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阳(3)·走进河北博物馆,探访享誉海内的曲阳石雕
绵延千载的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北魏时期已独具风格,到隋唐年间曲阳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技法臻于完备,至元代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民间雕刻艺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有“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的美誉。建国以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修复等大建筑工程和毛主席纪念堂的雕刻工作,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曲阳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阳石雕·唐末、五代王处直墓守护武士。
曲阳石雕延续千年的基础在于当地丰富的石料资源,县城南有一座黄山,出产优质的石料,石质细腻,方便精雕细刻。《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环山诸村多石公”。后来段记录被敷衍成黄石公的传说,说的是曲阳黄公,因隐居黄山下而得名,期间写成《黄石公略》和《雕刻天书》。后来他把《黄石公略》传给张良,于是有了张良拾鞋的故事,把《雕刻天书》传给曲阳的宋天昊、杨艺源二位弟子,曲阳人从此学会了雕刻。
曲阳石雕作坊门前堆放着各式作品。
在附近文德乡王台北村的白草坡上,曾建有一座大型汉白玉结构的高塔,相传是光武帝刘秀为一条义犬而修建的。这只狗在战斗中救过他一命,后来刘秀请当地工匠在白草坡上建成一塔,塔内雕刻了上百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名曰“狗塔”。不过这座狗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倒掉了,这个很狗的传说难辨真伪,塔或许是有,但建筑年代就不好说了。
满城汉墓出土·汉白玉男女俑。
现存最早的曲阳石雕是满城汉墓出土的汉白玉男女俑,材质为曲阳黄山汉白玉,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曲阳石雕,此时还没有形成典型特征。石雕的成熟作品来自于曲阳修德寺的出土,1954 年在当地在修德寺正殿遗址月台西北侧先后发掘了两个造像坑。出土了石像2200余件,除少量青砂石像和陶像外,绝大部分是白石造像,年代自北魏至唐末绵延350余年,大部分是唐代作品。这一时期是曲阳石雕的成熟期,雕刻技法高超,刀法在刚劲和绵柔间恣意转换,充满盛唐气象。
曲阳修德寺出土·唐代造像。
走进河北博物馆,欣赏享誉海外的曲阳石雕
历史上的曲阳县属于特殊职能型城市,这是我国传统城市的七大类型之一,类似的有景德镇、宜兴、自贡等等,这类城市呈现产业或经济结构单一垂直,纵深发展,石雕就是曲阳当地传统的支柱产业。老话讲“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虽作为北方石雕中心,但顶级作品早已流传天下,本地是没有的。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是曲阳石雕的集散地。
欣赏曲阳石雕最好的地方是石家庄河北省博物院,虽然一些石雕极品被国家博物馆要走了,但河北省博依然是国内保存曲阳石雕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种类最齐全、年代最完整的地方,并且专门辟有“曲阳石雕”展厅,可以让人大饱眼福,只要你有足够的兴致和耐心。藏的曲阳石刻藏品主要来源有几处,一为1954年修德寺塔地宫的出土,二是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三为1984年邺城遗址出土,四为1994年曲阳县灵山镇王处直墓出土,藏品年代上至西汉下至唐末五代,是曲阳石雕形成、演变到成熟的最精彩部分。
满城汉墓·汉白玉男女俑,曲阳石雕形成初期作品。
曲阳石雕的开篇之作是满城汉墓出土的五件石俑,男俑跪坐,国字脸,头戴帻巾,双臂下垂,双手拢于腹前。女俑口唇曾涂有朱红,脑后梳圆髻,髻旁有发绳垂至背上,穿着右衽衣。这些石俑五官、衣纹都雕刻简单,寥寥数刀便勾勒出身体的线条轮廓。
北魏时期“褒衣博带,秀骨清相”式佛像。
佛教传入中国后,石雕技艺逐渐成熟,曲阳在北朝时发展为北方石雕佛像中心。北魏晚期开始大量出现白石佛教造像,至东魏北齐,又普遍运用了镂雕、描金彩绘、圆雕大像等技法,艺术水平迈上了新的高度。北魏晚期“褒衣博带,秀骨清相”式佛像风靡一时,“褒、博”都形容宽大,着宽袍,系大带,是中国古代上层人士的装束。头窄肩细,体态修长,就是“秀骨”,容貌俊俏,神情洒脱,则为“清相”。1954年修德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2200余件,据铭文可知这批造像为曲阳工匠雕刻,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佛教造像,对研究中国北方佛教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齐时期胁侍菩萨像。
王处直墓彩绘石刻,登上国家宝藏的明星国宝
隋唐时期的曲阳石雕艺术达到第一个高峰,此时的石雕造型纯熟自然,人物形象或刚健挺拔,或婀娜多姿,面容安详、服饰华丽。坚硬的石材在匠人手中随心所欲,题材也更加多样。展厅中有一件昂首挺胸、怒目前视的石狮,张口欲吼,散发着雄强不羁的霸王之气。这件石狮原位于唐祖陵的建初陵前,高1.5米,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曲阳艺人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
曲阳王处直墓出土,唐末、五代时期浮雕·女乐、服侍像左片。
1994年曲阳灵山镇燕川坟山的王处直墓被盗,之后考古人员进行了发掘,推断墓内共有石刻18块及前室的一些陪葬品。被盗文物几经转卖流失海外,后经国家文物局等多方努力,这批文物终于2001年被追回。这才使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武士门神、散乐、奉侍、十二生肖等18块曲阳石雕的巅峰作品。这组汉白玉彩绘浮雕,均为世俗生活题材,集雕刻、绘画于一体,写实生动刻划传神,彩绘浮雕《散乐图》、《奉侍图》,是目前发现唯一用整块汉白玉表现伎乐宴饮题材的国宝级文物。
曲阳王处直墓出土,十二生肖浮雕,马。
到了宋代,曲阳佛教造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缓期,世俗化风格初露,罗汉造像开始兴盛。元代初年,代表曲阳石雕最高水平的杨琼主持了元大都建设,石雕艺术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影响延续至今。明清两代,京城的宫殿、华表、亭台、牌楼、庙宇、桥梁等建筑中,曲阳石雕无处不在。
天安门前华表,建于明代永乐年间。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曲阳工匠承担起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的雕刻任务,并在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工程中,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由雕刻名家卢进桥创作的“卧兽观音”、“天女散花”和“三大仕”作品被国家定为珍品,分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和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内。
当代曲阳雕刻大师卢进桥作品,天女散花。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传统的曲阳手工雕刻不断受到冲击,开料、手工刨荒、工具制作、手工锤钎等技法已近失传。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雕刻材质和类型受到影响,工匠队伍青黄不接,艺术成分降低,曲阳石雕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需要寻找新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