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华法林的口服方法和临床注意问题
“房颤”的概念请关注公众号回复“房颤”查看。
华法林是传统抗凝药物,对房颤患者防治血栓具有不容忽视的益处。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华法林的初始剂量建议为2.5~3.0毫克,每日1次,目标INR 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大于75岁的老年人和出血的高危患者,目标INR可以调低至 1.6~2.5。
INR即国际标准化比值, 是标准化了的凝血酶原时间,是否有抗凝效果,是否会出血,都可以通过INR值的大小来判断。如INR值太高,会导致出血;INR太低,则抗凝效果不好,只有INR保持在2~2.5 之间,才可以既充分发挥华法林的作用,又不会引起出血。通过监测INR的值是否在2~2.5之间,就可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如果高于这个值,就减少华法林的量;如果低于这个值,就增加华法林的量。
一般来说,使用前监测1次;服用第3天监测1次;如果此时INR 在1.5以下, 每天应增加1/4 片,如果INR与基础水平变化不大,每天可以增加1/2片,如果INR未达标但在1.5以上, 可以暂时不增加剂量,服药第7天监测1次;然后改为每周监测1次,直到第4周;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连续两次在治疗的目标范围内),就每4周检查1次,INR如果遇到某次过高或过低,应根据INR值和华法林剂量调整情况来确定下次观察INR的时间。
华法林起效慢,服后抗凝作用出现较慢,主要是由于:
(1)华法林的作用为抑制羧基化酶,但对已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无影响,必须等上述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
(2)华法林在体内开始起效须依赖于体内已合成的凝血酶原因子Ⅱ明显下降,而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半衰期为72 h,故口服华法林真正起到抗凝作用至少需要3d,抗凝的最大效应时间为3-4 d,抗血栓形成的最大效应时间为6 d。
因此,对于急需抗凝者应优先联合选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一般在全量肝素已出现抗凝作用后,再以华法林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同时,其疗效于给药5-7 d后才可稳定。华法林和肝素同时延续肝素最少5-7 d 直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目标范围内2 d 以上,才可停用肝素,继以华法林维持治疗。
注意: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吲哚美辛、保泰松、奎宁、利尿酸、甲磺丁脲、甲硝唑、别嘌呤醇、红霉素、氯霉素、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西米替丁、氯贝丁酯、右旋甲状腺素、对乙酞氨基酚等;
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苯妥英钠、巴比妥类、口服避孕药、雌激素、考来烯胺、利福平、维生素K类、氯噻酮、螺内醋、皮质激素等;不能与华法林合用的药物肾上腺素、阿米卡星、维生素B12、间羟胺、缩宫素、盐酸氯丙嗪、盐酸万古霉素等;
一些中药(如丹参、人参、当归、银杏等)或食物(如葡萄柚、芒果、大蒜、生姜、洋葱、海带、花菜、甘蓝、胡萝卜等)也可增强或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在用药过程中也需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