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无数碎片的文物,专家花10年时间修复,展出后引起轰动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三星堆遗址无意之间被一位农民发现,当即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但因为当时正处于多事之秋,考古发掘工作时断时续,一直没有正规地进行,本该大红大紫的三星堆遗址热度也就慢慢冷却。直到八十年代,1号祭祀坑和2号祭祀坑的发现,再一次引爆了热度,三星堆文化遗址重新回到文物界的视线之中,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然而,伴随精美文物而来的,却是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按理来说,祭祀活动是古代文明存在的基石,祭祀的用具,都应该是最为华丽最有价值的。事实上,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两个祭祀坑中的文物也是如此。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这些祭祀品绝大部分都是破碎的残品。

如果说是因为填埋中的破损,那还可以理解,关键是它们大多都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到底是什么造成的这一切?是外敌入侵,还是自我毁灭?三星堆文化是否就是为此而中断?许许多多的疑问,随着发掘的进程,没有被完美解答反而是更为费解。

在2号祭祀坑中,就出土了这样一件精美文物。它被发现时,已经破成无数碎片,洒满一地。人们发现它有形状酷似树干的零件3块,树枝18截,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青铜碎片更是不计其数。在场的都是行家,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一定是一件华美无比,造型奇特的文物。当时的气氛十分压抑,也许这件国宝,就只留下这样凄惨的背影,永远也不会让人领略它的英姿了。

当工作人员将所有碎片,连带坑内的土块一同装入纸箱,再向放入汽车尾箱之中时,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就是它在向世人做最后的告别。

然而,文物工作者并没有放弃,它被转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各行各业的专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就是为了让它重新放出光彩。修复的过程是极为漫长的,整体修缮花了8年时间,还有2年是对其进行完善。也就是说,为了这件国宝文物,整整花了专家团队十年的心血。

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开馆,这也是此国宝的首次公开展出。原来它是两件单独的的文物,因为外形特点,又是祭祀用品,被称为青铜神树。它们的首秀非常成功,引爆了文物界的热情,国内外的媒体竞相报道,惊艳世界。

一号神树比较完整,高约4米,底座造型是三座连绵起伏的小山。树干就生长在小山之上,树干的一侧,是一条蜿蜒的巨龙。树干分为三层树枝,每层树枝上又有三个分叉,我们可以叫它枝叉。每个枝叉的的尖端,都有一颗果实。每三个枝叉上的果实中,有一颗上扬,两颗下垂。在上扬的那颗果实之上,又傲然站立着一只神鸟。它的表情泰然自若,仿佛是在心安理得享受着亿万生灵的膜拜。

可惜的是二号神树,它只留下了一个底座。相比一号神树,这个底座的造型完全不同。它更高,而且并不是以小山为原型,仿佛就是神树的根,在底座之上,生出三根树枝,每根树枝之上坐着一个人。他们手中似乎在怀抱什么,对着上面的神树祈祷。然而再往上就已经完全遗失了,从二号神树底座的规模和精致程度上来看,应该不会亚于一号神树。

这两棵神树的发现,也证明了三星堆文化与当时中原文化是有所区别而又一脉相承的。在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之中,社树具有特别的地位,它象征着传说中的古树扶桑,代表着与神明沟通的场所。在夏商周时期,社树的种类分别是松树、柏树、栗树,这两棵青铜神树,虽然是根据想象而制作的,但实际上也有中原文化中社树的影子,在祭祀活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考古并非是在寻宝,而是有计划地对古代文物进行修复、保护,从而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我们文化的演变过程。青铜神树的发掘和修复,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此后它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录,在汶川地震的时候,神树的保护也经受了考验。通过视频回放,专家们观察到神树在不断摇晃,但由于它的底座被固定,树枝也被钢丝绳牢牢锁在玻璃罩上,并没有损坏。小珏相信,在祖国繁荣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更好保护这些珍贵的国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