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之死有两个责任人,第一个是宝玉,第二个是她自己
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去,很快就死了。有人把这笔帐算到王夫人头上,认为是王夫人害死了她。这种想法真是匪夷所思,犯了错被赶出去,在贾府很常见,只是一种犯错之后的处罚手段。比如因一杯茶就被撵出去的茜雪,比如偷了虾须镯的坠儿,还比如聚赌的迎春乳母,还有和晴雯一起被赶出的芳官、四儿等。
这些人出去之后结局如何?书中只写了芳官等人出家了,其他人没有再提及,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唯有晴雯闹得兴师动众,只因为书中浓墨重彩地写了她病死在床的结局。
那么,晴雯之死责任在谁?她为什么会在被赶出去后迅速凋零?
其实,答案明明白白地写在了书里,晴雯之死有两个责任人,第一个是宝玉,第二个是她自己。
晴雯的病是自作的,但因宝玉而加重。
晴雯会那么快死去,主要是因为她当时正在病中。她的病其实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病,最初只是小感冒而已。而感冒也是她自己作出来的。
第五十一回,袭人回家奔丧,怡红院由晴雯和麝月共同主事。半夜宝玉要喝茶,把晴雯和麝月都闹醒了。侍候宝玉喝完茶,麝月说要出去走走,“晴雯等他出去,便欲唬她玩耍。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著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随后出来”。
时值寒冬,室内外温差大,晴雯只顾玩耍而“不披衣,只穿著小袄”,果然就冻病了,“至次日起来,晴雯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
感冒之病,可大可小。如果听从医嘱,一边服药,一边静心养着,很快就能痊愈。但晴雯的感冒却逐渐加重,最终要了她的命。
晴雯的病为什么会加重?原因有两个:
其一、养病期间,动气伤神。
晴雯生病期间,恰好出了坠儿偷镯之事。平儿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晴雯是爆炭脾气,养病期间不宜动气,所以刻意瞒着晴雯,只是偷偷地告诉了麝月。谁曾想,就为了晴雯多疑,以为平儿背后说她的坏话,宝玉便去偷听,结果还是让晴雯知道了坠儿之事。
平儿真是料事如神,晴雯果然因此而动气,不但自作主张赶走了坠儿,而且因动气而伤神,加重了病情。
其二、夜补雀金裘,元气大伤。
感冒这种病,主要症状是浑身乏力,“懒怠动弹”,所以需要卧床静养。就在晴雯养病期间,宝玉的雀金裘烧坏了,需要连夜补好。
因为袭人不在,晴雯又是最擅长针线之人,这个活自然就落在了她身上。
然而,这件事非做不可吗?晴雯养病与补好雀金裘,哪个更重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自然是人比物更重要。站在疼惜晴雯的角度,也是晴雯更重要。然而,宝玉表现出的急切和担忧,让晴雯无法置身事外。于是,她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强撑着补了一夜。补完之后,“便身不由主倒下”,足见元气耗损严重。对此,王太医给出诊断:“劳了神思,外感却倒清了,这汗后失于调养,非同小可。”
“失于调养,非同小可”,仅这一句,就预示了晴雯将死于此症。
据张仲景的《伤寒论》:“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晴雯正是大冬天半夜触冒霜露,得了伤寒。伤寒在初起之时,及时调养,便可痊愈。如果失于调养,就无可医治了,“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
从责骂坠儿伤神,到夜补雀金裘耗损太过,晴雯的伤寒已经“入里不消”了,所以王太医说“非同小可”,死于伤寒是迟早的事。
这个结果,是宝玉和晴雯共同造成的。
不遵守出去养病的制度,是造成晴雯之死的直接原因。
有人说,王夫人不顾晴雯正在病中,强行把她拖出去,才导致了她的死亡。这可真是冤枉了王夫人,王夫人并不知道晴雯病着。因为,按照贾府的制度,下人生病了要出去养着,所以,没有人把晴雯生病的事报告给王夫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王夫人提出要见晴雯时,“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中觉才起来”,衣衫不不整地去见王夫人。这样的装扮,看在王夫人眼里,“钗亸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大白天呈现出慵懒睡态,是不自重的表现。晴雯不做辩解,因为她无法辩解,呆在怡红院养病,违反了制度。
早在第五十一回晴雯得病之初,宝玉就不想让人知道,“快不要声张!太太知道,又叫你搬了家去养息。家里纵好,到底冷些,不如在这里。”不得已知会李纨后,李纨特别交代,“吃两剂药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的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沾染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
然而,夜补雀金裘后,晴雯的病情加重,并没有出去,而是继续呆在怡红院,直到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依然在养病。
试想想,如果遵守制度,在得病之初就搬出了怡红院,那么坠儿之事,雀金裘之事,就都与晴雯无关了,晴雯便不会加重病情导致“非同小可”。
另外,如果早已搬了出去,当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告状,王夫人便看不到晴雯“春睡捧心”的形象,晴雯更不会在病中被拖出去,当然也不会得到夭折的结局了。
所以,晴雯之死,是因她自己太作而起,但病情加重直至病死,都是晴雯和宝玉共同造成的。在宝玉的庇护下,晴雯无视贾府的制度,却又争强好胜,生生把一个小感冒折腾成了绝症。再加上在晴雯怡红院养尊处优惯了,突然回到表哥那个寒酸的家,“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迅速凋零枯萎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