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收音机的故事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在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收音机恐怕不再受宠。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却是稀有之物,很受追捧。

1964年下学期,我在黄龙小学工作。一次到县城参加教育工作会,看见有位熟悉的同行,手捧着一台小收音机,我顺手接过来欣赏了一会儿,羡慕极了,真是爱不释手,很想买一台。当时我很穷,每月只32.5元的工资,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东拼西凑,借了一百元钱,买了一台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二手机,样式较美观,声音清晰洪亮,便于携带。把收音机捧在手上,我高兴得合不拢嘴。

师 生 乐

我们学校,我是第一个买收音机的,但万万没有想到,我回到学校后,师生们都把这个收音机当成了稀奇宝贝。课间休息时,学生们听到收音机的声音,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在呼朋引伴:“何主任买收音机了,你们快来听啰!”一时间,学生把办公室拥挤得水泄不通。好!为了满足师生要求,我干脆把收音机拿到操场坝,同学们蜂拥而上,把我围得透不过气来,个个都听得喜笑颜开,嘴里不停地说:“好听,好听,真是个好玩艺儿。”上课铃响了,收音机关闭,师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殃瘪瘪地回到教室。以后,每到课间休息,我就把收音机拿到坝子收听,大大增加了学校师生的娱乐氛围。

下 队

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买收音机的。学生回家后一传十,十传百,说收音机真好,可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还可听歌听音乐……好多社员闲时便跑到学校来找我听一会,有的生产队长干脆把我接到队里去。我记得接我去的有读书村的一、三、四、五队,黄龙村的殷家包、野猪池即四、六队等。特别是小地名叫池塘坪的读书村五队,离校三四里,队长谭观焕专程来学校,接我去他们队放收音机。是9月一个晴朗的夜晚,他早早安排了晚饭,我一拢他家,见桌上菜肴丰盛,觉得很难为情,赶紧吃完饭来到生产队保管室的坝子。只见坝子里坐满了社员,男女老少,拖儿带母,近百人自带座凳围成了一圈。

我将收音机放在坝子中间的一张小方桌上。收听前,谭队长讲话,对我表示欢迎,紧接着就是一阵噼里啪啦的热烈掌声。我打开收音机,先是听新闻,大家听得鸦雀无声。再调到唱歌等文艺节目,大家顿时欣喜若狂。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娘很惊奇地跑到收音机跟前,左看看,右摸摸,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些人在哪里呢,他们吃么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整个坝子一片欢腾。快到十一点了,他们还要听,队长怕我累了,且第二天还要上课,叫我关机。临走时,社员们依依不舍的表情真让人感动。

当晚,谭队长给我找了个火把,我借着微弱的火光沿着长满草丛的山坡往回走,边走边打开收音机给自己壮胆,半小时后才返回学校。

夜宿岩洞

1968年上学期,我在庙梁小学工作时,将原收音机处理掉,重新买了一台座式收音机。为便于保管携带,就请木匠师傅做了一个可以上锁的箱子来装收音机。

3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庙梁四队的一位四十多岁的社员,叫王扬佩,听说我有个收音机,专门到我寝室玩,听了一会儿,他赞不绝口,连声说:“好,好,太好了!”接着,他硬要接我去他家玩一夜。其实,我早就知道他住在阴坡洞,是当时河梁区最偏僻窎(diào)远的地方,里面住着十多户人家(现已整体搬迁到庙梁一队)。

到阴坡洞的路非常难走,最难的是要从大溪河溯流而上,这条仅十多米宽的沟壑,夹在两座陡峭险峻的大山之间,中间要过两道“锁”(难走的关口),涉水十多次,然后还得爬很远的山路。到底去不去?我当时沉思很久,犹豫不定。但想到他住在岩洞里,家里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妈妈,很不容易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经不住他再三恳求,于是勉强答应。

他背着七八斤重的收音机和我一起出发,经大溪河口往北方走。第一道关口就是头道“锁”。这是个长十多米,宽五六米的水塘,我不敢往深水里走,只好去攀爬离水两米高的一条石皮小路。他在前面拉着我的一只手,我在后面踩着手掌大的小石窝,另一只手紧紧抓住从石缝长出的小杂树枝,就这样一点点地往前挪,稍不注意就会跌入水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满身大汗,终于平安地过了这道“锁”。

随后又涉水十多次,每次都得脱掉鞋袜然后又穿上,好不容易到了二道“锁”。这里水面近三十米长,水流较急,水深及大胯,又没有可以绕行的小路。于是只好脱掉长裤,我背着收音机,他又背着我,一步一步地蹚水前行,中途他的脚踩滑了一下,把我吓得不轻,他不停地安抚我:“不要怕,抱紧我,快了,快了……”

走完大溪河,又开始在松树林中弯弯拐拐的上山小路上爬行。大约走了个多钟头,就到了他的家。这里就是阴坡洞,在与邓家土家族乡茶园村交界处的山梁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20多米宽、四五米深、高约3米的大岩洞,洞口前檐还搭盖着一米多宽的瓦片和茅草。走进洞口,一股饭菜香气扑鼻而来。我刚坐下,屋里老人就非常热情地端来一盅热腾腾的绿茶,又拿来一大把尺多长的叶子烟。他们是三代五口之家,住在这个岩洞宽敞有余,冬暖夏凉,柴水方便,非常舒适。

