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促使人类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

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利或弊、奖或惩,是理性动物行动的惟一动机;人类行动都受它们的支配和指引。”我们的行动受趋利避害的影响——避免痛苦(和惩罚),希望得到愉悦(和奖励)。在进化过程中,那些有利于我们生存和繁衍的活动都让人感到愉悦或者有价值;对我们有害的活动则会让人感觉痛苦。痛苦和快乐感是决定哪些行为对我们有利、哪些行为有弊的有效指引。吃饭会让人感到愉悦;挨饿则会让人感觉痛苦。
逃避痛苦是第一位的。人类大脑对痛苦的记忆敏感度要高于任何其他情感,同样对那些导致痛苦的负面刺激物刻骨铭心。神经学教授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在《笛卡尔的错误》中说:“与痛苦相关的信号使得我们避免了一些迫在眉睫的危险。”人类有躲避痛苦的欲望,这具有进化学上的意义。心理学教授伦道夫·内斯(Randolph Nesse)以及生物学教授乔治·威廉姆斯(George Williams)
在《为什么人会生病》中写道:“痛苦是组织被破坏的信号。我们被迫把其他活动先搁置一旁,不得不调动所有的精力来抑制其对人的伤害。”
既然人们对与痛苦有关的事或者刺激无比敏感,这就解释了我们为何如此害怕失去已拥有的东西。理查德·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中表示:“虽然每个人的活法各有千秋,但死亡的方式却更为多样。”人类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这种情感已经大大超越了得到的欲望。研究显示,同样一件事,我们失去的痛苦要大大高于得到的愉悦。所以我们千万百计地避免失去已有的东西,而非积极得到新东西。人类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避免失去手里的东西,这种关注度超出了得到新事物的欲望,这具有意义。史蒂文·平克在《大脑如何工作》一书中引用心理学家帝莫西·凯特拉(Timothy Ketelaar)的话说:“一旦情况得到改善,适应度(fitness)提高的回报率就越来越低:更多的食物虽然是好事,但也有一个度。相反,如果事情变糟,适应度的下降会让你出局:食物不够,你就玩完了。”
人类对痛苦的反感情绪诱发了这样一种行为:对万事万物都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在诠释自己的选择和诸事万物时,尽量从宽慰自己的角度出发。此外,我们喜欢听到能够支持自己想法的声音,并认为自己能力出众;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尽力做到最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