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看古画:为了保暖,他们有多努力?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没有空调暖气电热毯的古代
古人们也不会让自己冻着的
炭盆熏笼小火炉
棉衣棉袄小披风
保暖设备一样都不少
全都用起来!
南宋·刘松年《溪山雪意图》局部
山间屋舍里
主人在前堂裹得严实
在冷风中揣起了手手
仆人看到紧忙上前
把烤好的火盆端过来
俯身向前奉上
主人投去赞赏的目光
嗯,平时没白疼你
清·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冬天在家里能烤火
出门带着可是不方便
无论出差还是同事聚餐
衣服都要备足
谁知道今天的应酬几点才能结束
不过不用担心
早已经吩咐好小童
出门前带上我心爱的小披风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冬景》局部
老翁闲来无事
在苍竹高松之间游览
霎时 风雪袭人
童仆牵着驴子引导主人回家
递上伞为其抵御风雪
看他骑着小毛驴慢慢悠悠走着
似乎并不着急回家
也许是粗布衣很厚
头巾捂得很紧
颇有些想要踏雪寻梅的情致呢
南宋 佚名 《雪渔图》局部
天气实在太冷
戴好斗笠裹紧衣服才敢出门
还好南方的河里不结冰
不打渔可就没饭吃了
也算是感受到
狐裘不暖锦衾薄
是什么体验了
果然是南方的冬天
穿得再厚也冻得瑟瑟发抖
南宋·钱选《西湖吟趣图卷》局部
寒冬腊月
不光大人冷
孩子也冷啊
小童一边手脚并用地烤火
一边抬头看向主人
梅花初绽
仙鹤立于后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小童仰慕主人“梅妻鹤子”的情志
即使生活苦寒孤独
也坚持陪着主人
隐居在这清冷的孤山
清·孙温 《红楼梦画册》
而大户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大观园里的哥儿姐儿们
是从来不用担心取暖问题的
刚入冬不久
园子里就拿出了上好的炭
正是孩子们读书学诗的时候
火盆上的炭火烧起来
整个屋子都是暖和的
清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
装饰精美的手炉脚炉
大概是宫里的过冬必备单品了
看四爷这惬意的样子
一只jio搭在脚炉上
还跷着『目中无人』式二郎腿
简直就两个字
舒服!
电视剧《如懿传》剧照
在宫里
炭火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身份尊贵的皇后和嫔妃
可以用上等的红罗炭
烧的时间久,而且没有烟
电视剧《如懿传》剧照
位份越低的妃子
分到的炭就越少
而且是质地较差的
银炭或者黑炭
尤其是黑炭!
不保暖又难烧
满屋子都是烧炭的黑烟
由此可见
古代的妃子如果不得宠
还真的是孤单、寂寞
冷啊!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
入冬 天气愈寒
嫔妃们久居深闺
华屋楼阁中
妇人闲聚一堂
赏画、赋诗
围炉、博古
有人气的地方没有寒冷
炉火不熄,人声不散
清·陈枚 《月曼清游图》踏雪寻诗
妇人身披貂皮斗篷
携有鎏金手炉一只
汤婆子藏在袖中
双手交握
侧身颔首
“看我,
保暖措施做得很到位吧”
清·佚名《雍正十二美人图》烘炉观雪
乱云低薄暮 疾雪舞回风
又是落雪时节
床边火盆正热
一边烤着炉火
一边启帘观雪
只要火烧得够旺
寒冷就追不上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冬天除了炭火
衣服是最最最重要的御寒物资
棉衣、貂皮都是冬季续命神器
但这些保暖衣物同样根据等级分配
貂皮大衣和厚棉袄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
画中的侍女身穿宝蓝色裘衣
右手随意地放在暖炉上
左手持铜镜
欣赏着自己的盛世美颜
别的咱不说
就光看这身衣服
也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呀!
清 冷枚 《雪艳图》
不小心和上面的姐姐
隔空撞衫
这件宝蓝色外搭
可是今年流行的最新款
防寒保暖还好看
怪不得大家都喜欢
天冷了也要穿得美美哒
穿上新衣带上丫鬟
雪中赏花
要风度也要温度
清《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腊月赏雪(局部)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雪下得太大
孩子们倒是开心得很
堆雪人打雪仗
玩得不亦乐乎
可能我们是老了吧
只觉得下雪之后是真·冷
本想在屋里烤火喝茶
却被小娃娃们硬拽出来
抱着胳膊看他们玩儿雪
所有的仆人们也都行动起来
他们挑着扁担
一担一担地
把雪从院中清理出去
因为主人听说
雪融是要吸热的
家里本来就冷得不行
…
不行不行
赶紧把雪都给我搬出去
北宋·赵佶《文会图》
除了穿厚厚和揣手手
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
估计就是围炉饮酒
相约雅集了
有句台词说
“水越喝越冷,酒越喝越暖”
虽然没有科学依据
但几杯清酒下肚
全身的寒气都被驱散
暖意升腾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天渐冷 风愈寒
暖宝宝小太阳都准备好了吗
羽绒服貂皮大衣都安排上了吗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馆官网、中华珍宝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