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晋商史话:商是什么?晋商又是什么?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本文照片取用于电影《白银帝国》剧照。
商是什么?晋商又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是,我却知道晋商里面谁最厉害。
武士彟算一个。
武士彟生于577年,即北周建德6年,是山西本土商贸世家子弟。
世家子弟这个词看起来比较有档次。史书这么说。然而,此公最早做的生意,说起来确实有点尴尬。
起早贪晚担着挑子,街头村口颠儿颠儿跑着,吆喝卖点才推出来的新鲜豆腐。
原来,这位商贸世家子弟,早间就是一名优秀的豆腐贩子。
换在现在,蹲在菜市场,豆腐贩子便是随便那个临工城管都可以大着嗓门,挥以老拳,轻而易举收拾得没有半点脾气的小角色。
不过,古代没有城管,蹲在街头村口吆喝生意的武士彟运气很好。于是,他发财了,大富了。
发财大富,胆气更壮。武士彟就不再满足自己的商业成就,索性卷起全部身家,投奔了占据山西的李渊父子,干了一票非常漂亮的从龙生意。
大唐帝国横空出世,于是,他真正爆发了。
这一票从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武士彟追随李渊,由太原进长安,当上赫赫有名的太原元谋功臣之一。
后来,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当上唐太宗后,武士彟继续青云直上,为都督,为郡公,为工部尚书,最后晋爵应国公,世袭罔替,富贵极尽人臣。
635年,贞观九年,武士彟哀悼李渊去世,悲伤过度,因以成疾,死去,被唐太宗追礼部尚书,谥定。
武士彟死后,他的从龙生意没有停息,继续产生丰厚盈利。
——他的次女入宫后,混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媳妇。
于是,唐廷追封他为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配享唐高祖庙廷,跃居兴唐功臣之上。
原来,他的次女,便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好了。武士彟的从龙生意这下子非要发得没完没了了。
武则天监朝,武士彟即被尊为忠孝太皇,建崇先府,置官属,追王五世。
武则天称帝后,在东都洛阳修武氏七庙,追册尊武士彟为先皇帝,称号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显然,如是论述晋商里面,靠担着挑子吆喝买卖,生前荣华富贵,死后都混上皇帝的,仅此一人。
当然,还有比他更厉害的。
谁?
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那些战斗故事,家喻户晓不提。这里,单说关羽由一位普通晋商走向人生高点的传奇。
据正史和小说记载,当年,关羽正是由山西运城出发,嘎吱嘎吱推着一车枣子,千里迢迢,沿途叫卖,穿越山西、太行,这才进入河北,闯进了三国乱世。
就此,关羽由水果商贩华丽转身做上了从龙生意。
生前,他老人家挥舞青龙偃月刀,追随刘备走南闯北,砍得火花四溅,当上了威震华夏的汉寿亭侯。
死后,他老人家更是身价暴涨,一路飙升。
后世皇帝们纷纷追尊关羽,由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再到满清皇帝追尊为一口气喊下来几乎憋气的: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关羽在三国乱世里死去至今,中国沧海桑田熬过了整整1799年,关羽也就金光闪闪了整整1799年。
如今,做水果卖卖的晋商关羽在民间是深入人心,与文圣齐名,被尊为武圣。
如果再供在商家的神龛,关羽更是挤掉东南西北各路财神,成为华人文化圈子里最尊崇的财神。
由此可见,这两位神仙大爷,身后造诣端是非同凡响,震铄古今。
踏准节奏,走对方向,只要敢做从龙生意,就别担心今天担起挑子,走街串巷卖豆腐,卖枣子。
其实,自从渠川老先生的《晋昌源票号》和《乔家大院》两部电视剧热播之后,晋商文化一直是比较热门的问题。
人们压根就没想,不被人注意的表里山河,居然是响当当的远东华尔街。
于是,眼眶一热,晋商文化成为显学。
最热闹的那几年,甚至连余秋雨这类无利不起早的文人,收了润笔,也急匆匆、文绉绉地写下了多篇抱愧山西的文章抒情。
这些年,人们热热闹闹坐研晋商文化,研究结果汗牛充栋,确实辛苦。
——研究来,研究去,结果出来,最亮眼的主要还是晋商祖宗曾经阔气过,以及当年商界精英们攀龙附凤、升官发财的经典传奇。
繁花似锦,看着荣耀,想着踏实。
只是遗憾,明清以降,在这个专业突破上,晋商最出名的乔家、渠家、曹家、王家、常家等等,其功成名就,确实远远逊色关羽、武士彟这两位老人家了。
研究晋商文化,为什么不重点去研究关羽、武士彟呢?
