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中的“铁帽子”部队:缴获了日军钢盔,凭什么不用?

我们知道,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是比较多的,但是不少抗日剧对于历史的还原与军事细节的考证并不怎么样,因此一度误导了不少人。所以大众对这些不太好的抗日剧也是不客气,给了其“神剧”的评价。

其实想要还原一些细节并不困难,通过很多老照片便能知晓当时的八路军是什么形象;而通过一些专门的研究书籍或文章也能对当时敌我两军的装备配置有个大体的认识。不少剧组其实是有这个财力做相关工作的,但凡是认真些,其实都能做出成绩来。

很具有华北特色的八路军主力

我们这里简单提一个点,那就是八路军战士使用钢盔的问题。我们看现在的影视剧,绝大多数情况下八路军都是清一色的布帽子,这就比较脸谱化了。其实当时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即便是主力部队也有不少是罩着白头巾的,而缴获了日军钢盔之后,也是会使用的。

为什么强调后面这点呢?因为现在不少人以为八路军缴获钢盔是不用的。为什么有人会有这种想法呢?一方面是影视剧中很少体现这一点,另一方面是相关的图像资料比较少。

前一种因素很少理解,后一种的话倒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差,八路军不可能留下太多的影像资料。对于大众来说,本来了解抗战的渠道就不多,因此没有见过真实的八路军戴钢盔的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八路军戴钢盔的照片也是有一些的,因为当时缴获了日军钢盔后,本来自己就会使用的。

在当时,八路军称呼钢盔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的,其中有一个名称很接地气儿,叫“铁帽子”。甚至说,在八路军的荣誉单位中,还有一个“铁帽子五连”,单单从名称上来看,这就是一个装备了日式钢盔的连队。

这个连队在抗战时期的正式番号是八路军115师教导第6旅16团2营5连。

因为对敌缴获较多的缘故,该部全部是日式装备,人人头戴钢盔,手持三八大盖枪,连队有轻机枪4挺,不管何时都保持战斗人员150人以上。

当然这样的连队也并不多,是冀鲁边区八路军中的一个主力连。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相关细节,比如“铁帽子五连”也出现在了个别抗日剧中。不过由于制作的原因,效果的展现上还是差了些味道。

在真实的抗战中,类似这种集中缴获的钢盔于主力部队中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一般来说,一个主力团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个连队的人员和武器配置是比较好的,在关键时刻这些主力连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种相对集中的配置资源也是八路军的无奈,因为按照当时八路军的条件不足以让所有部队达到一个平均装备的水准。

以1940年八路军步兵团的平均状况来说,一个团有2000多兵力,但是马步枪只有532支、手枪29支、轻重机枪9挺、手提机枪4挺、迫击炮不到1门,弹药则只有1万多发。

这样要是均衡配置的话,每个连队的武器弹药都会少得可怜。在敌后作战以小规模作战为主的情况下,集中配置一两个主力连,待缴获多的话,再逐步装备其他部队的效果要更好些。

但是就钢盔来说的话,其实缴获是比较难的,起码比枪械的缴获要更难。

因为即便是日军,也不是人人戴钢盔的,想要缴获钢盔,必须是打死日军,而且还得是我方控制了战场,这样才能从容缴获钢盔。

比如一场阻击战,日军的死伤可能在百人以上,但是战场不是我们控制,阻击战打完后就转移了,即便是歼敌较多,这也无法缴获钢盔。

再比如说是伏击了日军的一支后勤队,日军后勤兵很多都没有佩戴钢盔,即便是将其歼灭后,也缴获不到钢盔。

而为什么说缴获枪械比缴获钢盔还要简单呢?因为歼灭了没有戴钢盔的日本兵或伪军都能缴到枪械,但是在这些战斗中却不能缴获钢盔。

所以总的来说,当时的缴枪数要小于歼敌数,而缴获钢盔的数量则又要小于缴获枪械的数量。

这不单单是敌后战场的特点,在正面战场上也是如此。以抗战中期国军大胜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国军统计毙伤日军57000余人,但是只缴获了一千多支枪,260顶钢盔。要是装备自己的话,仅能装备2个步兵连。

事实上,在八路军这边,钢盔的缴获数量也不会太多,但对钢盔绝对是重视的。

在平型关伏击战之后,八路军展示日军战利品的时候即重点突出了钢盔;而在战后八路军的作战中,也出现了利用钢盔的战例。

在1938年的长乐村战斗中,八路军115师689团反击戴家垴的日军,时任团长的韩先楚就扣上了一顶钢盔亲临前线指挥突击。

由于钢盔比较少的缘故,八路军中的钢盔大多时候下是优先配置给突击队和机枪手、迫击炮手的。

而且笔者一直有个猜想是,当时八路军中的钢盔可能是集中管理的,大多数时候下并不一定是像上面提到的铁帽子五连那样经常性地装备。

集中管理的状态下,一般情况下的八路军是不佩戴钢盔的,而到了战时则按照需求来配发给相应的作战部队。

这种情况应该是存在的,尤其是担负有机动作战任务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因为这些主力往往都是集中作战,在管理上要更为直接。

而在冀东这种比较艰苦,而且日军比较多的区域,八路军主力团就那么几个,大多数情况下以营连为单位活动得较多。偏偏冀东的八路军还比较能打,经常打出了小规模的歼灭战来,因此缴获的钢盔反而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的话,部队常态化装备钢盔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到了抗战后期,随着八路军歼敌数越来越多,一些主力团装备的钢盔也越来越多。甚至在不少部队中都出现了前文中提到的铁帽子五连这样的全日械的配置。

而这样一个过程其实是付出了无数牺牲后才换来的,因为在当时几乎每缴获一支枪都要有牺牲的,而缴获一顶钢盔意味着至少打死一名日本兵,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还会更大。

用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这既是自己能力的体现,但也是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我们希望今后的影视剧中,可以深入了解八路军抗战的过程,在细节的展示上能够做的更好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