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南国今报》记者韦巍在柳州某座桥上跳下,自杀离世。今天,《南国今报》用11个版的篇幅,悼念韦巍。
据了解,韦巍生前为《南国今报》经济专刊部主任,9月18日自杀离世,年仅40岁。在今日从23版至33版名为“时尚#时殇”的11个专版中,报道记录了他工作生活的一些情节。
报社不惜11个整版悼念本报记者,此举在业界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这体现了报社的关怀和情怀;也有人认为,报纸是公器,11个版面悼念死者属私用,报道与读者这么多无关的资讯是一种版面的浪费。
对此,记者站(ID:jizhezhan)今天早上发起了一个投票:11个版面悼念本报记者应不应该?截止下午4时,参与人数达到2525,其中51%的人表示应该,这体现了报社的关怀;34%的人认为不应该,此举对读者不负责;另外15%的人表示“不好说”。
微博认证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今报副总编”的@新闻法眼 今天在微博上请大家投票,南国今报该不该这样刊登?同时给出了南国今报应该这样刊登的理由:他不仅属于今报,更属于柳州文化圈;一个改变城市的时尚圈的媒体人,就应该享受这种哀荣。
的确,韦巍是个文化人,有朋友称之为“资深文艺青年”。在微博上,他这样介绍自己:放任自流的小资产阶级文艺记者,二流摄影师,三流吉他手,后青春的诗人。
摄影,音乐,诗人,是典型的文艺元素。韦巍离世后,柳州文化圈的人纷纷撰文感怀。近年来,与“媒体人转型”一起成为话题的是——“媒体人死亡”。一个月前,原南方周末记者朝格图或因抑郁症跳楼自杀;再早一个月,陕西日报摄影记者贺建荣跳楼身亡,原因不详。在去年的4月末到5月末,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有7位媒体人自杀或病故:2014年5月27日,《新民晚报》驻京记者王亦君在北京跳楼身亡。2014年5月22日,新华社宁夏分社社长李春雷凌晨因病去世,享年48岁。2014年5月15日,台湾46岁新闻主播史哲维自杀,曾透露工作压力大。2014年5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原编委、广告部总经理47岁的张敬武自杀。
2014年5月6日,湖南省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上吊自杀,享年49岁。何卫星留下两份遗书和部分遗言笔记,开笔就提到“痛、痛、痛”、“勤勤恳恳,一事无成,工作压力巨大……”
2014年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享年35岁。据悉,徐行自杀前工作压力巨大,患忧郁症,长期失眠。2014年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年仅30岁的宋斌在办公室自缢身亡,留有遗书,可能患有抑郁症。去年岁末盘点,“2014年自杀病亡的那些媒体人”赫然在列。甚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将其列为“2014年度十大文化事件”第一位:“近20名媒体人自杀病亡,形成90年代以来第二次死亡骨牌。”不难看出,媒体人离世前身心压力很大,“抑郁”成为“谋杀”媒体人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让媒体人抑郁的?专栏作者“南冥一鲨”在百度百家撰文认为:第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下行的趋势不可阻挡,这让媒体人殚精竭虑但却无能为力;第二,媒体人大多是传统思维,面对新媒体的崛起,被迫同时担起两幅完全不同的重担,致使压力陡增,思维也处于传统与互联网思维的冲突状态;第三,传统媒体的衰落使得曾经不用为经营折腰的媒体人,被迫放下身段去介入经营,这使得他们痛苦不堪。媒体的变革正在进行当中,“阵痛”将会持续多久暂不可知,如果媒体人的权利能得到保障,或许这样的悲剧将不会重演。资深媒体人朱学东认为,如果基本权利得不到落实保障,全社会再怎么关怀也只是一种道义支持,既改变不了记者的命运,更改变不了社会现实。全社会一起争取并坚持自己残存的权利,才可能有改变,也才可能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