一会儿开始吃晚饭了。满桌丰盛的农家菜,炖鸡、猪蹄,都是农村招待贵客的佳肴。我暗想:他们是早有准备啊,我若不来,多么对不起老人家!按当地风俗习惯,主人要给客人拈菜,我虽大口大口不停地狼吞虎咽,但碗里始终装得满满的,我多次谢绝,他老娘还是不停地拈菜。我实在不好意思了,就把收音机打开,给饭桌添点热闹气氛,顺便分散下他老娘拈菜的注意力。

这时,外面陆陆续续进来30多个从五六里远外赶来的男女老少社员,他们听说王家来了一位有收音机的老师,专门来看稀奇热闹的。岩洞里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几十年来第一次!洞里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大家都听得非常开心,连声叫好。直到半夜十二点,他们才恋恋不舍地打着火把离开。看着散布在阴坡洞山坡上如星点般闪烁的火把光亮,心情格外复杂。

老王家虽住着几十年的岩洞,但也算得上是殷实人家。洞里很卫生,衣被干净,那一夜我睡得很是香甜。第二天早饭后,一家人目送我离去。老王又把我从原路送返学校。他们的深情厚意,我至今难忘。

从无到有,收音机见证着那个特殊年代;从受宠到冷落,收音机传颂着改革发展的中国“好声音”。

(作者系巫山县师培中心退休教师)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

(0)

相关推荐

  • 在大溪学校两天一夜的感受(农村教育联播05)

    在大溪学校两天一夜的感受 通城县教研室   洪雄刚 摄于通城县大溪学校 (洪雄刚供图) 我在一线站过讲台,当过乡村校长,在乡镇干过教研员,接触过许多过教师和校长,感受过不少学校的工作氛围,也带领过一个 ...

  • 戴祯祥:我的三次大难不死

           我的三次大难不死            文/戴祯祥 自打记事到现在年近七旬,三灾八难也经历了一些,其记忆犹新的,有三次:                 一.祝融之灾       是19 ...

  • 写在灵璧中学即将整体搬迁之际

    故乡母校  心灵的圣地 写在灵璧中学整体搬迁新校区之际 文/灵中1967届校友刘培廷 喜闻母校灵璧中学将整体搬迁到投资八亿元人民币的新校区,心情十分激动!灵璧中学是我魂牵梦绕的心灵圣地,是我的根.我的 ...

  • 【文氏名村】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马鞍坡村

    天下文氏一家亲  ID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 ...

  • 【非成语】生生不“媳”

    我曾经对师生恋情不看好:老师你的职责是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的,你怎么可以把人家教成了你的家人呢?然世事万象,非我一人之志能改.人家两情相悦的事情,与我何干?顺其自然罢!不过,不在同一社会层面的两个人,真 ...

  • 芦苇,那些往事,那些故事!

    A苇席 下午的微信群里,山东族亲本忠发了几张自拍的伐芦苇图,水洗般蓝天,艳艳的带着暖色调的冬阳,伐苇人抱着一抱苇杆,弯腰挥镰,身后.怀里的芦苇,以至调落了一地覆盖着泥土的苇叶,无不映射着淡淡的桔黄,那 ...

  • 我和收音机的故事2019(孙永强)

    从小我就喜欢听收音机.孩童时期,闷热的夏日的夜晚,在房上和爸爸乘凉,旁边是个小小的收音机,现在已记不清是什么牌子了.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评书歌曲成了儿时美好的回忆.我也越发好奇,就这么个小小的东西怎么就 ...

  • 微型小说:我和收音机的故事

    作者:李保云 八十年代初,我那时才六岁,还没上学.那时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在农村务农.那个年代,虽说许多地方都已溶入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但在我们云南边陲的农村还是比较贫困落后的,什么农用电器,我们连 ...

  • 洪声音乐 收音机的故事

    本文作者 洪声 说来很有意思,早在禁锢的1970年代,少小的我,那时就开始"翻墙"了. 1960年代初,早先被打成"右派"的父亲,因迫于生计,只好将家里当时所有 ...

  • 自编自导亲身经历,尘封将近四十年的未成年少女性侵往事《信笺故事》

    美国纪录片导演詹妮弗·福克斯,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导演童年时的亲身经历,13岁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诱惑,性侵的尘封往事.电影的完成度非常高,非常出色的一部给8分. 年今五十的詹妮弗·福克斯已经是一 ...

  • 相思唱和 | 往事虽然成故事,心痴依旧作情痴

    [七律] 诗/吟儿 昨日芳华叹被偷,而今不懂意何求. 沉迷往事情难忘,执着山盟念未休. 多少相思埋笔下,几分落寞上心头. 欲将尘梦随风散,又恐新愁叠旧愁. [七律] 诗/岐超 我曾猜得了开头,却叹难知 ...

  • 霍华民|三次设营的往事 ---知青的故事之(十四)

    知青的故事之(十四) 作者:霍华民 什么叫设营,现在年轻人可能大都不知道.设营,大概是出自军事术语.其实,就是搬家,到一个新的地方搭建营房.当年修铁路的时候,我们需要年年搬家.因为修完了一段,就要再往 ...

  • 谁的江南,谁的漠北,往事成了故事

    汪曾祺曾说过:"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人在过去匆忙奔向未来,在未来虔诚过往. 笔墨抒不完风雪人间,落笔处怀念的回眸很久远,感恩时光不弃,年年岁岁花常开,岁岁年年 ...

  • 且敬往事一杯酒,故事与你不强留(读过释然!)

    不知是时光冲淡了回忆, 还是回忆遗忘了时光, 闲暇之时, 偶然也会回首那些逝去的岁月. 光影交错,似流水斑斓, 却已是再也无法挽回的时光. 似一座堆砌在尘埃下的城堡, 里面住满了生命中 所有的遇见与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