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真正厉害的人,为人处世,都懂得这一点……
你越轻松,越不在乎结果,结果反而越好。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7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我们都知道,《易经》开了一个易门,叫作“阴阳”,“阴阳易之门”。
其实,老子《道德经》也开了一个道的门,叫作“有无”,“有无道之门”。
而且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论述了有和无的关系:
“ 无, 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老子告诉我们,无是一个名称,是一个称号,它代表的是天地的开始。有也是一种称号,它代表的是万物之母。
而且“有”跟“无”是相生的,是同出的,它们是同一类东西,分不开。
有,如果没有“无”,就没有用;无,如果没有“有”,也用不了。
但是,现在的人,往往只看得到“有”的作用,而完全忽略了“无”的价值,以致于走向偏道。
其实,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有用之用经常都是小用。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无”的大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讲的是无的大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实是轮子。如果当初没有发现轮子的功能,可能人类就很难进步。
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跟转动的作用有连带关系。所以,老子就用轮子,来启发我们去想象。
三十辐,是轮子里面有很多辐条,当然不一定是三十根。可是再多的辐条,如果中间没有一个空洞的轴心的话,也构不成车轮。这个空洞的轴心就叫毂。
三十个辐条,聚积在一个空洞的轴心。“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因为有这个空洞的轴心,才能够发生车子转动的功用,也才有车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埴” , 就是泥土。“埏”,就是揉合。“埏埴”,就是把泥土拿来揉合。
大家都知道,陶匠要做陶器的时候,一定先把泥土拿来,把里面碎的东西捡掉,然后再揉成泥团,这才开始去造器。
可是,不管怎么做,如果那个器没有装东西的空间,就没有用。
比如一个方正的东西,就装不了任何东西。所以,“当其无”,就是因为它有那个看起来很空虚的空间,才“有器之用”,方才产生了可以盛装东西的、作为器物的这种功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工匠把门窗开凿出来,就是因为里面有这么大一个可以装人、装东西,可以来来往往的内部空间,这个室才有作用。
如果这里面所有地方都塞满了东西,连人都进不来,那就毫无功能可用。“当其无,有室之用”。房室的功用,就是那个无的部分。
因此,老子提醒我们: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 , 它只是给我们便利而已, 真正给我们用途的, 是“ 无之”。
现代人往往只相信看得见的东西,不相信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上看不见的才是决定性的东西。
车轮,最重要的就是轴心,只要那个轴心搅断了,什么都没有用了。
对于房间,就是空间最重要,到处都摆满了东西,人都进不去,那这房间就没有用了。
任何容器,只要装满了东西就没有用了,就装不了其他东西了。
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
所以,当我们看到“有”的东西以后,要去想它“无”的部分。
用的根本在“无”,不是在“有”。
这两句话才是最高层的: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种花花不发。
“无心生大用”,说的是一个人在无心时,那个心的功能才会大大地发挥出来。
比如写字的时候,一心想我一定要写好,一定要写好,往往最后都写不好。想那么多干什么?写就是了。
你越轻松,越不在乎结果,结果反而越好。你一紧张,手脚就不灵光了,就写不好了。
为什么说我们写书法就是练功,就是当你放松了再写,很自然就写好了。
一心想着这个不行,那个很重要,这个字要写好,结果往往会很差劲,因为你的手整个都僵化了。
所以,人到底要有心还是无心,真的要好好去感悟一下。
有心人,所想的大部分都是偏的。无心人,才会合乎自然的规律。
无心对人好,才是真心对人好。有心,就叫作有心机,有心机多半是偏的。
“有物不通神”,有了物以后,人就通不了神了。因为每天看的都是物,怎么还会注意到神呢?
这个神,并不一定是我们现在所拜的神,而是让人看不清楚的,恍恍惚惚的,不可思议的那一部分表现。
我们再说一遍,不是古代人厉害,而是现代人不厉害。
对于古代人,那是很平常的事情,非常平常,每一个人其实都做得到,只是我们现在老告诉自己做不到,做不到,就真的做不到了。
从现在开始,碰到任何事情都不要说不可能,说不可能就真的不行了。
哪一天我们心口如一了,很多事情就很容易实现。
但是明白道理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到时候不由自主又说不可能,又完了。
因为人本来是很天真的,会很纯真地把实在话说出来,那你就可以了解未来的变化。
当你很静的时候,就可以懂得天机,但是当你懂得天机的时候,又会被你的欲望牵着鼻子走,从而耽误了自己。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可是要一步一步去悟。
有非本有,无中生有
天下万物是生于有,但是有生于无。有不是最本源的东西,最本源的是无,因为最后所有的东西都是归于无的。
有,也就是看得见的一部分只是当中的一小块,非常短暂,前面有无穷的无,后面也有无穷的无。
更重要的是,这个无的部分随时可以变有,但是有最后还是变无。
这样大家才知道,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无中生有。
比如我们很喜欢讲“没有”,因为它是比较长久的。而且我们知道无要变有其实比较容易,有要变无反而比较困难,一旦成形以后,要把它毁掉,是不容易的。
讲了没有,要变成有很容易;讲了有,要变成没有很难。
这样你就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都先说没有,不会先说有。
你问一个中国人有意见吗,他一定先说没有,不会先说有。
你敢说有,他就知道你是不怀好意的,是专门来找茬儿的,要不然他没有说完你就有意见了?
这是我们跟西方人不太一样的地方。西方人如果有意见,却说没有,那就是鬼鬼祟祟,别人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正直。
中国人相反,再怎么有,也要先说没有。
“你看到老王了吗?” “没有。”你明明看到也要说没有。
“你看见老王了吗?”“有。”
“什么时候?”“昨天。”
“昨天你看到他在哪里?”
……
完全跟犯人一样,只要一讲错,所有人都怀疑你,你给自己找麻烦干什么?
“听说有人找你帮忙?”“没有。”没有就没有事嘛。
“听说有人帮忙?”“是啊。”
“是谁?”你说某某。
“怎么是他!还有没有别人?”
……
你会扯出很多麻烦。
我们知道,凡事站在没有的立场来有,随时可以根据对方的情况做出合理稳当的调控。
我们之所以这样谨慎,之所以先说没有,目的也正是先要明哲保身,让自己有生之年始终对伦理道德有信心,始终对天理良心有信心。
大家看,一个“无”字,足以体现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智慧精髓,这里面的道理大家要好好去体会。
我一直到七十岁以后,才相信所有的疑难杂症,不要向现代人去找办法,要向老子问,这样才非常安全可靠。
向现代人找,后遗症一大堆,因为这些方法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
老祖宗可以留到现在的东西,都是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它能让我们活得明白,活得自在,值得我们一生体悟、信奉!