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影像] “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病例】
图1A~E 男,13岁,右眼球突出3个月。
图1F 男,10岁,右眼球突出1个月。
图1
【影像所见】
图1A 冠状面CT,显示右侧眼眶(小箭)、筛窦(大箭)和鼻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直肌(大箭头)受压移位并与肿块分界不清,眶内壁、筛窦及中鼻甲骨质破坏(小箭头)。
图1B 横断面T2WI,肿块呈略高信号(小箭和大箭),内直肌(小箭头)受压移位并与 肿块分界不清,蝶窦内较高信号(大箭头)为潴留液。
图1C 冠状面T1WI,呈略低信号(小箭),侵及邻近颅前窝(箭头),上颌窦(大箭)为潴留液。
图1D 冠状面T1WI,显示肿块中度不均匀强化,内有坏死区(箭头),右侧颅前窝内可见强化的软组织影(箭)。
图1E 横断面脂肪抑制后增强T1WI,显示肿块中度不均匀强化,内有坏死区(箭头), 右侧蝶窦内潴留液未强化(箭)。
图1F 横断面CT,显示右侧眼眶颞侧肌锥外间隙的不规则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右侧外直肌与肿块分界不清,眶壁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病理诊断】
图1A~E 右眼眶-筛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图1F 右侧眼眶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临床与病理特点】
眼眶横纹肌肉瘤(orbital rhabdomyosarcoma )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来源于中胚叶的原发眼眶恶性肿瘤,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90%在16岁以下,文献报道自出生至70岁均可发生。
肉眼形态多呈鲜红色或稍呈黄色的肿物,表面光滑,无结缔组织包膜包裹;分为胚胎型、腺泡型和多形型,约2/3为胚胎型,腺泡型和多形型较少见。
迅速发生的眼球突出,伴有眼睑水肿和球结膜脱出,在眶缘或眼睑触及肿块。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MRI可帮助鉴别诊断,为首选检查方法;CT可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
【诊断要点】
1.眶腔不规则质肿块,密度或信号均匀或混杂;CT等密度,MR长T1长T2信号为主;肿块与眼外肌分界不清,可同时累及隔前后结构甚至整个眼眶;增强后明显强化。
2.可有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可破坏眶壁侵犯邻近的鼻窦或其他结构。
【鉴别诊断】
1.急性炎性病变 患者发热、眼部红肿痛明显;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2.组织细胞增生症 溶骨性骨质破坏,可有多个病灶;有时可能需要活检鉴别二者。
3.淋巴管瘤 T1WI可见片状高信号影,可有液-液平;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
4.转移瘤和绿色瘤 颅面骨骨髓信号异常,增强后强化;成神经细胞瘤或白血病病 史。
【评述】
儿童和青少年迅速发生眼球突出,眶内不规则肿块提示横纹肌肉瘤,如鉴别困难,需要活检首先除外横纹肌肉瘤。此外,注意与炎性病变或突然自发出血的淋巴管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