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匠的书法人生

(图文无关)

 

在乌拉特前旗三中附近,有个修车、钉鞋还捎带写对联的中年汉子。此人身材中等,面容黝黑,双手沾满墨汁、金粉和尘土。上身着一件油腻大褂,一边忙碌他的修车业务,一边应接对联书写事项。人们都奇他,一个粗手粗脚满身油污的汉子,还能写如此一首漂亮的行楷书法,这种反差给人们造成了错觉——若非亲眼所见此事都心存疑虑。

他叫石耀忠。2002年为了给上初中的女儿石慧和上小学的儿子石琦提供更温暖的上学依靠,他决定举家从小佘太镇白家四份子村搬迁到前旗街上租房居住。下这样的决定对于在半辈子都在土地上生息的耀忠来说,内心犹如揪肠一般疼痛和煎熬。奋斗和经营了半生的土地、院场、鸡猪狗羊、邻里照应、生活习惯都要在这场搬迁中舍弃。而代之而来的是面对城市生活的陌生和不适应。然而,对女儿无限爱,促使他柔韧的内心不得不变得刚强起来。因为,儿女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需要家庭共同付出才能帮助孩子去追逐梦想。

耀忠的妻子润莲,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妇女。起初,耀忠的决定让她颇费了一番踌躇。虽然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真要是离开了,心里就有一种难舍地酸楚。考虑了两天,润莲也担心孩子,因为这回女儿的病让她也特别揪心。

石慧得的是水痘。孩子在医院已住了三天,耀忠才收到住院信息。耀忠那个村信息闭塞,全村一部私人电话,还在一家开小卖部的人家里安的。这次,就是因为接电话的人接到石慧电话,却忘了通知耀忠才耽误的。这也是促使耀忠离开村里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主治大夫的一句话:“这个孩子太可怜了,父母都不知道哪去了,三天也没有见到人影,咋不来管管孩子!”这句话刺痛了耀忠,让他下决心搬来前旗陪读。

所幸一切都好。搬来前旗,耀忠首先思谋着如何谋个生活。起初,他做过粉条,想用自己的农家手艺来劳动致富。然而,市场环境不好,到处都是买粉条的。站一天也买不了十块钱。房东赵炳成建议耀忠卖水果。但卖苹果也不适合耀忠。因为骨子里,耀忠是一个书生,做生意不是他营生。笔墨系心扉,世故不圆通。能够拿起笔墨的人,就是一个书生了,所以世故人情,经商谋财,绝不是这类人所长的。

书生自有书生的价值。书法,这一伴随他熬过多少艰难岁月的好友,终于给了他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经人点拨,耀忠开了一个修鞋修车的摊子,为了招揽顾客,他写了一张广告。有人见了,说他的字这么好,可以卖对联,挺赚钱的。闻此言,耀忠心里一喜,写对联不正是我的强项吗?修车修鞋活儿不是太多,时有时无的,如果加上写对联,既可以赚钱,又可以练字,还不耽误修车修鞋,一举多得,耀忠乐了。

时值腊月,需要对联的人每天有很多,耀忠的摊位正好在面对着两个学校。他夜里写了33副对联,拿出来摆到摊子上。路过的人们看到耀忠的潇洒的行楷,都连连称赞。三十三副对联,不到一小时就卖完了。耀忠得到了鼓励,干脆现场开写。回家拿出红纸,金粉等用具,到摊位上摆开,提笔就写。很快周围聚了一群人,见到耀忠的书法都惊奇不已。耀忠行楷优美俊雅,流畅自然。柔韧中透着坚毅,潇洒中含着雄强。书艺承学董其昌,兼学王羲之,行止有度,方圆有规。如此美艳秀丽的书法字体,出自一个修车匠的手中,给观众心里造成了巨大的落差感。一时间,书名传遍全旗,人们争相购买耀忠对联。

这日,一位风度优雅的男士来到他的摊位。耀忠正在挥毫书写,一张张红联载着金色的祝福飘出这位农民书法家的手底。男士悄无声息看着耀忠书写。上午的阳光洒在金色的大字上,闪耀着夺目的金辉。待耀忠写罢最后一幅字,男士递过一根烟来,说:“师傅,抽一支歇会儿!”耀忠抬头一看,才发现身边不知何时站立了一位气质优雅的男士。耀忠笑了一笑:“我这里有!”男士拿出的是中华烟,耀忠兜里是黄金叶。中华太贵了,耀忠害怕自己自卑心泛酸,就说:“各抽各的哇!”男士依着耀忠,略有遗憾。对耀忠的人品有了一点欣赏。

