门文学平台
中国诗歌报下属中诗报朗诵中心平台
中国诗歌报下属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