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六)

崇祯皇帝太奇葩了,选状元竟然靠抓阄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上升到“国家”这个量级,这两个方法就显得很不靠谱了,因此土豪发明家范伟直接从土豪变成了土包子。

然而,历史总是会给我们惊喜,在一场决定状元的重要场合,皇上竟然直接用上了抓阄的方法。而且这位皇帝还不是一个昏君,而是从小就励精图治,一直到死都忧国忧民,所有老百姓都觉得他很靠谱,这位皇帝就是崇祯。

那年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排好了名次,请皇上过目。崇祯皇帝是出了名的怀疑论者,曾发表名言:“宁可天下人信我,不可我信天下人!”因此,面对考官们送上来的卷子,崇祯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你们做了手脚的,状元还不定给了你们多少钱呢,哼,我偏不认这个状元!

于是,崇祯把卷子全部搬过来,开始自己选状元。需要交代一下的是,这时候的崇祯刚过17岁,正是玩魔兽的时候,让他投个反对票还行,但让他提出合理建议就有点为难他了,所以,崇祯看了还不到两份卷子,头就大得跟伦文叙有一拼了。

怎么办呢?别人选的他不放心,自己想选又看不懂,崇祯想,不如就交给列祖列宗来决定吧。于是,崇祯让人把前面36人的名字一一写下来,揉成团,放在一个大罐子里,然后自己拿着双筷子从里面夹,第一个夹出来谁谁就是状元。

崇祯为自己这个想法很激动,特地换了一身新衣服,又点上了几根香,还把筷子换成了金筷子,想再让人镶几颗宝石,觉得太土豪,就放弃了。然后,崇祯就拿着这双金筷子,伸进了大罐子。第一个——刘若宰。崇祯为了提高公正性,又放了进去,第二次夹,晕,又是刘若宰。崇祯再放回去,第三次夹,天啊,还是刘若宰!崇祯这下放心了:祖宗真的显灵了!

就这样,刘若宰同学成了科举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靠抓阄抓出来的状元,恭喜恭喜!

【刘状元花絮】

刘状元虽然有老天爷保佑,但在官场上混得也不是很如意,勉强干了十几年,也没什么政绩。后来老妈病重,刘状元干脆辞掉工作,回家专心伺候老妈去了。

两年后,老妈去世,刘状元因悲伤过度,没几个月也跟着去了。看来真是个大孝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跟刘状元同科的考生中还有一位大牛人,就是跟清军血战扬州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不过史可法这次考的不是很好,仅仅名列三甲第26名。

据说,史可法能被崇祯信任并重用,正是因为刘状元的大力推荐,也许这也是刘状元在官场上最大的功绩了。

(0)

相关推荐

  • 只因“状元”貌丑出上联刁难,不想他妙对,乾隆:探花,朕成全你!

    自古以来,衡量人才的标准,"才貌双全"固然受人欢喜,而若有才无貌,且志坚,甚至身残志坚,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其实也不难.在乾隆年间,曾经就有一位才高而貌丑的读书人,他的才学本来乾隆是 ...

  • 见“状元”貌丑出上联刁难,不想他妙对,乾隆:探花,朕成全你!

    人们做事,往往喜欢以貌取人,但古人也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金子总会发光",也就是说,如果你有真才实学,被以貌取人的"剧情"总 ...

  • 科举殿试崇祯连问8个时政难题,分析完状元试卷,感叹:大明必亡

    崇祯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朱由检深知由于自己废柴哥哥整天沉迷于木匠活,朝中大权已经旁落,朝堂上遍布魏忠贤的爪牙,甚至在自己即将登基的前几天,自己还生死未卜,要看魏忠贤的脸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六)

    唐宋八大家只有他能考上状元,却又被他弄丢了 在网上有人曾说:"状元算个毛啊,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是状元,照样把那些状元爆出渣来!" 说这话的人是没出息的,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其实,唐宋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四)

    今天的高考有地域歧视,其实古代考状元也有 今天的高考,有很多东西都广受诟病,其中地域差别化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说的问题. 比如笔者所在的山东,历来都是高考大户,分数在全国稳居前列,但是,同样的分数,别的地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九)

    "错把冯京当马凉",原型是一位宋朝状元 在宋朝,文人的地位空前高涨,也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叫"榜下捉婿".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每次考完试放榜的时候,一些家里有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八)

    现在人提起宋朝,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憋屈,被大辽和大金轮番欺压,憋屈得不得了.不过,谁也不能否认的是,其实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鼎盛的时期, 民国大师陈寅恪就曾对宋朝有过一个很牛的评价:"华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五)

    科举史上最牛的兄弟俩,同科双状元 在宋朝文坛上,有不少兄弟俩都很牛的例子,比如最有名的苏轼.苏辙,堪称文学成就最大的兄弟. 不过,还有一对兄弟,虽然在学问上比苏氏兄弟差了一点点,但在科举考试上却比他们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二)

    历史上唯一一位比武选出的文状元 大宋朝建立后,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可能觉得写文章也跟打仗一样,速度决定一切,于是就颁布了一个很雷人.很儿戏的规定--只要文章不是太离谱,谁先第一个交卷谁就是状元. 于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

    历史上最能吃的状元,扛着36个馒头走进考场 在清朝科举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饽饽状元".你要提起他的名字李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你要说"饽饽状元",就肯定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六十四)

    王杰:饿是陕西人,饿骄傲 在清朝二百多年中,才子层出不穷,比如袁枚.纪晓岚.郑板桥等等,都是足以名传千古的大高手,不过在科举考试中,这些人却称不上高手,郑板桥更是四十多岁才考中了进士. 今天要说的这位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五十四)

    读万卷书,不如有名师指路 前几天介绍过一位牛锡庶同学,因为误打误撞认识了退休老干部萧昕,幸运地成了状元,充分说明了感情投资是多么的重要.相比牛锡庶的误打误撞,下面这位卢肇同学显然就更有投资眼光了. 卢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九)

    牛状元的经验:老领导家不妨多走走 在中国官场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一旦退了休,就没有人再记得你,更没有人天天跑你家陪你聊天,让领导们很是失落,恨不得逼朝廷把退休年龄改成99岁. 跟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