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诗歌类)】刘建光诗评推广中心林克强等诗人作品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诗评人简介】刘建光  笔名:泊渔 。   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从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莲池》《今晚报》《北方新报》 《五月风》 《这一代》  《鹿鸣》《诗刊》《呼和浩特文艺》《漠南文艺》《小说选刊》《中国诗歌报》等报刊杂志。散文《土默特山河记》三篇入选《内蒙古七十年散文作品集》,主编了抗战文集《巍巍阴山》等。

马       灯

文/林克强

一盏苍老的马灯

曾点亮原生态的夜

今夜无眠

无须节能灯影

我点亮收藏的马灯

眼光,与一段历史

偶然相遇

【刘建光诗评】

本诗起句即脱出俗套,开门见山:"一盏苍老的马灯/曾点亮原生态的夜","苍老"一词,写出了那个遥远年代的"庄重"和"寂寥"。一种濯洗的凉夜,被"点亮"的澄碧明透,山村的静谧,勾起诗人的回忆,伴着灯影,难以入眠。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眼前幻出了那段被"收藏"的历史,难怪诗人面对马灯要发生感慨了。

整首诗,笔调老健沉雄,词意含蓄警策,发人深省。

磨刀老人

文/绿色紫藤

他用半生的时光

喊醒了

大街小巷的寂寞

农妇们一边和他

打着招呼

一边讨价还价

以前

他在农闲时磨刀

也磨着微薄的收入

刀磨的很快

故事也讲了很多

我们从童年听到少年

伙伴们在他的

故事中聚聚散散散

如今长满一双老茧的手

再也干不了别的活

围着他的人越来越少

除了磨刀

还在磨着村寨的

寂寞与冷落

【刘建光诗评】

这首诗通过描写磨刀老人的半生,让我们看到了市井里的一幅百坊人的生动画面。因此,这是一首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认识价值的作品。

磨刀,磨出了"一双老茧的手",隐喻了老人的生活境况,把这无处诉说的苦况,用诙谐的故事喊出来,却不怨天忧人,仅在一群孩子们的追逐围观中,仅在一群村姑村妇的讨价还价中,换来一丝丝的快乐与安慰。老人"宿命"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这个"磨刀"的命!

诗的未尾,诗人用"除了磨刀/还在磨着村寨的寂寞与冷落",表达出诗人,对磨刀老人的无限的同情,更隐含着对尘世人情冷漠的愤懑和失望。本首诗,从磨刀石的有声,写到磨刀人的无语,真让人唏嘘不已了。

南国幽梦

文/董秀岚(内蒙古鄂尔多斯)

我在北方,想象你

南国油布伞下

那熟悉的身影

在铺满青石板的小径上

行走,烟雨朦胧的早晨

洒满金色的阳光

在断桥与雷峰塔前

你寻找前世的影子

那把花折伞

带着青春的迷茫

如同断线的雨粒

滴着艳红的疼,在梦境中

【刘建光诗评】

一个北国女诗人,竟然写出了南国的梦,这种移挪的即景寓情的"诗梦",却让我感到了字字的"真实"。

诗的前半幅是南国水乡的一帧静物的速写。油布伞,青石板,小雨巷,这是对人物出场的铺垫。"那熟悉的身影/行走/烟雨朦胧的早晨",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那么,你在"金色的阳光"中,在寻找着什么?

诗的后半幅是西湖的断桥与雷峰塔,我们仿佛看到在那人头攒动,桅杆相连的场景,可是,你却在"寻找前世的影子"?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诗人为什么把南方半晴半雨,时阴时晴的天气,写成了"金色的阳光"了,因为这是"青春的梦"呵。所以才有了"断线的雨粒/滴着艳红的疼"。

这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诗,像一幅笔法简练的山水写意画,想像瑰奇,色调畅美。但油布伞再浪谩也不能变成花折伞吧?

你是我眼里的温柔

 文/牛仔很忙(陕西西安)

在这个静美如诗的冬季

你从远方款款而来

带着温柔情丝缕缕

悄悄闯进我的眼里

你说不想为我写诗

梦里总有我的影子

你说不想停留在街口

我的召唤却在这里为你守候

你说愿意拥抱雪花

盼我在冬季的晨曦

你说只交给我一个任务

就是要我照顾好自己

你是我眼里的温柔

你的柔情你的爱意

都刻印在这有歌的季节里

此情绵绵无绝期

伴伊左右两相依

【刘建光诗评】

这里,诗人用了"款款","缕缕","悄悄"的叠词,这就营造出了一种情趣。冬的原野,寂静无声,但诗人却用叠词儿喧泄了一种动感的情绪,映衬出了诗人心灵的一种纯净,一种淡泊。

这种安谧的情绪牵引着诗人,进入一种诗境,带领着读者去寻找美的渊薮。

于是有了,雪的拥抱,梦的影子"都刻在了这歌的季节里",让爱意躲避尘世的喧嚣,向往一种清静的去处栖息。

鞭影

文/青青原上草(河南)

那一道闪电

伴随一声雷鸣

在夜空里

敲醒每一个人的睡梦

那一道暗影

如剑

撕破那一块黑石

躲闪中有一阵赞叹声

舞动在方圆中

有一种永恒

【刘建光诗评】

这首诗题目虽然叫《鞭影》,但主要却写了诗人的心情。第一句"那道闪电"揭开了朗阔的抒写天地,勾勒了一幅绝裂的画面:"雷鸣/敲醒每一个人的睡梦"。梦碎了,我们却不见了人的踪迹,正怅惘间,"那一道暗影/如剑/撕破那一块黑石"!读到这儿,真令人毛骨悚然,这是一股什么样的魔力呵!为什么"黑石"在躲闪中有一阵赞叹声?我不敢推断,是略寓于诗人的自遣自歌呢,还是诗人的孤愤,超脱,自傲的呐喊呢?

全诗没出现"鞭影"二字,确让人感到头上高悬着那炳长鞭,给人以心灵的震颤。它给世界一个摧毁的预言,把方圆中的气氛制造的很浓烈,从而构筑了一个暗示性的象征境界。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