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随读随摘笔记(一) 2024-05-01 23:10:46 中医随读随摘笔记(一)1.弦者,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具生发之气,应春,厲木,肝亦属木,故弦为肝脉。少阳者,一阳也,应春,以寒热往来为特征,疟亦以寒热往来为特征,前人云,疟不离少阳,故疟脉自弦,然弦不只主肝病与疟疾,弦亦主痛,仲景云,伤寒,阳脉弦,阴脉涩,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弦亦主饮,《金匮》云,脉双弦者寒也,偏弦者饮也。脉之复杂如此,若独以脉断病,不与望闻问合参,鲜有不误人者,为医者,不可不深察焉!2.内托生肌散是张锡纯先生记载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疮科方”中的一个方子。“治瘰疬疮疡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或其疮数年不愈,外边疮口甚小,里面溃烂甚大,且有窜至他处不能敷药者。”组方:生黄芪30克,生甘草15克,生乳香10克,生没药10克,生杭芍15克,天花粉36克,丹参10克。水煎服。方义:人的气血是依赖水谷生化,而肌肉又依赖气血才能生长。方子里,重用黄芪是为了补气分生肌肉,丹参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天花粉和白芍都有凉润的作用,可使补气时不至于生热。乳香和没药化腐解毒,可以帮助黄芪生肌。3.三物黄芩汤出自《千金要方》,由黄芩、苦参、干地黄3味药物组成,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为滋阴清热的有效方剂。《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柴浩然老中医不仅擅用三物黄芩汤治疗产后虚热,而且将其扩大运用于多种虚热疑难杂症。4.《黄帝内经-征四失论篇》:“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5.跌打损伤:桃红四物为底方,乳香、没药止痛,苏木、骨碎补接骨,地龙、红藤接筋续络。6.饮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其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此条充分说明阳入阴通道被阻致失眠)7.“左血右气”,左肝右肺,肝藏血而肺主气也。桂枝甘辛助升,桑枝苦平益降。肝左春升肺右秋降。8.岳美中谈医生层次: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实际上还是门外汉。看病用方与抄方无异,冀其有效,自不可能。)二等医生,叫用药医生。(对症用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胸无定见,幸中自少。三等医生,叫辨证医生。(会辨一点证,也能够综合分析,所以旁人能治的病,他能治,旁人治不好的病,他也治不好。现在所谓好医生,大致属于这一类。)四等医生,叫入细医生。(切中症结,一方一药之投,看似平淡,而渐入佳境,堪称名医。最上等医生。准确入微,贴切对病,意林妙手,所见甚少。)9.《金匮要略》: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疲血者。10.上浮之焰,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11.太阳少阴主寒热,少阳厥阴主升降,阳明太阴主燥湿。12.补肝汤,清·《医宗金鉴》。当归、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川芎、木瓜、酸枣仁。补肝养筋明目。治疗肝血不足,筋缓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视物不清,舌质淡,脉弦细。13.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14.温病著作极多,除几本名著外,陈明所编《温病名方验案说评》收集了众多医案,比纯理论性著作好。15.芩连苦寒燥湿而降泄,石膏辛寒生津而透散16.荆芥连翘汤是黄连解毒汤加上了四物汤,再加上四逆散,还有荆芥、连翘、防风、白芷、桔梗、薄荷。本方清热、养血、散风,能治疗头面部的炎症,能抗过敏抗炎,能够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还能治疗黏膜充血糜烂的毛病,效果也非常好。17.现在流行大处方的原因,一是临证游移,审症未确,胸无定见,多开药味,漫天撒网,冀获一效,实以人试药,以药试病,殊不可取。正如唐代许胤宗说:“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原,以情臆度,多安药味,譬之于猎,多发人马,空地遮围,或冀一人偶然逢也,如此疗疾,不亦疏乎?”朱丹溪讥为“广络原野,冀获一兔”。《清史稿》叶香岩传也云:“近之医者,茫无定识,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讵有当哉!”黄宗羲在《张景岳传》中说:“慨世之医者,茫无定见,勉为杂应之术,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虚而补之,又恐补之为害,复制之以消;实而消之,又恐消之为害,复制之以补。若此者,以药尚未遑,又安望其及于病耶?及其不愈,亦不知其补之为害,消之为害耶?”二是利益所驱使,多开药,从处方中获得更多利益。18.风燥伤津,咽喉失濡,喉痒呛咳,越咳越痒,越痒越咳,痰少难咯者,祛风润燥,宣肺祛痰,加味喉科六味汤主之。