如是以攀龙附凤、升官发财的标准去回望晋商,抚今追昔,唏嘘万千间自然认定,现代商学也好,传统晋商文化也罢,便是学会当官的本事。
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人们便由此恍然大悟现代商学、传统晋商文化文化核心,原来就是从政当官的道理。
现在频繁可见商人热衷跻身政界,青年热衷报考公务员,确实不足为奇。
原来,人生千万歧途,只有回归从政当官,才算是正经。
历史上,晋商、徽商曾经同时进入鼎盛时期,晋商聚市成城,汇通天下,当属海内最富。徽商则无徽不镇,偏居一隅,富甲江南。
两相对比,商业实力远逊晋商,但是官商背景更明显的徽商留下的痕迹,如今远胜于晋商。
之所以如此,洋务运动速成了一大批官商一体的名人之外,现代人们研究传统商学,忽视千年微商精密、细腻且充满灵气的商业文化传承,转而热衷以官场成就去替代商业成就,便是主要原因。
红极一时的特大官商、红顶商人胡光墉,便家喻户晓的传统徽商的第一名片。
晋商文化和徽商文化殊途同归在现代成为显学,很多时候,绚丽的文化表皮之下,诸多商学文化背负的,并不再是商学文化本身的传承。
现代人们潜心研究这些热门的显学,无外乎仅仅是在努力,试图以自己理解的现实官本文化,去实现对历史的覆盖。
话不好听,但是实在。
久而久之之下,晋商文化既出不了关羽、武士彟这般的神仙大老爷,也出不了胡光墉。焦虑之下,也只好守着日渐破败的晋商大院,印门票,收现钱。
——把前辈留下的家当圈起来印门票,收现钱,晋商文化如此,徽商文化如此,乃至于几乎所有有点名胜古迹的地方要做大做强地方文化,无一不是如此。
历史便这般不知不觉地破败下去了。可是,历史上毕竟还是有那么生龙活虎的故事啊。
元明清期间,晋商崛起,以军制理顺东家、股东、掌柜、伙计间的职权关系,变雇佣关系为职责分明的分工关系。
晋商采用联号制、掌柜负责制、学徒与伙计选拔制、顶身股制等严谨规范、奖罚分明的制度,与大家熟悉的传统含糊、松散商贩传统泾渭分明。
晋商出自贫瘠、狭窄的山西,运动轨迹由江南各地而天津、张家口、恰克图而蒙古、俄罗斯——如在地图上细分他们的运动轨迹,无疑是一支军队的战略运动。
筹资在江南生产、采购茶叶、丝绸、棉布、水果、瓷器、大米、蜡烛、大黄、姜、麝香,分门别类整顿商队,有条不紊穿越蒙古高原,不远万里前往蒙古、俄罗斯。
而后,他们由蒙古、俄罗斯购买当地毛皮、纺织品、成衣、生革、皮革、工具、牛等,再万里迢迢回到国内,分散销售全国各地。
在没有电话、电报、传真、手机、微信的时代,如此规模的商队进出,必然需要计划、统筹、组织、协调及后勤保障,一如行军打仗。
可见,当年晋商如无相当高度的商业思想保障,以及晋商运作的军制保障,任由民间松散的商贩思维,如要完成如此庞大、繁杂的史诗般的商业营运,试想,有无可能?
根本没有可能。
以军制经商,在战略层面,由晋商崛起的山西晋中、天津、恰克图这三个主要基地,更可以看到晋商当年的战略眼光。
满清末期到明国初期,晋商以祁县、平遥、太谷为根本,无非南出宛洛,进入江南原料基地的陆路便利。
晋商以天津为基地,无非以天津经张家口到恰克图的便利,以及江南海运至天津港口,天津港口到海参崴港口的海运便利。
至于晋商极力经营恰克图,无非是把恰克图当做挺进莫斯科及俄罗斯腹地的前进基地。
正是三个基地互为犄角,击退有序的战略布局,使得晋商穿越明、清、民国期间,有效避免了战乱、政乱对晋商的商业运作的冲击。
晋商执中国商业执牛耳数百年,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商场如战场,此言绝不是忽悠。
当然,把商场当做战场,并不是非要学那些摇鹅毛扇的人物拍脑袋想出来的诈、骗、机巧。
把商场当做战场,正是在于商业战略本身,应该如战争战略一般,具有长远的眼光、宏大的构思、宽广的心胸。
没有眼光、构思、心胸,商业桌面越小,能够放置的碗、碟也就越少。
饭菜有限,饥肠辘辘之下,无论嘴上道德多么高尚,碍于资源有限,抢吃抢喝,吃相自然难看。这是自然规律。
好吧,如是不再拘泥、局限在一方小桌子,以天地为桌面呢?
纵情豪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心胸辽阔自然吞吐天地——这才是真真的做大做强的商道。
其实,经商如此,写作如此,万事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请支持、鼓励橡树写作。有空有闲,不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