“师傅,哪的人?字写得不赖。练多长时间了?”男士慢悠悠地问。

“小佘太的。从小喜欢写,瞎练,没经过师傅。”耀忠不敢托大,谦虚的说。

“我想请你到家里写,你愿意吗?”男士终于说出了他的目的。这个人办事可是够稳妥的。

耀忠觉得这个男的心思细密,办事妥当,于是就答应了。

到了男士家里,耀忠见此人的家居陈设有一种高档富丽的气息。正房高大宽绰,屋檐飞翘,四面墙壁用金色的瓷砖砌面,显得金碧闪闪。园内有小菜地,收拾得干干净净。

进屋男士就说:“你先歇会儿,我弄几个菜,咱们喝两盅。”耀忠受宠若惊,觉得无功不受禄,啥也没干,就受此等礼遇,实在过意不去。

于是说:“我先写吧,写完再说。”

男士把一间书房略微收拾了一下,和气地说:“那就写吧!”

耀忠此时心里很感动,于是乎笔吐芳华,心抒造意,一时间,十六副佳联妙笔书就。

此后,两人觥筹交错,聊了个海翻云卷。临走,男士给了他五十块钱。耀忠说啥也不要:“这太多了,我的对联不足二十块钱,你给怎么多,我不能要。”

男士说:“拿上哇,耽误你一下午时间,应该补偿你的。”

这次经历,耀忠至今难忘。写字还能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真是没有料到。耀忠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下决心继续把字写好。

此后,耀忠一边修车修鞋,一边练字。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交往到的书法界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修车书法家的名气也不胫而走。

正当耀忠的生意越来越有起色的时候,妻子润莲却患了重病。

润莲原先就有头疼病。和耀忠结婚后,每年须一次输液,缓解疼痛。这多年也没有把这病当回事。2005年开春,润莲的头疼病突然加重,去医院输液也不顶事了。大夫建议做ct检查,结果发现是多发性脑膜炎。得知病情,润莲哭了,耀忠惊出一身冷汗。但他没有慌乱,安慰妻子不要害怕,一定想办法治疗。根据人民医院的医生建议,须转院到内蒙医院一附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去了内一附院,专家李明珠大夫亲自给检查诊断。拍了片子一看,把李大夫都惊了一下——脑瘤!而且是从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瘤子像葡萄串一样在脑子里茂盛地繁殖。李大夫说,我见过的脑瘤最多的有三颗,而你这瘤子都数不清,真是奇了。现在的方案是先摘除最大的两颗,看看情况,其他会不会继续长大。

耀忠对妻子的病因感到蹊跷,向李大夫请教。李大夫解释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中毒引起的;另外一种是遗传。于是耀忠向润莲的父母打听,润莲小时候的饮食和生活情况。原来润莲三岁那年,她们大队里有七八个同龄孩子得了脑膜炎,只有润莲活下来了。润莲因她二爹请了队里的一个赤脚医生给打了一针才保住了性命。当时润莲父亲不在家,大夫说,这针能不能救命,他不能保证,让润莲母亲拿主意。润莲母亲无计可施,因为前面已经死了几个孩子了。踌躇再三,就说打吧,好歹试一下。药挺贵的,不知道是什么针剂。打了这一针,润莲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可是,李大夫说,有可能是他打得过量了,今天的病有也许是那时候留下的后遗症。

听了大夫的话,耀忠的心就像被人掏出了胸腔一般,举止无措,一片茫然……

回到病房,耀忠忍着心里的难受勉强安慰妻子。润莲知道自己的病不一般,逼着耀忠说出实情。耀忠无计可施,只好和盘托出。润莲听了却没有痛哭,反而很平静。问耀忠打算怎么办。耀忠说有病就治,没什么大不了的。李大夫说先做手术,摘除最大的瘤子,可以恢复到从前的水平。润莲看着丈夫,不说话,眼里的泪水像两眼泉,泪珠如清流般淌下来。

耀忠也难受。言语本来就少的他,此时不知如何安慰妻子。摘除这串瘤子,需要花费7到10万块钱。而他全部家当也不值五万块钱。如何凑钱,耀忠心里一边盘算着办法,一边安慰妻子:“别担心,咱们现在摊子收入也还可以,我再借点,能做手术。手术后你就好了,到时候一切会好起来的。”

事情并没有向预想的方向发展。李大夫那段时间安排的手术特别多,耀忠一家等了四周也没有等到手术安排。几次找院里的年轻助手问询,都说李大夫手术很多,要等一下。

这时候润莲烦躁起来,说什么也不住院了,执意要回家,全家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耀忠向人请教,有人建议他带点药回去养病吧。做手术风险大,还不能保证完全好。不如保守治疗。耀忠斟酌了一夜,想来想去,觉得回家保守治疗比较好。最起码妻子不受开刀之苦。