加味喉科六味汤方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薄荷10g,僵蚕10g,(蝉衣10g,紫苏叶10g,木蝴蝶10g)19.羌活入足太阳理游风,细辛入足少阴散伏寒,苍术入足太阴去寒湿,白芷入足阳明以散风。20.如有溃疡病、大便潜血阳性时,胡老常用下方配成散剂冲服:白及12克,三七3克,川军4克,元胡10克,乌贼骨20克,甘草10克,白芍20克21.终日遑遑,总没有一时闲荡。严冬雪夜,拥被驼绵,直读到鸡声三唱;到夏月蚊多,还要隔帐停灯映末光。只今日,目暗神衰,还不肯把笔儿放轻。——这是清代名医徐大椿自述一生精勤研读医经的诗句。22.麻黄治咳3~5g,发汗10g以上,退肿2O~30g23.《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24.如果是太阳病,发汗的原则是肯定的,但具体是用麻黄汤还是用桂枝汤,则要根据脉象确实。有麻黄汤证,脉浮紧,用麻黄汤无疑;有桂枝汤证,脉浮缓,用桂枝汤无疑;若有麻黄汤证,而脉浮弱,则用桂枝汤更稳妥;若有麻黄汤证,而脉沉弱,则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25.清脾除湿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赤苓、白术、苍术、黄芩、元明粉、枳壳、泽泻、麦冬、栀子各9g,生地30g,生甘草6g,连翘15g,茵陈12g,灯芯草3g,竹叶3g。清脾利湿,清热解毒。治疗疱疹样皮炎、天疱疮、亚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脓疱疮等。26.《黄帝内针》四总则:总则一: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总则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总则三:同气相求;总则四:阴阳倒换求。27.(清-陈修园)说“经方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间临证立方,至晚间一一于经方查对,必别有神悟。”28. 程国彭《医学心悟·自序》: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29.化肝煎是青皮、陈皮、芍药各6克、牡丹皮、栀子(炒)等组成的药方,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主要治疗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本方的最大特点是善解肝气之郁,平气逆而散郁火。化肝青皮芍丹栀,泽泻贝母与陈皮30.解肝煎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钱半,苏叶,芍药各一钱,砂仁七分。出处《景岳全书》。主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满疼痛,泄泻,胎动不安。方论选萃:近代秦伯未:本方名为解肝,实际上除白芍养肝、苏叶兼能芳香舒气外,均属化湿行滞,调理脾胃之品,适应于土壅木郁的症候。因脾胃湿阻气滞,影响肝气条达,必须着重中焦治本,故方中不用柴胡疏肝而用苏叶,取其能舒肝郁,亦能和脾胃,脾胃健运则肝气自畅。故解肝的意义在于解肝之围,而不是直接治肝(《谦斋医学讲稿》)31.因名立方者,粗工也;据症定方者,中工也;于症中审病机察病情,良工也。仲景制方,不拘病之命名,惟求症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凡中风伤寒杂病,宜主某方,随手拈来,无不活法,此谓医不执方也。——柯韵伯32.辨证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说胡希恕先生的水平高,高在哪里呢?刘渡舟老在胡老著作的序言中写道:“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33.清·费伯雄《医醇賸义》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那种大方怪药超量用药是哗众取宠的江湖习气,不可取。34上焦虚热,呕吐兼见烦闷的热吐,栀子豉汤加芦根。苏叶黄连汤治中焦湿热呕吐,舌苔黄而粘腻或呕出酸苦粘液者。35.脾寒腹痛而啼,心热神烦而啼,神伤惊恐而啼。36.五积散:《医方集解》云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也。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37.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38.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失节,情志不畅,冷暖失调,劳逸失常,加上淤血,痰饮,食积等病理产物39.张氏说:“夫医学以活人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医界限存于胸中,在中医不妨取西医之所长(如实验器械、化学等),以补中医所短,在西医尤当精研气化(如脏腑各有性情,及手足六经分治,分主六气等),视中医神奥之理,原为形上之道,而非空谈无实际也。”40大多数中医在热情洋溢的学西医;大多数西医在冷眼旁观的看中医。了解中医,近距离接触中医临床,你才会发现中医之美,虽然她也是不完美的……41.虎仗——肝炎,红藤——阑尾炎,鱼腥草——肺炎。42.见老师用过的方药,自己就敢用,做到心中有数。43.