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张小龙家有帖药你“造”吗?
百度的“医疗”生意这几天沦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如果百度只是将魔兽、紫檀木或是海贼王、李毅贴吧“卖了”,那么也许不会遭到那么多人出离愤怒的指责。百度贴吧竟然拿血友病吧开起了“玩笑”,说重了,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即便百度于1月12日宣布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并将其公关智商发挥到极致,但仍免不了遭到社会舆论的围剿。法律专家说,百度此举涉嫌违反新《广告法》;自媒体人说,百度这是出卖了灵魂;产业分析师说,百度在生态链管理上漏洞百出。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贴吧之父”俞军在微信里说了这么一段话:“你们怀念我,我怀念Google。百度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价值观,然后是激励机制。”
价值观?这不免让人联想起几天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刚刚提出的微信价值观,借此与百度价值观相比,确实让人有了南辕北辙的困惑。
张小龙提出的一个价值观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微信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保护你的体验,你不会在微信里看到突然发过来的系统消息。相比之下,百度的销售电话则一点也不逊于房产中介公司,百度庞大的电话销售团队,一直不遗余力地向潜在广告主发去各种各样的“系统信息”,相信身边深受其扰的人并不在少数。
张小龙提出的另一个价值观是“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一直以来每个人做的工作都是围绕一点,怎样黏住用户,怎样让用户尽可能待在我的产品里头,不要离开产品,但微信只是一个工具,好的工具就应该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离开,少即是多,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未来会变得更大。反观百度,如今每每打开百度首页,第一眼看到的是火辣劲爆的“推荐新闻”,如果你对此兴致盎然,可以不断下滑鼠标,浏览经过百度大数据筛选的“你最喜欢的”新闻。有人将此戏称为“百度头条”,显然,百度希望像恋人那样没完没了黏住你。
张小龙提出的又一个价值观是“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别将广告塞进来,而是让你的好友分享给你。面对这点,百度也许是理解错了、执行错了。曾几何时,竞价信息是可以“无形”地出现在搜索框中的,好在后来加上了“搜索工具”的标识和淡到几乎看不出的底纹;而在血友病吧中,吧主权利被赋予一个自称“陕西医大血友病研究院院长刘陕西教授”的“血友病专家”,这个人看上去是你的“好友”,实则悄悄地将问题医疗信息“无形”传播给了病友。可惜了,百度的“无形商业化”有时难免伤及消费者。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是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写过的一篇文章,他告诫“欺骗用户虽然很容易获得流量,可以获得用户的点击,但是最终会把用户给赶跑了。”
百度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类似伤及用户体验的做法,是否会对企业的长期利益产生影响?谷歌的离去留给百度的是一个望不到边的舒服区。这些年来,百度建立起了一个数万人的庞大营销队伍,由此百度某种程度上进入了一个“非互联网化”的跑马圈地境地,公司主要营收的稳步增长被寄望于销售团队的稳定发挥。
因此,一些传统企业才有的“大企业病”,甚至“垄断病”,也在百度身上找到了影子。当KPI成为压垮团队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切游戏规则和管理模式都随之改变;当价值观臣服于KPI,百度如何才能保证向用户和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如果请张小龙为百度开一帖药,他可能会说,提供普遍服务的互联网产品商业化应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也许百度天生就继承了一个赚钱能力很强的商业基因,但却绝不能对商业化缺乏足够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