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田

历史上筑堤成圩或垸的目的,主要是在江河湖泊洪水泛滥时,保护农田免遭淹没。无论是圩田、垸田,还是基塘、垛田,所在区域均为江湖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网密布,水源充沛,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土地资源基础。垛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所以垛田比较适宜种植旱作物。

释义

词目:圩田

基本解释

[low-lying paddy fields surrounded with dykes] 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

详细解释

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系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唐代已相当发达。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是《越绝书·吴地传》中的"鹿陂"。

宋 杨万里 《圩田》诗:"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明史·蔡天佑传》:"辟滨海圩田数万顷,民名之曰'蔡公田'。"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圩田熟收船价低,惊魂甫定歌喉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圩田--又叫围田。在低洼田地周围筑围,围外蓄水。五代时,江南已有圩田,一个大圩,方数十里,如同大城,中有渠道,外有闸门……北宋时,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太平州芜湖县万春圩,有田十二万七千亩,圩中有大道长二十二里。圩田能防旱抗涝,可以常保丰收。这是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参阅《文献通考·田赋六》。

简介

1、也叫围田,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地势低洼,地面低于汛期水位,甚或低于常年水位。圩田起源于唐代以前,唐代圩田的名称已经很普遍。圩田的建造维修都需要花费大量费用,一般农户承担不起,多由政府或者是有实力的大地主来完成。同时,圩田的规模很大,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吴越在各自境内大修圩田,每圩方圆几十里,如同大城。其中,地势较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低沙圩田,大都栽水稻;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宜保持水层的高沙圩田,常种棉花、玉米等旱地作物。

圩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向自然作斗争的重要创造,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圩田的过度开发,也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2、地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西南,西接汤沟,南临北六塘河,稻米产区。

圩田

有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的稻田。

功能

生产功能

圩田常常具有很高的生产能力,是一种高效的复合农业生产模式。《戒庵漫笔》曾记载太湖常熟圩区的谭氏兄弟通过筑堤、开河、挖池等处理,把圩田划分为六区,进行分级分区综合利用的案例,其农业种植收入是普通农田的3 倍,而副业收入又是农田种植收入的3倍。而桑基鱼塘作为重要的圩田土地利用模式,是一种桑、蚕、鱼、草相互结合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复杂而高效的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更高,例如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广东顺德圩区每个农业人口只有0.54 亩耕地,但生活富裕,这和桑基鱼塘这种高效的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

生态功能

同时,圩田也具有相当的生态功能,最为突出的就是水资源的灵活调配。水渠、内河与外围河湖构成一个完善水系网络,具有很强的滞洪排涝灌溉功能。缪启愉先生曾对太湖南、东部平原地区的圩田开发进行开创性研究。据缪先生分析, 太湖南部通过"横塘纵溇"的方式处理西部丘陵山区的山溪来水,在离太湖不远的湖滩地中筑横塘以扩散山洪激流, 于横塘之上开凿纵向的河渠一一"楼港"分疏洪水入太湖,同时,横塘纵溇在旱季又从太湖引水灌溉农田,在这样的过程中向太湖湖滩进行湖溇圩田的开发。

其次,圩田作为次生湿地,水陆边缘效应明显,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桑基鱼塘以基面和鱼塘为栖息地,以桑、蚕、鱼为中心环节,构建了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生物链,形成水陆相互作用、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文化功能

圩田景观是河网地区的特色农业景观,是低洼地区乡土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首先,圩田景观是当地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种改造利用通常是以维护土地和自然过程的健康连续为前提的,它是属于土著居民的地域景观。因此圩田景观是水网地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典范,具有很高的乡土文化价值。

另外,圩田景观具备很高的农业美学价值。与纯艺术性的审美标准不同, 作为一种农业景观圩田模式的美学价值并不完全由外在形式美所决定, 而在于圩田水岸交错的外在形式是以真实的生产功能为基础的。这种由功能外化于形式的美感是圩田美学价值的所在,也是其作为生存艺术的体现。

意义

圩田起源于唐以前,唐代圩田的名称已经很普遍。所谓圩田,主要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这样圈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有的地方叫做"圩田"。圩田的兴起最早开始于南朝,唐代范围扩大。围堤和圩岸的建造维修都要花费大量费用,一般农户承担不起,大多由政府组织修建或由有实力的地主修建。围田或圩田都是化湖为田,是把堤岸伸入水中,抽掉堤内的水造成田。圩田对促进唐代农业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圩田能种植高产的水稻,这样更巩固了江南的经济地位,江南的农业逐渐发达起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吴越在各自境内大修田。每方圆几十里,如同大城。宋朝时,圩田得到很大的发展。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垛田、圩田?

    认识"垛田" ▼ 江苏兴化垛田☝ 中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 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 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 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 宜种各种旱作物,尤适于生产瓜菜. ...

  • 北京推出十个优秀农田观光点

    柯南雁 4月26日,第九届北京农田观光季在房山区天开花海启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向市民推介了10个优秀农田观光点,分布在京郊主要涉农区. 今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将景观营造技术.生态景 ...

  • 被折腾的农田

    村北边是一大片农田,约有30来亩,分属十几户村民.这里原本年年种稻谷.油菜.菊花等农作物,品种产量稳定,保证着农户的口粮和收入.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做生意打工,留守的老人年岁渐大,土地闲置在所难 ...

  • 【每日一题】太湖溇港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老师带领指导下,对湖州"弘扬中华传统,传承千年溇港文化,"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太湖南岸,老师遥指远处天目山,发育着河道短促,水流较为湍急的河流,流经湖州所 ...

  • 玩转地理 | 圩田,不是于田,更不是吁田!

    <文献通考·田赋六>载:"江东水乡,堤河两涯,田其中谓之圩.农家云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盖河高而田在水下.沿堤通斗门,每门疏港以溉田,故有丰年而无水患." 圩 ...

  • 今年全国乙卷中的”圩田”,其实15年就考过了,一篇文章带你搞懂圩田的前世今生

    本文由羊羊的地理教室首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西阁  |  审稿 山竹 欢迎在留言区总结要点,就当复习啦 高考前,我们在选择题的专项课程中,为学员准备了有圩(wéi)垸(yuàn)的介绍.相信看过 ...

  • 【地理视野】什么是垛田、圩田?

    认识"垛田" ▼ 江苏兴化垛田☝ 中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 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 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 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 宜种各种旱作物,尤适于生产瓜菜. ...

  • 散文诗||家乡的圩田

    家乡的圩田 1 当西风经过圩区的田野,所有的金黄逐渐蜕变成稚嫩的青绿. 经过漫漫寒冬,保守地自我隐忍,心中有绿,抵御着白的袭盖和尖刀的凛冽,在不断地坚守,等待后半夜的东风来临,便摇曳着轻松,吐出嫩芽, ...

  • 给水排水|太湖流域塘浦圩田体系对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小编说太湖平原河网密布,湖漾众多,汛期水患严重.为排除水患.振兴农业,太湖流域先民开挖土方.竹木围篱,创造了位位相接.棋盘化农田水利系统--塘浦圩田.它将浚河.筑堤.建闸等水利工程措施统一于农业耕作中 ...

  • 江南的治水圩田

    <姑苏晚报>2020年10月26日 B08版 沈建东 苏州地处江南腹地,地势较低,水网密布,是古代农耕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典型区域之一,又尽得山川河湖之利,渔文化自古发达,更是和古人所载&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