回到前旗,耀忠开始跑各大药店,寻找民间医家。通过多方打听,认识了新安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叫刘换五。是安徽人。原是某大学的教授。文革期间被揪斗,后来辗转来到前旗定居。他给了耀忠一本书,此书是文革前一次全国中医研讨会上的名医名方汇编。会议前夕,组委会要求凡与会医家须提供一个验方,然后组成了这本书。耀忠在这本书上得到了一个基本药方,经过老中医王文治医生指点,调整了药方剂量,开始试用这个药方。经过八个月的中药治疗,润莲的病奇迹般的好了。所有的症状都已经消失。此后两年多,润莲的病没有再犯。一个普通农民,硬生生用自己的智慧与坚韧,将妻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耀忠深悔自己被肿瘤消失的胜利冲昏头脑,没有继续在好的基础上继续吃药。要是再按这个方子继续坚持吃八个月,也许妻子的会彻底好了。本以为病好了,就没有再吃药。因为润莲吃药难受表情,实在让他揪心。2017年开春,润莲再次病发。这下来势迅猛,所有的办法都无济于事。有大夫说,你也尽力了,该放弃就放弃吧。耀忠说,舍不得。夫妻一场,哪能那样呢?

耀忠继续想方设法去挽救妻子,但最终没有能够留住妻子。

谈起书法,耀忠打开了话匣。

念小学的时候受刘福成老师的影响,对硬笔书法产生了兴趣。经常悄悄临摹刘老师的粉笔字和作业本上的钢笔字。那时条件实在太差了,没有练字的纸笔,也没有字帖。为了练好字,只要看到好看的字,他就用手指在桌面上“空临”,有时候也在地面上反复临写。后来找到一些报纸,就在报纸上反复去临写。初中时,受武培毅老师影响,养成了一丝不苟写字的习惯。耀忠说,可能是冥冥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吧,耀忠看到写得好的字就有一种特殊的情绪在心里浮动。书法的美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灵的品质。

初中毕业后,耀忠去了煤窑挖煤。煤窑都是一群文盲,没人懂得学习。耀忠自己利用工休时间,用手“空临”看过的字,用木棍地上画字。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因此与其他的工友不太融合。耀忠还在无人的环境喜欢背诵古诗词。八十年代,一次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了一节书法讲座节目,这次讲座给他莫大的影响。他想办法找来了纸笔,在家里练字。但父母对他练字不理解,还很反感。看到他练字,就指使他干活去。父母认为,没事写那干嘛,不当吃喝,哪如捡个粪,喂个鸡,扫个院来得实在。

一次窑上派他到包头买设备。在包头的一家书画店里,耀忠看到了一屋子书法作品。他呆呆地欣赏,竟然忘掉了时间,等他醒过神来,返程的火车时刻早已过了。他们只好在包头火车站将就过了一夜。

真正进入到书法学习的状态是2002年举家搬迁来到前旗。当时为了生活,耀忠摆上了写对联的摊子。因为写对联,结识了很多书法界的朋友。经过与同好的交流,耀忠才明白,真正的书法是什么。他开始收集二王的字帖,董其昌的书法,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苏黄米蔡宋四家行书法帖,清代王文治的书法,都是他临摹的对象。经过认真的比较,他决定学习董其昌的字。耀忠认准的事,一定会做到底,不会轻易改变。

董其昌的书法精髓是饱满丰润,法度严谨,气度优雅,宫廷气象浓郁。康熙最喜欢临写董其昌的字。耀忠从中也汲取到了圆润优雅,富丽堂皇的风格,他的字也逐渐秀丽起来。

在原五中附近写了一年,后来辗转来到博爱医院附近,租房摆摊。这时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老客户也越来越多。生意开始稳定了。他的书名也有了一定影响。

一个人辈子做好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便是功德圆满的人了。耀忠身居坊间,不甘泥尘,取文墨以修身,浸豪素以养志。每日尘灰污面,油腻遍身,然不失向上之志,不废流光之珍。内俢文气,外养厚德。为女就学,举家搬迁,独自扛起全家之幸福;为妻驱病,遍寻良方,孤身挽救妻命于倒悬。心悬善念,手擎大爱。平凡中显其做人之高贵,淡泊中展现品格之美好。

正如他书法铺子里悬挂的一幅字:人以和为贵,品以德为贵,心以善为贵,情以真为贵,缘以惜为贵,富以仁为贵,商以诚为贵,义以忠为贵。此幅字正是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写照。

(作者系乌拉特前旗文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