通过学习、跟师、临证,深深体会到中医这个伟大宝库有三大构成部分:一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二是在中医尤其是老中医脑海里的宝贵学识与丰富经验;三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秘方验方。44.理论上有所收益,对于自己来说只是得到一半,更重要的另一半是实践。45.读书乱不好,但读书杂有好处,今天我仍然认为,知识既要有深度,也应有广度。46.四大经典为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乃中医之生命线,仁心仁术乃中医之魂。47.①桂枝汤症——病人出现有汗,怕风吹,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时,就可以服用它。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②麻黄汤症——病人出现极度怕冷,发烧,身体疼痛,完全无汗时,请立刻服用它。③葛根汤症——中医的寒温之争在此,温病派认为伤寒家没有治温病方,所以只有他们的寒凉药物才可以治温病,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读通伤寒论导致的。而葛根汤就是经方中治疗温病的处方,病人出现项强,头痛,发热,有汗(或是无汗都可以)喉咙痛时,就可以立刻服用它。尤其小孩子几乎都是葛根汤症,因为小孩好动成性,在身体出汗发热时得到的感冒,因此就出现病得自温热,这就是葛根汤症了。④麻杏甘石汤症——病人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好时,可以吃此方。⑤大青龙汤症——病人出现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重,喜喝冷水,没有胃口时,就吃大青龙汤。⑥小青龙汤症——病人有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无渴,身体痛,没有胃口时,就可以用它了。⑦小柴胡汤症——病人忽冷忽热,加上呕心,胸胁苦满时,请服用此方,还有女子月经期来时正好得到感冒,就喝此药,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⑧大柴胡汤症——如果病人出现便秘,又有忽冷忽热,胸胁苦满时,兼有发烧此时请用大柴胡汤。48.中医真正的老师有三个:一个是我们的古代的经典,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老师;第二个老师呢,就是把身体,甚至把生命交给我们、信任我们的患者,是患者寄予了我们充分的信任,才使我们有机会来观察疗效;第三个老师呢,就是在学医的路上启蒙我们的老师。49.中医的一大特点是“以人治人”,中医传承的核心是培养中医人。第一点,教给别人的一定要是可复制、可重复的才行,否则就是空谈;第二点,我们作为医者,要去了解人体、了解时空,我们的先贤对于人体和宇宙的认识是非常深入的,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三空”、什么是“三界”等等这些内容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认清疾病是怎么来的。第三点,就是“非其人勿授,非其真勿传”,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不是学习中医的这块料,就不要传授;如果决定传授了,最要传授他真东西,否则就会害人无数——如果传的不是真东西,不仅害了你传给人的医生的名声,而且还会害了更多患者的性命。50.通气散治耳不闻,柴胡香附两相均。芎穷减半苍灵入,耳聋气通立见勋。柴胡15g,香附15g,川芎7.5g,苍耳子15g,威灵仙15g。51.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52.高树中《一针疗法》杨维杰针灸三书《治疗学,穴位学,针灸宝典》高立山《针灸心悟,心传,心扉》杨继洲《针灸大成》《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张善忱《内经针灸类方与临床讲稿》清.方慎安《针灸秘传》《承淡安针灸师承录》《陆瘦燕金针实验录》《针灸秘验与绝招》《贺普仁针灸三通法》53.叶桂,号香岩。清代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杰出的温病学家之一。他认为学医必须好学敏求,博览群书,否则就会误人。年八十,临终时,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见《清史稿·列传》)54.本草经典论著十人书:《本经疏证》(邹澍)、《本草思辨录》(周岩)、《本草求真》(黄宫绣)、《本草问答》(唐容川)、《长沙药解》(黄元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药性切用》(徐大椿)、《本草崇原·医学要诀·草决》(张志聪)、《神农本草经读·药性歌括400味》(陈修园)、《珍珠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药类法象·用药心法》(李东垣·张元素)、《本草经解》(叶天士)55.临床医生阅读《伤寒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疗效,正像古人说的:要把《伤寒论》当做病案来分析,同时在临床上要把每一个病案当做《伤寒论》来解读。56.在每张膏方前面都有一篇脉案,脉案的内容包括引经旨、述主症、析病机、立治则,写脉案需文采简朴,字迹秀丽。因此,作为一个中医,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并练就一手比较好的书法。