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时利用天气,但因古人知识浅陋故有神话色彩

四千六百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已繁衍生息着三大部落,这就是居于黄河中游的夏族部落、生活于黄河下游的夷族部落和居于长江流域的黎苗部落。

据《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末期,夏族各小部落互相攻伐,战祸连绵,“而神农氏弗能征”。乱世中,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民族英雄横空出世了,这就是后来被尊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又号曰“有熊氏”、“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据说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中原大乱之时,黄帝是一个国号为“有熊”的小部落的领袖,他励精图治,修德振兵,使有熊国渐渐强大起来,诸侯们纷纷向他称臣。

就在黄帝忙于东征西讨、重新统一夏族各部落的时候,居于南方的黎苗部落领袖蚩尤企图趁中原大乱之机征服夏族各部,遂率八十一个黎苗小部落逐鹿中原。《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所谓“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氏族的误传。

由于黄帝、蚩尤之战年代久远,诸书记载多有龃龉矛盾、荒唐可笑之处,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史料作一些合理的推测。如《河图》所说的蚩尤兄弟“铜头铁额……造兵仗刀戟大弩”,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黎苗部落已能制造头盔、刀戟、弓弩,军事实力较为强大。

黄帝

而夏族部落则主要以石器、棍棒为兵器,显然较为落后。黄帝鉴于夏族武器落后这一局面,率领军民“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制造弓箭,以抵御黎苗集团的入侵。

蚩尤以铜、铁制造兵器,威震天下,夏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这时,已被夏族各部推为领袖的黄帝不畏强暴,决定率领夏族人民与蚩尤作殊死一战。

战前,黄帝审时度势,认为若与蚩尤正面交战,敌强我弱,难以取胜。况且蚩尤气势汹汹而来,志在决战,若硬打硬拼,正好落其下怀。黄帝在认识到了蚩尤之长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的短处,即他所统率的黎苗部众都长期生活在南方,不熟悉北方的天候、地形。如果将蚩尤引至北方一个不利于他们的非常生疏的环境中,则不难寻找战机击破之。

根据这一作战方略,黄帝在与蚩尤作短暂交战后,即主动后撤,一直撤到了涿鹿一带,准备在这里寻找战机,歼灭蚩尤。

蚩尤一路追到了涿鹿后,军士们已疲惫不堪。史书虽对此没有明确记载,但可推测到,蚩尤率众倾巢而来,千里跋涉,必然面临气候不造、水土不服、粮草匮乏等困难,加上环境陌生,迷失道路,部众肯定人心惶惶。蚩尤欲退不能,欲进不得,已陷入被动局面。

涿鹿之战形势图

《太平御览》引《志林》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许多神话传说之类的书籍也都有类似的记载,即蚩尤作大雾,昏天黑地,黄帝因为有指南车辨别方向,遂擒杀蚩尤。还有传说云:蚩尤请风伯雨师降狂风暴雨,黄帝则请一个叫“魃”的女神止住了风雨。

古人知识浅陋,认为风雨雷雾等自然现象皆神灵所致,故而编造出这些不经之谈。然而,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推测到,黄帝是在选择了天降大雾、大风、大雨的时候突然进击蚩尤的,因为黄帝的部众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故能灵活主动地打击迷困于涿鹿之野的蚩尤部众。所谓“蚩尤作大风雨”等显系误传。

一说蚩尤率部驱逐炎帝榆罔,自立为炎帝,为上古“四帝”之一。所以《孙子兵法·行军篇》在叙述了处山、处水、斥泽平陆等特殊条件下的作战原则后说:“凡此四军之利,黄帝所以胜四帝也。”

涿鹿之战是有史以来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夏族与黎苗部落决定性的一次大决战,也是最初运用“诱敌深入”战术的辉煌战例。黄帝以弱胜强,打败了“暴虐百姓”的蚩尤,并乘胜统一了中原各部,使华夏民族得以振兴,黄帝也得以取代神农氏,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