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 平定薛仁杲,占据陇西地区扩大版图

唐史: 平定薛仁杲,占据陇西地区扩大版图

关键词:李渊称帝、李轨败亡

前因:李渊称帝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扩大统治版图。

▲李渊

后果:李轨败亡

619年,唐廷平定薛仁杲后,击败割据凉州的李轨政权。

▲浅水原之战

过程始末

一、薛仁杲政权覆灭

公元618年,隋末割据陇西地区的薛仁杲被唐朝李世民击败,薛仁杲政权覆灭。

薛仁杲的覆灭源于其自身的自大和狂妄,但他和唐朝之间更主要的争端原因,是来自于双方对陇西地区势在必得的争夺。事情要从李渊建唐后面临的政治局势说起。

▲李渊剧照

二、薛举与突厥联合攻打唐朝

江都兵变后,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消息传到长安,李渊认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逼迫隋恭帝杨侑禅让,独揽大权的李渊顺理成章的即位,改国号为唐,定都在长安。

唐朝虽然建立,但根基并不稳固,它只占有关中和河东地区,统治范围十分有限。此时的李渊,面临的局势更是十分凶险,北有突厥、西有吐谷浑、河北有窦建德、洛阳有王世充。

想要消灭群雄统一天下,李渊最先要做的稳固后方。可唐朝面临的问题是,长安所在的关中,大后方是陇西地区,而陇西地区却并不在李渊唐政权的掌握之中。

此时掌握陇西地区的豪杰,名字叫做薛举。薛举出身地方豪强,他反隋起兵后自称西秦霸王,并封长子薛仁杲为齐王,不久之后就在兰州称帝。称帝后的薛举有自己的战略谋划,他摩拳擦掌地想要出兵东进,占据关中和长安,然后和群雄争霸中原。

李渊和薛举两人的战略规划形成对立冲突,他们都把对方视作自己最棘手的难题。为了能够打败唐朝,薛举派人带重金贿赂突厥可汗之子莫贺咄设,准备与突厥联合攻打唐朝。但这个消息被李渊得知,唐朝派出使者宇文歆说服莫贺咄设,突厥答应不会出兵援助薛举。

▲隋朝末年群雄割据局势

三、面对薛仁杲军队的多次挑衅,李世民拒不出战

薛举发现外交手段没有奏效,决定主动发动对唐的战争。薛举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钟俱仇领兵进攻关中,另一面则由薛举亲自率领,从泾州出发,打算直取长安。

李渊针对薛举的部署,采用了针锋相对的策略,派出能争善战的李世民为统帅抵御薛举。薛举军队来势汹汹,但李世民认为对方远道而至,运输军粮十分困难,只要唐军坚守城池,等到敌军粮草耗尽、兵马疲惫不堪的时候再发动攻击,一定能取得胜利。

可就在两军对垒之际,李世民病倒了,他把军事指挥权暂时交给了部下刘文静和殷开山,但两人贪功轻敌,认为自己兵多将广、贸然出击,结果被薛举从唐军背后突袭,惨败而归。唐军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不久之后,一个好消息却传来长安,薛举病逝了。

继承薛举皇位的人,是他的长子薛仁杲。薛仁杲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为人残暴凶狠,和部下将领有很多的矛盾。加上薛举的谋士郝瑗病逝,陇西的敌对力量遭到了减弱。

李渊积极整顿军队准备再战,他派出儿子李世民再次出战。这一次,李世民再次提出坚守待变的战术,面对薛仁杲军队的多次挑衅,李世民拒不出战。

▲薛举城之战作战示意图

四、薛仁杲不得不率百官出城投降

唐军将领难以忍受敌军嘲讽,纷纷请求出战,李世民却制止说,我们刚和敌军作战失利,我方士气低落而对方容易骄傲轻敌,等到敌方军心骄躁时出战,就一定可以击溃对方。

李世民下令言战者斩,双方的对峙了两个多月。果然,到了这年十一月,薛仁杲的军队粮草耗尽,士气低落,其部将梁胡郎也不满薛仁杲颐指气使,率部投降了唐朝。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派人在平地扎营来引诱敌军,自己则打算绕道敌军背后发动攻击。薛仁杲见李世民平地扎营,立刻率领大军前来进攻,没想到被李世民率领的骑兵来了个包抄。

薛仁杲的军队大败而逃,退守到泾川城,李世民率领几千骑兵追至城外。守城士兵军心涣散,争着出城投降按,薛仁杲见大势已去,不得不率百官出城投降。

▲李世民剧照

结论

平定薛仁杲,使唐朝开始占据陇西地区,扩大了唐军的声威,为唐朝平定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斗也显露出了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能,扩大了其政治军事集团的实力。

【参考资料】:《全球通史》《中国文明史》《中国通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