57.书写脉案的方法约有三种:其一,先述脉舌神态,依此推断病因病机,进而论述症状,点出治疗原则。其二,先论以往病证、体质特点,继述当前主要症状,然后点出治疗法则。其三,先述病因,如劳力劳心、耗精耗神、失饥伤饱、膏粱厚味等等,然后述症状,析病机,最后指出治疗原则。58.临床上我们常见的“上火”见于两种情况:或阴虚于下而阳根不固;或阳亏于内而相火外腾。59.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60.足三里穴为调整胃肠功能和有关消化道疾病的主穴;并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经常针灸能增加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委中穴为治疗腰背疼痛及膝关节炎的主穴,对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失水引起的腓肠肌痉挛、中暑、疔疮等症也均有良效。列缺穴主治咳嗽、哮喘、痰涎壅盛、头痛、颈项强痛,以及腱鞘炎等疾病。合谷穴为头面和口腔疾病的主穴,同时,对热病发汗、止汗,及消退慢性病的发热也具一定效果。61.孙思邈在《千金翼方·针灸》中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何则?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不能如此,虽有愈疾,兹为偶差,非医差也。”62.朱熹: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选自朱熹《童蒙须知》)63.花蕊石酸涩平,有止血化淤之功,《本草从新》载“专与肝者血分,能化淤血为水,止金疮出血”。64.张锡纯说:“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验方治专病,秘方治顽症,偏方治大病。65.《医贯》有“齿者,骨之余,髓之所养,故齿属肾,上下牙龈属阳明。凡动摇豁脱,……如欲脱之状者,皆属肾病。其虫疳龈肿,溃烂秽臭而不动者,皆属阳明,或兼诸经错杂之邪”66.清吴仪洛《成方切用序》曰:“《内经》,医之奥旨也。诸方,医之粗迹也。近代时医,相率以方授受,而求经论者无之。舍奥旨而务粗迹,安望其术之神良乎。虽然方亦何可废也,方以立法,法以制宜,譬之工,匠心独创,断未有规矩而为之者。特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耳。”67.外治之药必得有气味雄烈之品(阳动药)为先导,以达宣透直抵病所之目的。每每以姜汁调之,深通此意,于仲圣活法应用也好68.六不治,出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迁著: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赞 (0) 相关推荐 中医的起源与演进 中医的起源与演进 中医临床读医笔记 小儿厌食香囊:砂仁3克,豆蔻3克,山奈15克,甘松15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冰片5克,共为粗末,缝入香囊内,佩戴在胸前,闻香治病. 甲亢方:黑玄参15克,生地黄15克,麦门冬12克,浙贝母15克 ... 第一篇(君子于役)泛读文章学习笔记 出自<诗径:王风>此辞是一首思妇之辞 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释:丈夫前往边地服差役,不知道归来的日期.要何时才能回到家?鸡已 ... 【中医晨读】试论中医“精”的阴阳属性 点击上面短视频,查看<大熊中医学习笔记>对这篇文章是如何解读和提炼文章要点的. 试论中医"精"的阴阳属性 "精"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 是形成机体和维 ... 学中医:读书记不住,多翻找感觉 之前写了一篇<学点中医,守护自己>的小文章,表达自己年纪大了,希望懂点中医中药来保健保养的感受.没想到得到许多网友的同感响应.许多朋友来问我,读了什么书,让我介绍书名.所以我这里再补充一点 ... 老中医的10条经方笔记1,桂枝汤中主要用... 老中医的10条经方笔记1,桂枝汤中主要用... 老中医的10条经方笔记 老中医的10条经方笔记 读财报笔记(7):长期股权投资 话说小夕当年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囫囵吞枣,后来拿到财报看不明白才狠下功夫将其搞懂,说起来都是满满的血泪史-- 言归正传,理解这个项目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和三个方面. 一个原则在于: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企业之间的 ... 老.中医退休时留下的笔记,记下8大已婚男... 老.中医退休时留下的笔记,记下8大已婚男女常见病"对症"中成药,需辩证而用 1.前列腺炎- -对症- -前列通片(一次6片,一日3次)清利湿浊,化瘀散结 注意事项:忌烟.忌酒,饮食 ... 张胜兵公布考中医研究生所背的笔记!学中医除了悟性,该背的一定要刻在脑海里! 大学毕业时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李时珍广场所拍! 研究生答辩成功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与研究生导师姚淮芳教授合影留念! 张胜兵中医作品七部!各大新华书店以及淘宝京东有售!挂号张医生,可获得签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